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公達獻奇策,本初謀子異
字數:9613 加入書籤
第215章 公達獻奇策,本初謀子異
袁紹既得天子,勢力大漲。
卻說其帳下謀士荀諶,出身潁川荀氏,乃荀彧弟弟,當初勸說韓馥以冀州牧相讓袁紹,立下了不小功勞。
潁川荀氏乃荀子後代,為名門望族,族中雖未出現類似三公這樣的高官,卻有許多族中子弟在各地為官。
後世記載於史書之荀氏子弟,都有一百餘人。
當然,現在的荀氏並沒有魏晉之時那般顯赫,不過他們與潁川各大士族相互通婚,甚至與許多王宮貴胄、皇室子弟都有姻親關係。
潁川鍾氏、潁川陳氏,更是與潁川荀氏世代為秦晉之好,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如今的潁川荀氏,子弟遍布各地,姻親關係更是錯綜複雜,哪怕出身汝南袁氏的袁紹,對於荀氏都不敢怠慢。
因此,袁紹對於荀諶也非常器重。
這一日,袁紹正在府中處理政府,忽有左右來報,言荀諶求見。
袁紹不敢怠慢,急忙親自召見荀諶,親切的問道:“友若此來,所為何事?”
荀諶說道:“大將軍迎天子入鄴城,以致天下歸心,士人爭相依附。吾有一侄兒,不遠千裏來投大將軍,希望我代為引薦。”
袁紹聞言不由大喜,道:“友若侄兒,想必也出身潁川荀氏。”
“既為荀氏子弟,自然可堪大用,友若隻管將之領來,孤必會為其安排一個重要官職。”
從這裏就能看出,袁紹對於士族有著盲目的信任,反而不考慮對方是否有真才實學,眼看屬下有人舉薦士族子弟,甚至連對方姓名都不問,就直接許諾官職。
袁紹這麽做,對於普通的士子以及寒門之人,或許會有奇效。
不過對於那些真正出身書香世家的士族子弟而言,卻反而會覺得袁紹不善用人,未必願意相投。
當初荀彧先投袁紹,也得到了禮遇,卻仍舊棄袁紹而去,轉投曹操。
因為這種士族出身的士子,根本不擔心出仕的問題,隻在乎所投之人是否為明主。
荀諶聞言,卻是眉頭微皺。
曆史上荀諶投奔袁紹,除了才開始幫其奪取冀州以外,此後基本屬於打醬油貨色。
在最關鍵的官渡之戰中,荀諶甚至直接玩起了消失。
他本來與自己弟弟荀彧那般,也覺得袁紹有些性格缺陷,隻是礙於世家要分開下注的傳統,才沒有選擇離去。
荀諶人雖然留在了冀州,心卻未必在此。
不過自從袁紹迎天子入鄴城以後,荀諶的態度也大有改變,隱約覺得袁紹或許真能成就一番大業,也打算日後盡心竭力輔佐。
他知道自己侄兒的本事,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而後說道:“吾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袁紹看著荀諶的神情,卻是麵露疑惑之色,問道:“友若有話但講無妨。”
荀諶略微沉吟,而後說道:“大將軍可還記得家兄荀文若?”
袁紹聽到這個名字,臉色逐漸變得陰沉下來。
荀攸號稱有王佐之才,來到冀州的時候,袁紹將之待為上賓,未曾想對方最終卻選擇了曹操。
這件事情,讓向來自負的袁紹心中始終有一根刺。
荀彧投靠曹操以後,展示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讓作為四戰之地的兗州,居然能夠自給自足,而且還可以對外征伐。
荀彧越是才能卓越,袁紹心中越不舒服。
他看到荀諶舊事重提,語氣也變得冷淡,問道:“此事與荀文若有何關係?”
