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請求

字數:3965   加入書籤

A+A-




    眾人聞訊紛紛圍了過來。
    甚至就連大同總兵桂勇聽到這個消息都有些坐不住,命人前去核對名冊典籍,查明老人的身份。
    “家中可還有什麽人嗎?家中缺什麽,盡管提便是,若是你所說的情況屬實,官府必然出資給你補上。”
    一道聲音壓過了所有的喧雜,隻見一名身著飛禽,帶有金花的文官在人群外說道。
    左右兵士見到這一行人,連忙推開。
    “原來是右都禦史張大人……”
    駱安看見了那常服上的二品紋繡,連忙起身拜會道。
    眼前這位可是大同府毫無疑問的大人物,甚至放在陝西山西兩地都無人可以比肩。
    集軍政大權與一身,是毫無疑問的土皇帝。
    甚至,如果今天朝廷不賜桂勇王命旗牌,給予其便宜行事之權的話。
    平日裏,桂勇這個前五軍都督府都督,大同總兵,兩人相遇,都要矮上半頭。
    尤其是不久前,這位張大人可是還是親自領兵協助王守仁平定寧王叛亂,威名猶在。
    張文錦繞過了身旁的親軍,大步來到了這名自稱是正統年間便入伍的老卒麵前。
    他身材長而細,神情陰沉,那雙如鷹隼一樣的目光盯著麵前的老人,目光中帶著一種令人不悅的審視。
    “若是情況屬實,六十年為國宿衛,朝廷不光要對你大加封賞作為補償,恐怕一大批不按舊例辦事的有關人等也要有麻煩了。”
    張文錦掃視了陳九兩遍,說道。
    “所以,我再問你,之前所言屬實否。”
    “當然,我以性命擔保,絕不敢欺瞞諸位大人。”
    聽到這話,張文錦神色稍緩。
    原本因為聽說有人憑借從軍六十年之功覲見朝廷特使的時候。
    張文錦的第一反應就是又有邊卒不自量力,想要借此求見天子使者,跳過地方官府向著皇上告狀,揭發不公和地方弊病。
    但見老卒的表情,張文錦的直覺和經驗告訴他,麵前這人並沒有說謊。
    而從遠處騎馬前來傳訊的參將賈鑒下馬,告知眾人名冊查詢無誤。
    盡管部分有些缺損,但卻完全可追溯到成化朝北討韃靼時,征調兵馬匯聚大同時的名冊相照應。
    這從側麵肯定了老人的身份。
    張文錦聽此,點了點頭。
    “若真是如此,你一片忠誠為國之心,從此也算美談了。”
    張文錦說道。
    六十年從軍,最後選擇死守在大同,多多少少也算是自己的政績。
    “家中還有什麽人嗎?”
    駱安見老卒剛剛想要說些什麽,但被張文錦的問話打斷,見情況緩和,不僅問道。
    聽到駱安的話,陳九眨了眨眼睛,抿了抿幹澀的嘴角,神色平靜,沒有一點普通人因見朝廷兩品大員,封疆大吏的動搖和顫抖。
    “家中還有個小孫,如今已年滿十六,作為補丁在營中做些雜貨。”
    見老人說完便閉口不言,留駱安和張文錦對視,氣氛有些尷尬。
    “家中除此,還有其他人嗎?”
    駱安接著問道。
    “大兒走塞北,二子死遼東,餘下三子,諸孫,不是成化,弘治兩朝從軍南下死於苗亂,就是調離遠戍西南,再無音訊,自土木堡以來,邊庭禍事連連,四方擾攘,而朝廷連年興兵征討,我等軍戶之家,拋妻棄子,隨軍遠征戍守,從此再無音訊,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還望大人明鑒。”
    “至於原先之家,則早在成化年間就被他人占據,我見時,熟悉的隻有幾麵舊牆,而牆上又添新瓦。”
    聽到這話,周圍的聽者皆是沉默。
    駱安歎息一聲,環顧四周,見張文錦和一眾官吏隻是歎息幾句世事無常,而周圍的士卒聽到老人的悲慘遭遇,臉上卻感同身受,隱有悲色。
    一人為軍戶,全家為軍戶,代代為軍戶。
    老人能活到如此高齡已是幸運,但仍然免不了見妻子離散,兒孫早亡。
    而代入到自己,恐怕還不如對方活得長。
    而古來所謂橫戈躍馬,博取功名的,多是豪門顯貴,出身貧賤的又有幾人。、
    不受凍餓之苦已是萬幸。
    “可有什麽是朝廷能為你做的嗎?”
    駱安看著麵前這個頭發已經花白,畢生都奉獻給了明軍的老人,想到天子來之前,神情嚴肅,要自己此行要多加撫恤底層士卒,緩解其痛苦的勸告,於是問道。
    “我隻有一個請求,若是朝廷能允諾,哪怕當即斬去我的頭顱我也絕無怨言。”
    老卒見此,神情堅定,語氣鏗鏘,有決絕之意。
    “但講無妨。”
    駱安說道,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張文錦,剛剛老卒說話間,窺見張文錦的身影時隱約閃過的那一抹擔憂被駱安盡收眼底。
    而駱安之前都已經發現了,身旁前來領賞的士卒將官,在看見張文錦身上那身象征著二品都禦史大員的官服的時候,臉上都不約而同露出幾分不留痕跡的恐懼。
    看上去,這位張大人在軍中的名聲看起來不怎麽好。
    甚至就連他身旁的親兵,看他的眼神都隱約帶著幾分排斥。
    至少,不怎麽受這幫大同武人待見——這有點過了……換句話說,是敢怒不敢言。
    來之前,駱安也音樂聽說這位張禦史治軍頗為嚴苛,對待將士動輒打殺,而賞賜又極其吝嗇。
    是以兵士多有不滿。
    駱安本以為傳言有所誇大,但今日一見,怕是實際情況比傳言要更甚。
    陳九壓了咬牙,他看著麵前這位神情溫的朝廷特使,終於下定了決心,哪怕是死,他也要把握住這樣一個可能此生僅有一次機會。
    他當即跪倒在地,在駱安麵前叩首,道。
    “我已為衛所戍守六十載,為五代天子守邊,家裏五個兒子也皆是為朝廷灑血疆場……我唯一的心願,便是朝廷能免去我孫陳元朗的軍戶的身份,改為民籍,讓我陳家能留下最後一點骨血,為我養老送終——”
    說完,他將頭顱拚命的朝著地上砸去,砸出了血來。
    斑斑血跡混雜著塵土,沾染白發,這道幹瘦的身影更顯卑微。
    喜歡大明:從大禮議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從大禮議開始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