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鹿死誰手

字數:2905   加入書籤

A+A-


    怒火熄滅,毗琉璃王醒悟過來,悔恨地道:“為了幫助眾人逃生,外公竟然不惜一死,我終究不應該如此大動幹戈啊!”
    毗琉璃王被摩訶男王的壯舉所感動,於是放棄了屠殺計劃,命令全軍撤
    目犍連尊者在毗琉璃王出城之後,回到佛陀的身邊,恭敬地說:“仰承佛陀神力,我已經營救了五百名釋迦族”
    佛陀無語,隻是默然流
    目犍連趕緊取出缽盂查看究竟,隻見缽中藏著的五百人都已經化為了血直到這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才真正地覺悟到:因果定律,確實是不變的法
    ……
    故事講完,佛圖澄篤定地說:“三位施主,因果業報,真實不虛,佛祖也不例”
    茹嫣心有不甘地問:“聖僧,神通真的敵不過業力嗎?”
    佛圖澄斷然回答:“如果‘欠賬’可以不還,那還有什麽公道可言?茹姑娘啊,等有一天你證得了宿命通,你就會知道,這世間眾生全都經曆過無始劫的生死輪回,造下了如恒河沙數般無窮無盡的善業與惡其中有些惡業或許當世便已經償還了,但還有一些,可能曆經數劫都還沒有償那麽,在某一段時空,因某一個因緣,一大批眾生就將共同承擔起相同的果報,以償還他們累世累劫不同的業這,大概就是現在的這種情形吧!”
    “國師呀,既然佛祖具足智慧,那麽看著眾生在業網中苦苦掙紮,循環往複,沒有止境,他為什麽不想方設法幫助眾生解脫呢?”茹琳清秀的臉上寫滿了遺
    佛圖澄神色端莊,滿心虔誠地道:“佛祖置教,就是為了普度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眾生阿賴耶識中善的種子所占的分量必然越來越重,當惡的種子稀釋到幾近於無的時候,便能進入極樂淨土,從而解開這張業網,不再被它束”
    石敏卻有些疑惑地問:“國師,那毗琉璃王後來怎麽樣了?”
    佛圖澄:“七天之後的晚上,憍薩羅國突然大雨傾盆,宮城上遊的阿貽羅河水流暴漲,最後決堤而出,洶湧的洪流將毗琉璃王和他的軍隊一齊卷入了大海裏”
    ……
    從佛圖澄的營帳中出來,走向自己營地的途中,茹嫣緊了緊印花鬥篷,低聲歎道:“我真沒用!”
    茹琳懇切地說:“真姐,國師都說了,這是他們共業招感的結果,你就不要自責”
    茹嫣搖搖頭,悵然地道:“人不是聖賢,成佛太難而生命又是如此的脆弱,往往就掌握在少數幾個人的手偏偏這些人從來就沒有修習禪定的習慣,以至於心智不穩,善念逐漸被銷蝕一空,隻剩那無窮無盡的貪婪、嗔恨和愚癡,顛來倒去,以致眾生的命運被他們裹挾著載浮載沉,沒有了”
    聞言,護在身後的石敏堅定地說:“嫣兒,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穩定地發展下去,就一定能夠拯救更多的蒼況且,國師也說了,隻要欠了賬,那就一定要償還,現在作惡的,將來一定會有惡報”
    茹嫣回轉身子,眼中滿是愧疚地道:“阿敏,把你卷進來了,對不起啊!”
    石敏滿心溫暖,坦誠地說:“幸好遇見了你——們,不然,我這一世就白活”
    屠殺還在繼續,洛水嗚咽,腥風漫見茹嫣倍覺壓抑,石敏果斷跟石虎告別,連夜率軍踏上了歸
    回到陳留後,石敏趁著士氣高漲,率軍迅速掃蕩了周邊那些經常勾結雜胡欺淩遺民的塢石敏乞活軍開始威名大震,陳留三義寨塢主王簡、伏羲山塢主周成、上倉塢主張溫、湖崗塢主蘇彥相繼請求歸附,張乾、郎肅、常煒、張艾等士人也紛紛前來投石敏隨即調整人員配置,把發展重心轉移到陳留
    見石敏狀貌雄偉、驍勇善戰,不僅石遵開始刻意籠絡,連石虎也愈發地青眼相加了,回軍襄國後,便奏請大單於石勒封石敏為修成侯,並調石敏手下將領李農伺候國師佛圖
    鹹和三年,後趙經過精心準備,由中山公石虎率領四萬人馬出軹關西進,攻擊劉曜的河東地前趙五十多個縣聞風應從,石虎大喜,於是順勢進攻蒲如果讓石虎攻占了蒲阪,黃河東麵這個十分重要的渡口便將為後趙所有,那將意味著劉曜關中根本從此門戶洞
    新仇舊恨一齊湧上心頭,劉曜大怒,盡發前趙精銳,從衛關迅速北渡黃河,救援蒲石虎見前趙軍勢雄盛,心中害怕,趕緊率軍朝東北方向撤
    石虎未戰先怯,導致全軍士氣低此消彼長,前趙軍氣勢大增,劉曜一路猛
    八月初,劉曜終於在高候追上了石虎,兩軍立即短兵相接,白刃血可憐後趙軍士氣已泄,難以支撐,很快便被打得潰不成軍,資仗甲胄丟失殆盡,屍體枕籍二百多石虎由親兵護衛著拚命東竄,幸虧修成侯石敏率軍及時接應,這才終於順利地逃入了朝
    石敏親率“狂瀾”斷後,劉曜心存畏懼,轉而率軍收複河東失地;然後出其不意地率軍南下,從大陽偷渡黃河,直撲洛陽,於是後趙司州刺史石生又被圍困在了金墉城裏;劉曜掘開金墉西北的千金堨,放水灌城;又分別派遣諸將進攻汲郡、河內郡,迫降了後趙滎陽太守尹矩、野王太守張
    消息傳到襄國,後趙舉國震大單於石勒坐不住了,決定王駕親征,與前趙昭文帝劉曜一決雌
    但集議時,僚佐們不僅沒有提出半點建設性的意見,反而一邊倒地表示反對石勒率軍親征,右長史程遐更是勸諫道:“劉曜孤軍,深入我大趙國境千裏之遠,勢必不能持大單於不應該親自出動,萬一有個閃失,後悔可就晚了!”
    聽著聽著,石勒棕褐色的眼眸裏漸漸火起,最後忍不住拔出寶劍將他們全部都轟了出隨即,石勒召來了中書令徐光,自從張賓去世之後,也就隻有徐光還能夠共商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