荀諶正色道:“所謂舉賢不避親。”
“此次吾所舉薦之人,智謀勝吾十倍,若論治國或許比不上家兄,若論運籌帷幄,卻尤有勝之。”
“文若有蕭何之才,吾所舉薦之人,卻有張良之智。”
“大將軍若有此人相助,掃平北方不在話下,囊括九州亦未嚐不可。”
“大將軍若以尋常士人身份待之,未必能將之留在冀州。”
袁紹聞言,不由大驚。
荀彧、荀諶兩兄弟的才能,他可是知之甚詳,卻也未曾聽說,潁川荀氏之內除了二人以外,還有誰如此出色。
袁紹急忙上前握住荀諶雙手,問道:“友若所舉薦者究竟何人?”
荀諶口中吐出了五個字:“荀攸荀公達。”
荀攸雖然也出身潁川荀氏,身份地位比之荀彧、荀諶兩兄弟,卻是有著天差地別。
你道為何?
原來,荀攸父親荀彝早死,死前不過官至豫州從事,缺少了父親這一輩的顯赫,到了荀攸這裏自然無法與荀彧相比。
不僅如此,荀攸祖父荀曇雖說曾官拜廣陵太守,卻因為黨錮之禍被禁錮終身,而且也在荀攸十三歲那年便去世了。
少了兩代人的底蘊,荀攸的起步自然要比同族之人低許多。
反觀荀彧、荀諶,二人父親荀緄屬於“荀氏八龍”之一,曾官拜濟南相。
二人祖父乃是荀淑,所生下的八個兒子各個名聲卓越,並稱“荀氏八龍”,就連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都尊其為師。
甚至於,荀淑還博得了“神君”這麽一個外號,在士林之中名聲顯赫。
有了父輩所遺留下來的底蘊,荀彧、荀諶二人起點就要比尋常人高上許多。
“荀公達?”
袁紹聞言,眼中卻是露出了疑惑之色。
他自然聽過荀攸之名,甚至當初在大將軍何進麾下任職的時候,還與荀攸共事過。
隻不過。
在袁紹眼中,荀攸看起來有些木訥愚笨,很多時候甚至顯得有些怯懦,根本不像有張良之謀之人。
他看向荀諶,道:“吾此前與公達共事,為何並未發現其才?”
荀諶直言不諱的說道:“公達與常人不同,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彼不顯智慧,隻因未得明主,能讓公達施展平生所學。”
“縱觀天下豪傑,唯有大將軍算得上是英雄,若對其委以重用,公達必會給大將軍驚喜。”
袁紹心中雖然仍舊有些疑慮,可是出於對荀諶的信任,終究還是說道:“吾欲先與公達見上一麵,再談其他,不知可否?”
荀諶聞言,不由微微一歎。
他知道,接下來的談話,將會直接關乎兩個人未來的命運。
袁紹手下雖然不乏謀士,可哪怕是沮授,都難以擔當謀主之位。
就連此前被周琦扣留在揚州的田豐,雖然智謀不凡,可是缺乏謀士的圓滑,如此極易觸怒君主,終究難成大事。
反觀荀攸,大智若愚,而且身為頂級謀士,不僅能夠為君上排憂解難,還能算到君主的性格,繼而拿出最容易打動君主的計策與說辭。
田豐、沮授雖為當世大才,不過在揣摩人心,迎合君主這方麵,卻是相差甚遠。
這也是為什麽,謀主能夠讓君主言聽計從,似田豐這樣的謀士,明明所出計策乃是最優選擇,卻往往會觸怒君主。
荀諶早就看出,袁紹手下缺乏一位能夠令其言聽計從的謀主。
至於荀攸,若不能得到袁紹的器重,恐怕也不會留在冀州,未來不知道會投哪裏,前途如何。
“吾這就引公達前來,大將軍不妨考校一番。”
卻說荀諶離開了大將軍府,找到荀攸以後,說道:“大將軍欲與公達一敘,能否將之打動,就要靠公達自己了。”
荀攸對著荀諶鄭重一拜,道:“多謝叔父引薦。”
荀諶雖然比荀攸小十歲,卻仍舊老氣橫秋的拍了拍荀攸肩膀,道:“今日相見,並非藏拙之時,大將軍也是喜歡聽好話之人,公達可知如何應對?”
