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華夷之爭
字數:2748 加入書籤
十一月,鮮卑慕容皝派兵進攻遼東,奪取了襄
同月,石虎自稱居攝天獨掌後趙大權後,石虎比石勒更加敬重佛圖澄,不僅安排司空李農代替自己早晚問候,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並規定太子、諸王每五天要去天樂寺拜見一
太史令趙攬上奏說:“據讖文記載‘天子當從東北來”
於是,天王石虎帶著群臣前往襄國東北的信都,然後乘著天子車駕從信都返回襄
鹹康元年九月,石虎遷都鄴城,大赦天下,並下詔書說:“大和尚,是國家的重他雖然不接受高官厚祿,但我們也不能無動於為了能與他的德行相稱,從今以後,應當讓他穿綾羅綢緞,乘坐雕朝會的時候,大和尚升殿,常侍以下都要幫著抬座;太子以及諸王,都要在兩邊攙扶;主事者要唱‘大和尚到‘,眾人都要起立,以顯示他的尊”
因為佛圖澄備受尊崇的緣故,佛教在後趙一躍而為顯教,上自王公,下至士庶,無不禮拜讚老百姓不分夷、趙、蠻全都趨之若鶩,紛紛營造寺廟,出家為僧,以致後趙僧人大增,真偽混雜,擾亂社會,滋生罪
於是,有些大臣向居攝天王進諫說:“出家的僧人不僅不從事生產,還可以免除各種徭役、兵役和租稅,數量太多的話,對國家不”
石虎隨即給中書省下詔道:“佛法為世人所尊崇,由國家來供街巷小兒、沒有爵祿的,能不能進入佛門修行呢?另外,僧人應該都是些高潔貞正的人,精進佛法,身體力行,然後才能成為有道之如今,僧人多得要命,裏麵不乏奸邪違法的人,他們根本就不適合做僧這些事情,你們先好好商議,然後擬出幾個方案來,以供朕抉”
中書省一班書呆子商議後,著作郎趙人王度備文上奏說:“佛是戎神,不是華夏諸族應當供奉西域人從漢代時來中國傳播他們的佛法,朝廷允許他們在都邑設立佛寺,以供奉他們的神靈,但規定漢人不得出魏承漢製,也繼承了這種做現在臣等的建議是:凡我大趙的子民一律不準到寺廟燒香禮拜,以此來維護典章製度;無論是朝中百官,還是普通百姓,都在禁止之列,如果有膽敢違犯禁令的,與淫祀者同罪;大趙已經做了和尚的人,要讓他們還俗回”
王度的奏文雖然引經據典、大義凜然,隻可惜才起筆就犯了大忌,將原本相對簡單的政策問題,莫名其妙地變成了複雜無比的“華夷之辨
讀完奏文,石虎大失所雖然朝中包括中書令王波在內的絕大多數士人都讚同王度的觀點,但高度警惕的居攝天王還是毫不猶豫地下詔駁斥道:“王度等人說佛是戎神,天子不應該信然而寡人就出生於邊地,幸好時運不錯,得以君臨諸按照華夏傳統,祭祀應該遵循舊俗,如今趙國的子民,全都是寡人的子民,供奉寡人的戎神,才是尊重傳統,沒有理由排雖然曆來有‘製度定出,永世作則’的說法,但世事總在不斷地變化,如果於事無補的話,那今人又何必拘泥於前代的做法呢?傳朕旨意:夷、趙、蠻所有趙國子民,有放棄淫祀,樂於皈依佛門的,聽其所為,不得幹”
鹹康三年正月庚辰日,太保夔安、司空李農等文武官員五百多人進上皇帝尊
石虎很想跨越這一步,可當他穿戴著皇帝袞冕去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腦袋居然不見心驚膽顫的石虎猜測是冒犯了華夏諸神,所以不敢稱
正月辛巳日,石虎去掉“居攝”二字,依照商周舊製,正式稱尊為大趙天王,在南郊即位,實行大冊立王後鄭櫻桃為天王皇後,立太子石邃為天王皇太子,兒子中稱王的都降為郡公,宗室子弟中稱王的則降為縣侯,百官封爵各有差等,而石敏也被封為了廣武
做了天王自然不能不享石虎好色如命,後宮女子多達萬人,他別出心裁,從中選出上千優秀女官,組建成一支花枝招展的儀仗隊女官們全部頭戴紫色頭巾,身穿華麗綢衣,胯部係著金銀腰帶,玉腳蹬著五色彩紋皮靴,素手分持羽扇、樂器,真是前所未有的驚石虎無論是出遊,還是歡宴,這支搶眼的儀仗隊伍都會貼身跟隨
天王不僅好色如命,還有些喜怒無常,太子石邃去稟報一些自認為十分重要的事情,石虎卻生氣地說:“這種小事,都要拿過來煩朕嗎?”
那些瑣碎的小事,石邃一般不敢打擾,石虎又不滿地說:“這麽重要的事情,為什麽不稟報,就想專權擅政了嗎?”
每個月,石邃都會因為搞不清狀況而多次遭到譴責斥罵,甚至是鞭打杖擊,這讓石邃不知所從,以致私下裏忿恨地對中庶子李顏等親信說:“老糊塗太難伺候了,我想做冒頓那樣的事情,你們願意跟著我幹嗎?”
史上首次一統南瞻部洲北方草原,從而建立起匈奴帝國的冒頓單於,因為不受父親頭曼單於的寵信,於是率領著手下弑殺了父親,這才獲取了匈奴單於之太子石邃不加掩飾地想要效法冒頓,李顏等人頓時嚇得麵無人色,全趴在地上不敢做
太子小名阿鐵,不僅延續了父親的勇武,更繼承了父親的殘總領百官之後,石邃有時在夜間跑到臣屬家中,淫辱他們的妻妾;有時深夜從庵裏掠來年輕的尼姑,蹂躪之後再殺掉她們,跟牛羊豬肉混在一起燉爛,和左右侍從們一起品嚐;有時宴飲戲樂,先將美麗的侍妾盛裝打扮好,然後砍下頭顱,洗去血汙,放在盤裏,與賓客們互相傳遞觀賞……
很快,連石虎都覺得太子有些驕縱無道、荒淫殘忍了,但他仍然理智地對大臣們說:“司馬家父子兄弟自相殘殺,所以朕才能夠有今天的位朕早就看透了司馬家的那班混蛋,有什麽道理殺死阿鐵呢?”
大臣們聞言,連呼陛下英
隻不過,石虎對老二河間公石宣、老四樂安公石韜的偏愛似乎越來越明顯了,以致於石邃將這兩個弟弟視為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