第27章·章尾小記

字數:625   加入書籤

A+A-


    太史公《史記》有記載:“軒轅氏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可能是文獻中可見的最早關於符牌使用的概文字中所述的釜山合符,應就是將信物合在一起比對,用於辨認身份之用,和後世對令符的理解基本相
    而最早的符牌的形製,有見提及《周禮》說到“牙璋”一物,如古之令信虎符,以起軍旅,作調兵遣將之隻是另有說是一種禮器,真假判斷,交與讀者,隻是這種物件的形式似乎不好合一比較,個人也沒見過一對牙璋進行比對的案
    而先秦開始盛行起來的虎符一物,倒是更被世人熟作為帝王予以臣下兵權,以指揮軍隊的信物,多以虎形見世、分左右一對,可以相臨征戰時,持符校驗吻合,方能出動軍
    唐朝由於避先祖名諱,名義上去掉了許多和“虎”相關的事物,因此虎符的形式更換,變成魚符、龜符或其他形式,依舊沿用作為朝廷頒發的符信,多以木、銅造形,刻書其陸龜蒙《送董少卿遊茅山》就有雲:“將隨羽節朝珠闕,曾佩魚符管赤”除了統兵,傳信,亦是身份象征,就連宗教中亦多有令牌出當然出現在作品中的樣式更多是創作需求,個人想象,也請理性對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於創作的資料整理,並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