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無奈,欣慰
字數:7926 加入書籤
第248章 無奈,欣慰
縣令聽著周琦的質問,額頭上的汗水更多了,卻仍舊強自爭辯道:“這隻是鄰裏間摩擦的小事,沒必要記錄於卷宗之上浪費資源。”
周琦反問道:“若果真為小事,為何會讓阿古心中不斷積累怨氣,以致釀成滅門慘案?”
周縣令被問的啞口無言,急忙跪伏於地,不敢再言。
兩家矛盾看似小事,卻因為官府那種不以為然的處置態度,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以致雙方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這才釀成如此惡果。
周琦前世為官,這個時代又是從安豐縣長開始做起,對於縣令的心思非常了解。
說到底,縣令這麽做既是對於百姓事情的不上心,也是為了自己的政績能夠好看一些。
若所有事情都公正公允的處理,必然會浪費極大精力,很多案件真要追究起來,都會留下卷宗。
卷宗多了,等到每年考核政績的時候,上官就可能覺得你沒有治理好地方,以致出現了這麽多問題。
同樣是兩個縣城,一個地方治安事件較少,百姓安居樂業,另一個地方卻有數之不盡的卷宗,以及許多沒有解決的案子。
因此,哪怕周琦知曉其中的彎彎繞繞,知曉這件滅門案的確是因為縣令未能處理好問題,以致矛盾激化才產生的可怕後果,卻也不打算真的處理了此人。
其實周瑜的說法也沒有錯。
否則不善耕種如阿古,也不至於有閑工夫種植千歲子,吳二也不至於擁有耕牛以及牛車了。
他冷冷瞥了縣令一眼,並沒有再多說什麽。
周琦離開雲杜,又在江夏幾個縣城巡視了一番,最後還去拜訪了周承、李紋以及江夏蠻首領。
周琦捫心自問,就連他自己都做不到凡事都講究公平公正。
說起來,周琦也算出自沛國周氏。
對於那種權勢不夠之人,輿論影響也能決定他們的生死,就好比這次的滅門慘案。
了不起,也隻是平調、降級或者暫時停職。
漢文化,也不應該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反而需要有著海納百川的包容。
或許也正是在這樣的製度下,人們才會徹底拋棄人情世故,隻想著賣力工作,建功立業。
真正有權勢有地位之人,被罷官或者被治罪,大多都是因為政治事件。
不談其他,想要做到這點,需要多少來自於權貴方麵的壓力啊。
他也不得不思考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漢胡之間的矛盾。
隻能說,見慣了官場的那些作風以後,周琦對於這種事情早已司空見慣。
周琦笑道:“知我者,誌才是也!”
無論張昭、杜畿還是張紘,都有治世之才。
他可是從後世穿越而來,後世所謂的漢人,不知融合了多少民族,基本已經沒有純粹的漢人血統了。
等風頭過了以後,該怎樣還是怎樣。
周琦卻沒有這種漢人至上的思想。
需施之以恩,待之以義。
袁準言其: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
周縣令畢竟出身沛國周氏,又是周氏家主周旌極其看重的後輩,否則也不至於年紀輕輕,就被推上了雲杜縣令的位置。
不過說到底,這些人都是世家出身,治國理念天然都會站在世家大族這邊。
周琦讓縣令依法處置,自己卻是召來了戲誌才、典韋、周瑜等人,問道:“對於這個案子,爾等有何看法?”
