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實踐出真知八方來財

字數:4121   加入書籤

A+A-




    秦時之血衣侯傳奇第一百七十一章實踐出真知八方來財
    回到住處,白亦非看著眼前的兩把百煉劍,有些哭笑不得,連自己也沒想到會兩日連悟兩劍道,一切仿佛水到渠成一般,百家學說自蘊劍道,看來不是妄
    得虧自己上次一次性從西樓據點取了三把製式百煉劍,否則的話,眼下自己怕不是又要麵臨無劍可用的局麵
    時間終於到了第三日,白亦非走入堂中,稷下的眾位學子早已在此等候,經過兩日的講學,眾人已然對這位白夫子的學識言論所折服,早已經沒有了先前初見之時的傲氣,皆翹首以盼,等待著白夫子的最後一次講
    白亦非端坐上方,開口說到:
    “今日乃是吾於稷下三日講學的最後一日,隻講一件事,如何判斷自己所持的道,是對是
    諸位可以先各抒己見,陳述一番自己心中所持的”
    這時一位出身道家的稷下學子開口說到:
    “我道家祖師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
    祖師教導我們,人應當道法自順應自然,不要過於刻意,要去甚,去奢,去人應以自然的態度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所以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四重風景!”
    此時,一位出身儒家的稷下學子也開口說到:
    “我儒家夫子以仁和禮為天地人之核心所在,尋求天下大同的大道圖景,以智、信、誠、仁、義、忠為六德正身,以孝、友、睦、姻、任、恤為六行養身,以禮、樂、射、禦、書、數為六藝強身,可養吾浩然正氣!”
    而後又有一位出身法家的稷下學子說到:
    “我法家主張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使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戰不免,以耕戰為本,求國富兵強,是為天下大治之術!”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訴說著自家學派的大道箴言,其後更有出身陰陽家的稷下學子說到:
    “我陰陽家鄒子有言,宇宙萬方,演化不
    華夏中原為赤縣神州,內有小九州,外則為大九州之一!
    天下萬事萬物不過陰陽五行之演化,萬物負陰而抱陽,一陰一陽之謂
    五德始終,王朝改易,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自有其歸屬,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木勝土、金勝木、火勝金、水勝火,得水德者可取周而代之!”
    白亦非聽著稷下眾學子的討論,心中也不免感慨華夏九州之地,還真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無數的智慧學說在此地井噴而
    陰陽家的赤縣神州之說,確實不同凡響,真是難以想象鄒衍這老頭是如何觀測到赤縣神州之外的大九州的,還是說就是鄒衍隻是在猜測,也不得而
    五德始終,秦以水德代周,不過在白亦非看來,天下未必如此啊,白亦非隨即開口說到:
    “陰陽家赤縣神州和五德始終說卻又過人之處,少年,你是何人啊?”
    那名出身陰陽家的稷下少年說到:
    “陰陽家徐福,見過白夫子!”
    原來這小子便是徐福,後來的雲中君,陰陽家五大長老中的金部長老,想不到年輕的時候還是個奶油小生,真是奇
    看著眾人已經討論的差不多了,白亦非高聲說到:
    “諸位且收思緒,方才諸位皆各抒己見,言及了各家學派所持大道,那麽吾等究竟如何才能判斷所持大道之正確與否呢?”
    一名稷下學子說到:
    “吾等自當精修學識,以辯駁百家,求索大道!”
    白亦非搖了搖頭,說到:
    “言語辯駁便能夠訴諸大道嗎?
    若人之所見不同,大道便不同嗎?”
    “那夫子以為當如何?”
    “吾以為,欲知大道真否,必須身體力行去踐行自己的道,用自己所持的道去處理萬般紛繁的事務,如此方能知其效用真
    須知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
    心中醒,口中說,書上作,不從身習過,皆無用
    老子有雲,物有甘苦,嚐之者道有夷險,履之者
    爾等日後皆是要於七國朝堂之上縱橫捭闔的,需謹記做事的本事,惟有從做事上學,半點空談不
    唯有身體力行才是檢驗大道的唯一途徑!
    我越地有山川沃土,萬千黎民,盡可使諸位一展才學,今日過後,吾等師生之緣已盡,若有願南下越地之稷下學子,皆當委以重任!”
    眾稷下學子聽得了白亦非的高論,當即齊聲到:
    “大善!”
    白亦非看著堂中坐著的諸多豪情萬丈的少年,沉聲說到:
    “諸位,三日講學,於此將盡,見爾等少年,書生意氣,吾心甚
    臨別之際,若有所問,知無不”
    眾多稷下學子互相看了幾眼,其中一人試探性的說到:
    “夫子,今日過後,我等不知何時才能有緣再求教於夫子座下,故最後有此一
    我等若是日後入了七國朝堂,當如何保身求進?”
    白亦非見狀,略微沉吟後說到:
    “也罷,臨別之際,再送諸君十六個字,可作為立身之本!
    藏鋒、隱智、戒欲、省身、求實、慎言、節情、向善!”
    眾人聽聞,暗暗記下,隨後齊齊拱手到:
    “謝過夫子!”
    三日講學結束也就意味著白亦非的稷下之行已經告臨尾聲,隨後自己便要取道魏國,南下越地了,臨別之際,白亦非再次找到了荀夫
    兩人對坐於堂中,白亦非緩緩開口到:
    “明日在下便要啟程返回越地了,臨別之際,還有三個問題想向夫子請教,且非夫子不”
    荀夫子的笑容頗為和藹,捋著長須說到:
    “白侯爺講學三日,使得我稷下學子頗有所得,老夫身為稷下學宮的祭酒,理應感謝白侯爺才對,白侯爺有何疑問,但講無妨,老夫知無不言!”
    “第一問,敢問荀夫子,這世間是否有超越凡人的力量?”
    其實這個問題,日後的韓非也問過,不過不同的是,白亦非此刻是以一個天下絕倫的強者英姿在詢問這個問題,所問的不是對於未知的困惑,而是對於挑戰的渴望!
    “有!十年可見春去秋來,百年可證生老病死,千年可歎王朝更替,萬年可見鬥轉星移,這種力量就在身”
    白亦非搖了搖頭,隨即說到:
    “荀夫子明白在下問的不是鬥轉星移的天地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