荀攸臉上露出了微微笑意,道:“吾知矣。”
大將軍府,書房之內。
袁紹與荀攸敘舊完畢以後,袁紹沒有過多客套,直接問道:“公達對於當今天下局勢,有何看法?”
荀攸聞言,本來還略顯木訥的眼睛,忽然變得靈動起來,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直接說道:“天下局勢何去何從,在於將軍而非其餘諸侯。”
袁紹神情微動,問道:“公達何出此言?”
荀攸說道:“北方諸侯林立,彼此攻伐,以致中原以及河北之地戰亂不休。”
“車騎將軍趁此良機,先據揚州,再取荊州,如今更是對益州虎視眈眈。”
“劉焉已死,劉璋暗弱,必不能守其土。”
“若無意外,短則三年,多則五載,車騎將軍必取益州。”
“巴蜀之地,沃野千裏,天府之國,國富民強,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天下先後經過黃巾之亂,董卓之亂,李傕、郭汜之亂,以致中原戶口銳減,益州、荊州戶口分列一二。”
“就連揚州,經過車騎將軍這些年治理,又沒有經過太多戰火,戶口幾乎也逼近冀州。”
“若車騎將軍奪取益州以後,將軍仍舊未能統一北方,則周琦必取隴西而得精兵強將,再圖八百裏秦川。”
“彼時車騎將軍大勢已成,縱然大將軍掃滅其餘諸侯,與之交鋒,勝負仍舊五五之分。”
袁紹聽到這裏,不由悚然而驚。
他雖然早就覺得,周琦實力膨脹的太快,卻不似荀攸想得這般深遠。
聽到荀攸的這番話以後,袁紹才猛然驚醒,周琦那個曾經還要巴結自己,需要寄人籬下的相縣少年,不知不覺間已經走到了如此地步。
若局勢果如荀攸推測的那般,周琦未來必會成為袁紹此生大敵。
袁紹看向荀攸,問道:“公達此前所言,天下局勢在於我,乃是何意?”
荀攸正色道:“若大將軍能夠在周琦攻下益州以前,統一河北之地,則可攜大勝南下,掃滅諸侯。”
“彼時,周琦隻據兩州,何足道哉?”
袁紹聞言,卻是歎道:“孤雖西迎天子,然公孫瓚占據幽州以及半個青州,其勢甚強。”
“孤與之交戰數載,雖勝多敗少,短時間內卻仍舊奈何不得公孫瓚。”
“報!”
就在此時,忽有緊急情報傳來。
袁紹看完書信裏麵的內容以後,不由臉色大變,而後將之遞給了荀攸,苦笑道:“巴郡甘寧起兵叛亂,迎周琦及其麾下大軍入巴郡。”
“想要先周琦以前拿下河北,恐怕不可能了!”
荀攸急忙接過書信,看完裏麵的內容以後,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
他早就知道知道巴蜀之地位置極其重要,此前就請求進入益州擔任擔任蜀郡太守,卻因道路不通,停駐在荊州。
他雖然料到,劉璋並非周琦對手,卻沒想到居然會如此不堪一擊。
巴郡丟失,則益州門戶大開,劉璋又剛剛繼任益州牧不久,想要擋住周琦麾下大軍並不容易。
就算劉璋勉強能夠擋住兩三年,可是北方除了公孫瓚以外,還有曹操、劉備、袁術。
這麽短時間內,想要將之一一剿滅,顯然不太可能。
荀攸皺眉沉吟許久,而後猛然抬頭,道:“為今之計,吾有一策,可阻止周琦做大。”
袁紹急忙說道:“還請公達教我!”
許攸說道:“大將軍可寫信與袁公路和解,封其為驃騎將軍、兼領荊州牧,並且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降詔命其起兵攻荊州。”
“袁公路占據荊州之南陽,又與周琦相鄰,若周琦占據南方三州,袁公路豈能心安?”
袁紹聞言,大喜過望,不過很快就遲疑道:“袁公路與曹孟德屢次交戰,有曹孟德在側,公路豈會放心攻打荊州?”