對於典韋的義憤填膺,周琦並不感覺意外。
周琦這麽做,既給周旌以及江夏周氏留了顏麵,也是在暗中敲打周旌。
諸葛亮真正能夠做到事必躬親,明辨是非,哪怕對人進行懲處,也會把律法以及是非講得明明白白,讓受懲處者甘願受罰,無怨無悔。
同樣是官府壓榨百姓,對於境內少數民族的壓迫,往往要高於漢人的壓迫。
周瑜沉吟許久,這才說道:“以吾觀之,雲杜縣令並無大錯,誰也料不到阿古會如此偏激,以致釀成滅門慘案。”
這個時代,漢人可沒有厚後世的崇洋媚外,普遍覺得高人一等,無論是對待異族還是境內已經歸化的少數民族,盡皆如此。
這也是為什麽,周琦想要把諸葛亮培養成為自己兒子的左膀右臂了。
聽到了周瑜的話,周琦不由在心中微微歎息,卻也沒有多說什麽。
“殺人者終究是阿古。”
若周縣令能做到這點,也不至於讓阿古懷恨在心,最終釀成大禍了。
阿古最終被流放終生服徭役,縱然大赦天下亦隻可按年減刑,不得再罪減一等。
周琦麵含笑意,不置可否,而後又看向周瑜,問道:“公瑾如何看?”
周琦沒有對周瑜的看法過多評價,反而轉頭看向戲誌才,問道:“軍師有何看法?”
很顯然,前者的業績考核以及排名,會明顯高於後者。
說到底,世家出身的周瑜,不可能真正做到愛民如子,急百姓之所急。
看到了江夏如今欣欣向榮的畫麵,再想起當年盜賊蜂擁四起,貪官汙吏橫行地方的場景,周琦也不由感到了些許欣慰。
至少,他在以自己的方式,潛移默化影響著曆史進程,讓江南百姓們的生活好了許多。
或許也正是如此,諸葛亮哪怕去世近百年,蜀地百姓仍舊深切懷念吧。
百姓們能夠如此安定的生活,與周琦這些年沒有窮兵黷武,反而與民休養生息也脫不開關係。
隻不過,周琦原本對於周瑜寄予厚望,可對方的這番話,終究還是讓周琦有些失望了。
陳壽言其: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這些看起來隻是一些文字,但是深究卻不得不讓人歎服。
表麵工作雖然可以做,但是從阿古與吳二的生活不難看出,雲杜縣中百姓的生活,的確頗為富裕。
相反,這種和稀泥不作為的方法,不僅能夠快速解決雞毛蒜皮的小事,還可以保證這些事情不被記錄在卷宗之上。
當然,若江夏蠻之中有觸犯律法者,亦不能私下包庇,應當按照律法進行公平的審判。
周琦打天下之初需要世家的支持,這些人的治國理念自然會有大用。
周琦的這個舉動,也算是敲山震虎,讓各地官吏以後再處理類似案件的時候,不要隻講究息事寧人,隻想著減少麻煩,隻想著不影響自己每年的政治考核。
可以說他矯情,也可以說他對周瑜實在太過寄予厚望了吧。
隻可惜,縱觀華夏數千年曆史,也隻有一個諸葛亮而已。
這種人,隻存在於傳說之中。
若諸葛亮遇到這種問題,想必會公正處理吧。
他若是那種眼睛裏揉不得沙子之人,也就不能走到如今的位置了。
人人有飯吃,人人有田種,人人有屋住,人人有衣穿。
“且吾觀察過雲杜民生,發現這裏的百姓的確安居樂業,雲杜縣令也頗為清廉,算得上是個能吏。”
他不否認周瑜說的沒錯,就連周琦自己也會這麽做。
這些年,周琦雖然招收流民極大充實了轄地的人口,可每次出征卻最多隻有四五萬。
除此之外,信中還叮囑周旌,要謹慎對待江夏蠻,不可因為他們的身份而進行區別對待。
出現這種事情,固然有地方衙門缺少人手,不願把事情複雜化的緣故。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推移,吏治終究會變得臃腫而低效。
案子審理到了這裏,阿古的判決其實已經並不重要了。
否則,哪怕貪汙腐敗再嚴重,輿論再如何洶湧,隻要對方背景深厚,政治站隊沒錯,基本上再大的事情都能壓下來。
說到底,還是吏治不夠清明,別人受到壓迫反抗也是正常。
自古以來,能夠做到這點的官吏,又有幾人?
