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章尾小記

字數:637   加入書籤

A+A-




    個人在收集相關資料時,第一個冒出的問題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那就是有沒有馬鐙對騎手騎馬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就個人理解的內容來看,除了幫助上馬方便,增加在馬上的穩定性以外,更可有利於開展更多使用雙手的動作,大大提升了騎兵人馬結合的作戰能力,應該是比較肯定比如有個“鐙裏藏身”的專業動作,在完全沒有騎馬經驗的本人來看,應該就是需要馬鐙存在才能完
    最早的馬鐙形式個人看到說有布質的,但沒有準確描述,故不敢隨意論而成熟馬鐙的出現時間,在看到的文字當中,公元三世紀後,應當是現階段比較能夠認同那時正是漢末至魏晉時期,如果由長期生活於馬背上,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發明,從而帶入中原地區,也可能比較符合現雖說現存最早的馬鐙實物——北燕鎏金銅包片木芯馬鐙出土於我國境內,但是否真的由當時的北方遊牧民族發明,以及傳播途徑走向,這點個人才疏學淺,就由讀者們自行探究
    唐代馬具的話,基本已經完備,可以保證當時騎兵高規格的作戰要除了實用外,像是各種裝飾性的用具,或者對馬具進行的精美的加工,亦不少見,應可以滿足多數涉及當時背景的概念設計的創至於其他的馬具種類,就後麵涉及到的時候再細說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於創作的資料整理,並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