“況且以公路實力,未必敢輕易與周子異開戰。”
荀攸笑道:“大將軍勿憂,吾尚未說完。”
“自從公孫瓚殺幽州牧劉虞以後,便與劉備離心離德。此時劉備占據徐州,已然獨立,又以漢室宗親自稱,頗重名望。”
“時至今日,彼所領徐州牧,尚未得到朝廷正式冊封。”
“大將軍可派遣使者,冊封劉備為徐州牧。”
“彼若領詔,則表明認可朝廷,從此與公孫瓚從陌路矣。將軍可再下一道詔書,命其攻打揚州。”
“袁公路或許不敢獨自與周琦交戰,再加上徐州劉玄德,可就未必了。”
“至於解決袁公路後顧之憂,也並不困難。”
“曹孟德自起兵以來,就唯大將軍馬首是瞻,然曹孟德畢竟乃是一方諸侯,待大將軍日後統一河北以後,若欲南下,如果曹孟德繼續占據兗州,必然要與之交鋒。”
“為避免此等局麵,大將軍可表曹孟德為涼州牧,命其出兵剿滅關中賊寇,拿下隴西之地。”
“如此,既能解決袁公路後顧之憂,又可令曹孟德先於周子異之前占據關中與隴西。”
“此後哪怕周子異攻下益州,有曹孟德在彼,也難以寸進,可以為大將軍統一北方爭取時間。”
“彼時,大將軍先滅公孫瓚,再攻劉玄德,最後掃滅袁公路,與曹孟德、周子異呈三足鼎立之勢。”
“當時是,大將軍占據六州之地,何愁不能傾平亂世,立不世偉業?”
荀攸的計策,看似簡單,卻環環相扣,輕描淡寫之間就限製住了周琦的發展,並且為袁紹規劃好了未來。
袁紹聞言大喜過望,不過很快就有些遲疑的說道:“曹孟德之能,孤知之甚詳。”
“關中以及隴西,囊括了八百裏秦川,乃秦國當初龍興之地,若放任曹孟德將之占據,未來會不會難以遏製?”
荀攸卻是搖頭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秦之所以能夠橫掃六國,一統天下,除了數代之積累以外,還占據了益州這個天府之國,擁有取之不竭的糧草供應。”
“當今之世,關中屢經戰亂、饑荒,軍閥、盜賊橫行,肆意劫掠,以致關中殘破,十室九空。”
“涼州邊境荒涼之地,本就地廣人稀,這些年征戰不休,所剩戶口又有多少?”
“亂世之中,若無人口,縱然曹孟德占據兗州、關中以及涼州,又能如何?”
“況且關中有李傕、郭汜,涼州有馬騰、韓遂,曹孟德想要掃平這些地域,也並不容易。”
“曹孟德可用則用,若不能用,待大將軍平定河北以後,可自取兗州。”
袁紹聞言,這才放下心來,繼而拉著荀攸的手,說道:“公達,吾之子房也!”
此次書房談話,荀攸真正得到了袁紹的看重,被拜為尚書令,掌文書及群臣章奏,權勢極重。
荀攸初掌高位,便以朝廷名義,分別給袁術、曹操、劉備頒布了詔書。
卻說袁術在接到詔書,得知自己被封為驃騎將軍以及荊州牧以後,也未免有些高興。
不過很快,他就有些疑惑的暗自嘀咕:“袁本初素來與我不和,為何會給我升官?”
就在袁術疑惑間,卻有袁紹心腹送來了一封書信。
信裏麵的大致內容是:你我雖爭天下,終究都出生於汝南袁氏,乃是親兄弟。如今有周琦趁我兄弟二人相爭之際,野心勃勃,暗中擴張勢力。
若令其占據巴蜀之地,天下已得一半,再難製矣。
且公路與之相鄰,彼若占據南方三州,必然北上先攻南陽,再取豫州,彼時公路可有容身之所?
我已令曹孟德進兵關中,命劉玄德出兵揚州。
若公路出兵荊州,周琦顧此失彼,伐益州之戰必然失敗,彼時公路與劉玄德結成同盟,可大破周琦,盡得其地,豈不美哉?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