莫說是周瑜以及雲杜縣令,絕大多數官吏在處理這些雞毛蒜皮小事的時候,都會不以為意。
此時的周琦,不可抑製的想起了那位曆史上,刑法雖峻而民無怨言的千古一相了。
特別是江夏蠻,或許後世已經完全漢化了。
此等吏治頑疾,想要根除何其難也,周琦也不覺得自己有這個本事。
屁大點事,就算真能斷個對錯,於官吏而言又有何用?他們會因此得到升遷嗎?
顯然不會!
所謂漢人,更多也是指文化而非血統。
看似簡單,在亂世之中卻難能可貴。
若無意外,本來有著大好前程的雲杜縣令,仕途也走到了頭。
周琦沒有添油加醋,也沒有指責周縣令辦事不力,隻是就事論事的述說事情。
然而,周琦心中多少還是有些不太舒服。
更何況,周琦當初能夠穩定江夏局勢,江夏蠻可謂是功不可破。
阿古與吳二之間最開始的矛盾,毫無疑問是阿古占理,官府最終卻是明顯偏向吳二,也未嚐沒有因為吳二乃是漢人的緣故。
唯有如此,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才有可能讓江夏蠻完全融入漢人之中。
臨走之前,周琦給周旌寫了一封信,將這裏發生的事情盡數告知。
並非周琦畏手畏腳,或者包庇自己人。
最為重要的原因,還是想盡快平息事端,避免地方衙門工作量太大以及事情的複雜化,如此不僅會加大了差役們的工作量,也會影響在同級別衙門中評比的排名。
張裔言其: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不僅是這個時代,未來亦是如此。
隻不過。
他做不到像諸葛亮那般,刑不可以貴勢免,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可既然遇到了這種事情,終究還是要做點什麽。
若他也像自己考慮的這麽多,那就不是典韋了。
戲誌才說道:“主公心中既然已有決定,又何須問我?”
自古以來,都有一句較為經典的話,那就是——大案看政治,中案看影響,小案看關係。
周琦可不願意自己如同曹操那樣,辛苦打下來的基業,最終為世家大族做了嫁衣。
周琦發現,江夏各地吏治雖然說不上毫無瑕疵,可相比起先帝在位之時,吏治的確清明了許多,百姓也算安居樂業。
若不懂其中詳情之人看了,或許會以為雲杜縣城果真安居樂業,但對於熟悉官府基層的周琦而言,很快就猜到了原因。
隻不過,因為如今乃是亂世,人口極其重要,最終按照死刑減一等執行。
典韋率先開口,道:“依我之見,這個雲杜縣令處事未免有失公允,這才釀成如此慘案,應當下獄問罪。”
一旦天下太平,這些人的治國理念,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下給王朝留下禍端,世家大族的勢力必然會逐漸膨脹。
這也是為什麽,自東漢以來,各地異族就叛亂不休了。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周琦私下給周旌寫信述說案情,已經是在表明態度了。
為官者,終究還是要能分對錯,為民做主,讓百姓們感受到溫暖,而非不公。
如果周縣令毫無背景,僅憑這一個大案,都能將其一擼到底,再無翻身的可能。
地方捕快辦事大多不分對錯,隻是和稀泥想要把事情解決,哪怕明明是你占理,若不願調解平了事端,反而會成為被針對的一方。
典韋聽到這裏,不由眉頭微皺。
然而,這件案子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周琦不得不好好思考一下對策,否則長此以往,底層民眾的矛盾得不到釋放,極有可能會影響自己的統治。
這麽多年,江夏蠻也是周承麾下最受信任的士卒。
“若諸葛亮遇到這種問題,又會如何回答?”
周琦剛剛抵達雲杜縣城,就查看這裏近一年的卷宗,卻發現記錄在案的卷宗比較少。
阿古被判了死刑。
並非治下征不了更多的兵馬。
隻因周琦不願因為征戰而影響了民生,這才控製兵馬的數量。
否則以荊、揚兩州的人口數量,就算征召一二十萬兵馬也不在話下。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