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完美小炒肉

字數:4170   加入書籤

A+A-


    這次的問題,是廖文東真心想問的,也是他確實感到好奇的。
    李逸沒用準備好的青椒,而是用了海椒,就說明他認為海椒更好。
    但現在他卻說,海椒也不夠好,那到底什麽辣椒,才能入他的眼呢?
    麵對廖文東的詢問,李逸也不藏私,笑著解釋:“小炒肉的關鍵就是辣椒,辣椒好,小炒肉的味道才夠好。
    做小炒肉最好的辣椒,那肯定是頭茬的樟樹港辣椒了。
    但現在已經過季了,後茬的又太老,不好吃了。
    所以最好是用醴陵還沒變紅的青玻璃椒,也就是牛角椒。”
    聽到李逸的解釋,廖文東頓時沒話說了。
    頭茬的樟樹港辣椒做小炒肉當然最好吃了,那是因為它本身就好吃啊!
    樟樹港辣椒是湘省市,湘陰縣樟樹鎮的特產,號稱辣椒界的愛馬仕。
    每年樟樹港辣椒的開園價格都在最高每斤300元左右,比很多海鮮都貴,但依然賣得火爆,一椒難求。
    這是因為樟樹港辣椒的辣味比較適合大眾口味。
    它入口後,前期微辣香甜,中期中辣香脆,後期辣而有香,味純不澀,而且椒香味格外濃烈,明顯高於其他品種。
    清炒的時候,它的皮肉也不容易分離,炒熟後,口感依然可以保持清脆柔軟,獨具清香。
    所以,在湘省當地,樟樹港的頭茬辣椒,基本上算是奢侈品級別的存在了。
    很多湘菜館裏,在樟樹港辣椒上市的時候,都會推出相關的菜品來,作為特色菜攬客。
    後方的幫廚們聽到李逸的解釋後,也恍然明悟,點頭附和了起來。
    “樟樹港辣椒那確實沒問題,別說炒小炒肉了,就是什麽都不放,直接炒來吃,也特別好吃。”
    “就放點豬油,放點蒜,炒到軟,一盤我能直接幹光!”
    “現在過季了,得五六月份那會兒的頭茬才好吃。”
    “我最貴的買過五百多一斤的,買來送人的,心疼死我了。”
    “那你買的是特級吧?我買的都是一百多一斤的,超市裏的那種。”
    借李逸刀的幫廚忍不住衝李逸笑問:“李師傅,你還知道樟樹港辣椒呢?”
    “這麽有名的辣椒,我當然知道了。”
    李逸笑著解釋:“我之前在京城錄節目的時候,就想買些樟樹港辣椒的,但沒買到。”
    “是不好買。”
    幫廚點了點頭:“樟樹港辣椒產量太少了,而且假的也多。
    很多周邊地區產的辣椒,也當樟樹港辣椒賣,吃起來根本沒那種味道。”
    “對,我在京城看到的都是假的。”
    李逸笑道:“樟樹港辣椒比較適合第四紀的紅土紅壤種植,這種土是樟樹港特有的。
    其他地方的土壤不是這種土,種出來的辣椒,味道口感差別就比較大,沒有真正樟樹港辣椒的那種味道。
    而且過了頭茬之後,即便是樟樹港當地的辣椒,每一茬的品質都會逐漸降低。
    所以就沒必要非樟樹港辣椒不可了,這個時間段,用醴陵的後茬玻璃椒是比較好的。”
    聽著李逸的解釋,廖文東不由得歎了口氣。
    李逸聞聲,回身看了他一眼。
    見他看過來,廖文東歎道:“今天真是學到了,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果然有道理。
    是我有眼無珠了,剛剛還說你不會做菜,我向你道歉!我錯了!對不起!”
    聽到他的道歉,後方幫廚們都愣了。
    廖文東的倔驢脾氣是出了名的,平日裏就算是他犯了錯,也休想從他嘴裏聽到一句服軟的話。
    沒想到今天在這位李逸麵前,他卻破天荒的服了軟,主動道了歉。
    這在幫廚們看來,無異於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見他果斷道歉,李逸也是愣了下,才笑道:“廖師傅言重了,咱們也是頭一次見麵,互相都不熟悉,難免產生誤會。
    大家都是廚子,拜一個祖師爺,也算是半個師兄弟,沒什麽說不了的。
    有什麽誤會,咱們說開了就好,師兄弟沒有隔夜仇嘛!”
    廖文東是個很好麵子的人,當眾道歉,對於他來說,是很難堪的事。
    還好李逸很給麵子,借坡下驢,攙了他一把,沒讓他的麵子掉在地上。
    廖文東很開心,當即哈哈笑著上前來,熱情的握住了李逸的手:“哈哈!你說得太對了!天下廚子是一家,都是師兄弟!
    剛剛是我不對,怠慢你了,你別往心裏去!中午你在我這吃飯,我好好敬你一杯!給你賠禮!”
    “誒!”
    李逸擺了擺手,笑道:“什麽賠禮不賠禮的,咱們就當是認了一個師兄弟,用不著那麽見外。”
    聽到李逸這麽說,廖文東更開心了,拉著李逸的手握得更緊了,很是熱情。
    “我今天算是見識到了什麽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這道小炒肉,做得真牛嗶!”
    他挑起大拇指,毫不吝嗇誇讚:“說真的,我做的小炒肉,真不如你。
    但整個湘省,我也找不出一個比你強的,我也沒什麽不平衡的,哈哈!”
    “你太過獎了。”
    李逸謙虛:“你也說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隻是多學了幾道菜而已。
    而且這道菜的食材的確達不到完美,你就別謬讚了。”
    “哈哈!按照你說的標準,有幾道菜能達到完美的?”
    廖文東笑著吐槽了句,隨即好奇問:“誒?我想問問,按照你說的標準,一道完美的小炒肉,是什麽樣的?”
    李逸抬手指了下桌上的小炒肉,隨口說道:“也就是這樣的,隻是食材上更講究一些罷了。
    主料就是最少喂了一年的沙子嶺豬小裏脊,和頭茬的樟樹港辣椒。
    配料最好是用茶陵的紫皮大蒜,和瀏陽的豆豉。”
    聽到李逸的話,廖文東很驚訝:“你連茶陵大蒜都知道?”
    “當然了。”
    李逸笑道:“茶陵大蒜在明清時期都屬於貢品,品質還是很不錯的。
    用瀏陽的豆豉,主要是因為瀏陽豆豉用的是瀏陽河的水。
    瀏陽河和湘江是貫通的,所以會更適合湘省人的胃口,吃起來更舒服。”
    “啊?還有這回事?”
    廖文東更驚訝了:“用哪裏的豆豉,也有講究?”
    5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