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呆頭鵝

字數:3848   加入書籤

A+A-


    仗算是打贏了,但事情一件也沒辦
    ——這是第二天醒來,桓景舒展筋骨,望著窗外的大雨時,進入他腦中的第一個想
    昨晚差點抓住石勒這事兒,今日想想還是有些遺戰場上的事情,本就難以預測但桓景倒是一點也不驚訝,戰場上的事情誰說得清呢:何況抓住石勒本來就不在他的目標之中,隻要燒光樓船就算相當成功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無非還是募人才和觀虛
    如果不算士人,人才倒是發現了不少,比如鄧嶽一行船工,但是天知道能不能把他們拉過而士人中的人才,諸如王導、周顗之類,本來就位高權算來算去,隻有堂叔桓彝是肯定被忽悠去譙郡
    至於觀虛實,自己確實見到了王導和一眾江東士人,也親身參與了戰鬥,明白了江東勢力是個什麽戰鬥但想來想去總覺得缺點什麽:他來壽春這幾天,連琅琊王的麵都還沒有見過
    即使是走走過場,有些麵上的事情該做也還是得做的,比如作為譙郡司馬述職之但到目前為止,他連琅琊王的門都沒有摸此前他也向司馬睿寫過信箋,但全部石沉大
    這麽一邊瞎想著,一邊梳洗完畢,他披上士人的長袍,正思考著下一步,突然院門門發出了吱呀一聲,隨後是一陣敲門
    “進”
    “桓司馬,抱歉,沒注意到你沒關”
    桓景抬頭望去,院門處站立著的是周
    “原來是伯仁”,和士人們相處幾日,桓景已經學會了像士人那樣用字稱呼人來拉近距離,“今日有何指教?”
    “你此行前來不是為了借兵麽?之前五日一直在備戰,想來沒空,昨日戰後我才向王府發函請求,沒想到今日就回”
    原來還會有人真把我借兵當回事,桓景對自己這個老祖宗一下好感倍不過仔細一想,他能注意到自己也是必然之
    周顗從關中逃出,一路輾轉流離,抵達壽春也不過是十日前的事同為南來的北人,肯定有一份同病相憐之情
    桓景道聲謝,便順手接來書
    琅琊王的回複相當客氣,也相當簡約,誇讚了一番昨日火燒車船的功績之後,便要桓景來府上一
    而另一封書函則附在琅琊王的書函後,裏麵詳詳細細地說明了覲見的禮儀要這種書函之前桓景在前往王導處的時候,就已經見過了,不過王導席上的名士們沒人把這玩意當回
    名士們一方麵以門第自誇,所以需要這些形式來裝點門楣,但另一方麵,之前已經有竹林七賢的榜樣,何況又正值亂世,於是實際操作中,大家又很自然地完全不拘禮
    想來這封書函也不過是起如此,隻是有些描述過分細致,語氣也令人生
    比如進門鞠躬這個事情,本來簡單地記一筆就行,這封書函裏偏偏連神情也做出了限製,說什麽要“如不容”,也就是說要表現得好像主人不讓自己進入似桓景自嘲地笑了一聲,琅琊王本來也沒把自己當回事
    還有什麽“立不中門,行不履閾不要站在門框中間處,也不要踩在門檻語氣簡直像小學老師在思想品德課上教小學生行為規
    這讓桓景忍不住看看到底是哪個迂夫子寫的這玩於是他匆匆瞟了一眼落款,“從事中郎卞壼
    便壺?桓景搖搖頭,這名字也太不走心了,然後就把那份書簡的細節拋在腦
    在哂笑一番後,他整理行裝,冒著大雨和周顗來到琅琊王門下等幾乎是家仆一個往返的工夫,一個高瘦的年輕近侍就已邁著小碎步匆匆趕到,然後向兩人一鞠這近侍看相貌比桓景稍稍年長,言行舉止都極為恭敬,除了麵色鐵青這一點之外,似乎是個好相處的角
    看來即使是琅琊王府上,也沒必要那麽顧忌禮法,桓景稍一回禮,正要抬腳向前突然那年輕近侍厲聲嗬斥,嚇得桓景一個激
    ”桓司馬讀過書簡了嗎?“
    桓景點點頭,”如果沒讀過請帖,我為啥登門拜訪?“
    ”不是,我說的不是琅琊王的請帖,而是那封附加的書你方才進門踩到門檻“
    啊!桓景恍然大悟,原來是那一份”禮儀規範“,還有人真當回事?
    ”我以為江東名士素尚簡易,沒想到竟然還有人注重禮“
    ”那是自然,亂世之中,更應當以禮數約束自“這近侍毫不客氣地回複,“本以為你桓家既為東漢大儒桓榮之後,應當約束自己,沒想到也墮落至
    ”另外‘君子不以紺緅飾你低頭看看自己穿的是什麽衣“
    桓景向下一看,自己身上穿的,袖口處是深青色,難道這就是所謂紺緅?即使是王雍容,也從來沒有教過這些東西
    不對,我這是被帶了節奏,怎麽開始反思自己錯在哪裏了?我才是客人,幹嘛聽這家夥
    “這些禮數,自有主人裁決,你又是何人?”桓景反問
    “在下乃琅琊王的從事中”
    “哈?你就是那個‘便壺’?”
    “不是便壺,是卞壼,音同“捆綁”之‘捆”卞壼正色道:“去年令弟桓宣來建康時,說你稍遜文采,如今看來並非謙辭”
    “知道了,便”
    “不要叫我便”
    “好的,便壺!”
    原來正是這呆頭鵝寫的“禮儀規範”,想來除了他自己,琅琊王府上也沒人在意他的這套規桓景便不理身後喋喋不休的卞壼,帶著周顗徑直走入琅琊王府卞壼在身後緊緊跟
    琅琊王的行邸正是由之前周馥的都督府改造而來,形製闊大,一條小徑連接正門和大殿,兩側是池塘和假一行三人走了些時候,才行到一處大殿下,大殿之上盡是些名士打扮的家
    坐在正中高台上的,想必就是琅琊王琅琊王看上去是一個慈眉善目的中年人,留著八字胡,身材微微有些發福,但還算是神清氣
    琅琊王身旁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看樣子倒是怪伶俐的,大概是原時空未來的晉明帝司馬身後則站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
    對於這個時空的年齡,桓景其實是有些錯亂畢竟古人十四五歲就能嫁娶至於燕燕之所以二十歲才出嫁,不過是因為她本來打算事奉王雍容一輩所以這姑娘到底是妃嬪還是公主,實在是不好
    不過看她的狀貌:削肩細腰,長挑身段,一雙淩厲的眼睛顧盼神飛,看樣子決不是媵妾那種身份低下之而琅琊王的正妃荀氏,司馬紹的母親,顯然不可能是這個年那麽大概是公主吧……
    他左右較遠處則另有兩個近侍,一位正值中年,一位則已經步入老年了,他們皆手執白圭,恭敬的站在一
    此刻他們正在清談,見有客人來了,眾人回周顗年少時就在洛陽知名,所以這些名士們大多認識周顗,但沒有人見過桓
    “伯仁,這位年輕人是......”琅琊王發問
    “殿下,這是我昨日來函所提及的,譙郡司馬桓”周顗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