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冤冤相報
字數:2815 加入書籤
“好!很好!”毗琉璃王滿意地鼓了鼓掌,怨忿地說:“釋迦族把我看成是不淨的人,傷害我的自尊,侮辱我的人格,既然他們罪該萬死,那我就不得不率領四部軍隊去討伐他們了!”
淨飯王是佛陀的父親,迦毗羅衛國是佛陀的故當毗琉璃王要來征討的風聲傳出來以後,釋迦族人頓時變得驚恐萬於是,佛陀孤身來到憍薩羅國軍隊必經的大路中間結跏趺坐,試圖阻擋毗琉璃王前進的步
行軍途中,得知佛陀親臨,毗琉璃王立即翻身下馬,疾步上前行禮,恭敬地道:“佛陀,路邊有枝葉繁茂的大樹,可以遮蔭蔽日,您為什麽偏偏要坐在大太陽的底下呢?”
望著年輕氣盛的王者,佛陀沒有動怒,而是動情地說:“我的國家就是我的‘大樹’,現在你要把這棵‘大樹’砍掉,我還能去哪裏尋找‘樹蔭’呢?”
佛陀神通廣大、聲威卓著,西牛賀洲有不少國王、顯貴都是他忠實的信眾,甚至連自己的父親波斯匿王都皈依到了他的門下,現在佛陀親自出麵阻止自己攻打迦毗羅衛國,毗琉璃王無論如何也不敢公然向佛陀發起挑戰,於是隻好下令撤退回
沒過多久,毗琉璃王便再度揮師去討伐迦毗羅衛國,可途中又遇到了坐在大路中間的佛陀,年輕的國王隻得再次退兵;當毗琉璃王第三次出兵的時候,還是在途中遇到了固執的佛陀,他仍然選擇了退
雖然佛陀心係故國,可釋迦族人始終沒有覺悟懺悔,毗琉璃王心中的怒火也就始終無法熄仇恨成了執念,在短暫的休整之後,毗琉璃王第四次率軍踏上了征這一次,佛陀突然劇烈地頭痛起來,身體就像被巨大的石頭壓住了一般,他深知自己再也無法阻攔
見佛陀的臉色很差,弟子中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上前關切地問道:“佛陀,我跟隨您出家學道這麽些年,不論多麽艱辛,都沒有見您像現在這樣困苦難受過,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佛陀悲傷地回答:“迦毗羅衛國即將滅亡,我這是在為故國和親族服”
聞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急切地說:“佛陀,既然毗琉璃王不知好歹,請允許我使用神通將他的四部軍隊拋撒到其它的地方去!”
佛陀哀示道:“目犍連啊,這是釋迦族的共業所感,因緣之果,你我是無法為他們代受業網恢恢,生、老、病、死、罪、福、因緣這七件事情,眾生避無可避,如果強行用神通去阻斷業力,隻會遭到更加慘烈的報”
可二弟子目犍連並沒有完全聽從佛陀的勸告,他還是施展神通,悄悄把五百個相識的釋迦族人藏進缽盂裏麵,從空中飛出了迦毗羅衛
憍薩羅國的大軍這次順利地包圍了迦毗羅衛城,毗琉璃王隔著城牆,向城內的摩訶男王發出嚴厲的警告:“獻城投降,可免一死,否則,城破之日,血洗全城!”
看到族人不敢抵抗,十五歲的奢摩登上城牆獨自應戰,他箭無虛發,殺死了不少敵受他的鼓舞,釋迦族中又有兄弟三人也奮勇出城,提刀殺向敵憍薩羅軍非常驚懼,毗琉璃王甚至嚇得躲進了土洞裏
然而,釋迦族人卻嘲諷地說:“誰還不知道應戰?我們都能以一敵萬,打敗敵軍易如反隻是我們釋迦族人向來修善,持守五戒,連螻蟻都不願意傷害,何況是奪人性命?你們殘忍地使用暴力,殺傷生靈,有辱我們釋迦族慈悲為懷的門風,你們趕緊離開迦毗羅衛”
四位少年英雄聞言大怒,從四個不同的方向殺出重圍,逃往別國,開始了各自的傳奇人
沒有人再率眾反抗,憍薩羅軍很快便順利地攻入城中,毗琉璃王命令部下挑選了五百個年輕美貌的釋迦族女子送到他的行宮裏,年輕的國王意氣風發地安慰眾女子說:“不用害怕,你們現在都是我的夫人”
毗琉璃王誌得意滿,想要臨幸其中一位有著花容月貌的女子,誰知這個女子卻大罵道:“我為什麽要和女奴的兒子同房?”
近侍們趕緊換過另外一個風姿綽約的女子,結果這個女子同樣不屑地說:“誰會需要一個女奴兒子的寵幸?”
毗琉璃王臉色掛不住了,下令砍斷這兩名年輕貌美女子的手腳,扔到坑中活隻可惜暴力並不是萬能的,五百名釋迦族女子全都這樣辱罵毗琉璃王,她們寧願悲慘地死去,也不肯向毗琉璃王屈
暴怒的毗琉璃王將抓獲的釋迦族男子集中起來,把他們的雙腳埋進地裏,驅逐暴象任意踐踏,又放縱將士燒殺搶頓時,迦毗羅衛國變成了人間地
這時,憔悴的摩訶男王跪倒在了毗琉璃王的麵前,悔恨不已地道:“讓末利冒充釋迦族人嫁給您的父親,是我的主意,所有的惡業都是我一個人造成的,請大王放過無辜的迦毗羅衛人,我願意接受任何懲罰!”
毗琉璃王坐在王座之上,以勝利者的姿態,戲謔地說:“‘外公’,我給過你機會的,可是你不珍惜呀!”
摩訶男王苦苦哀求道:“希望大王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現在沉入水中,請您讓無辜的人出城逃命,等我浮出水麵之後,迦毗羅衛人是殺是剮,任由您處置,您看怎麽樣?”
邪火正旺的毗琉璃王雖然聽說過摩訶男王善於潛水,但凡人終究不是魚鱉,這個提議真是既新奇又刺激,所以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
隻是摩訶男王跳入水中後,就再也沒有出來,眼看著城中的迦毗羅衛人幾乎就要跑光了,毗琉璃王這才起了疑心,忍不住對身邊的近侍們說:“摩訶男不可能潛這麽久,就算是淹死了,他的屍體也會浮上來”
近侍們趕緊派人下水查看,水手們在一棵巨大的雲杉邊發現了摩訶男王,隻見他將自己的頭發緊緊地係在水底的樹根上,早已沒有了生命的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