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封王

字數:8775   加入書籤

A+A-




    第282章  封王
    卻說大將軍周琦引兵還襄陽,帳下文武私下串聯,曰:“先帝二子,一為袁術戕害,一為袁紹幽禁。今袁紹稱帝於鄴城,妄稱天子,漢室國運已絕。”
    “大將軍征戰四方,保境安民,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戰功赫赫,神武蓋世,今據南方三州之地,豈能位居於袁紹逆賊之下?”
    “吾等何不聯名上書,共舉大將軍為帝?”
    眾官聞言,盡皆言善。
    周琦麾下,真正忠於漢室的沒有多少。
    更何況,如今天下局勢已經明朗,南北對峙之局勢形成,最強者莫過於袁紹與周琦。
    袁紹既已稱帝,那麽篡漢者乃袁紹,漢室幾乎已經宣告滅亡,哪怕周琦現在跟風稱帝,也不至於落下罵名。
    相反,若周琦繼續以大將軍自稱,就連漢室朝廷都已經不存在,這個官位又有何用?
    現如今,共舉周琦為帝,不僅有利於統治,對於這些追隨周琦的官員而言,也是一場天大的造化。
    從龍之功,誰不想擁有?
    因此,周琦帳下基本沒有任何人反對,哪怕有些人心中遲疑,卻也不敢表露出來,紛紛要求共同上書,舉大將軍為帝。
    然而,稱帝並非小事,眾人卻也不敢造次,當即來稟告軍師徐庶。
    徐庶眉頭微皺,不太讚成大將軍此時稱帝,卻也不敢多說什麽,當即推脫道:“茲事體大,且容我與元皓、文和、文禮公商議一下,再作定奪。”
    徐庶當即找到賈詡,執禮甚恭,道:“今袁紹逆賊稱帝,漢室已亡,正是諸侯並起,英雄觀望之際。荊州文武皆有擁主公為帝之心,先生以為如何?”
    賈詡卻是不動聲色的說道:“所謂民意即天意,既然眾臣皆欲舉主公為帝,軍師隻管勸說主公便是。”
    徐庶聞言,不由暗罵賈詡是隻老狐狸,卻也沒有繼續與之掰扯,而是說道:“我再去問問元皓與文禮公,若眾臣皆有此意,彼時還望先生與我等一同,力勸主公稱帝。”
    將徐庶送走以後,書童卻是疑惑的說道:“先生此前不是還說,主公太早稱帝並不合適嗎,為何麵對軍師的詢問,卻又改口?”
    賈詡看著自己的書童,說道:“此言隻能在府中說說即可,不許傳到外麵,汝可知曉?”
    書童急忙應諾。
    賈詡這隻千年老狐狸,在不了解周琦的心意之前,絕對不會貿然出言反對。
    相反,隨大流與眾臣一起行事,至少能保無虞。
    辭別賈詡以後,徐庶又找到田豐,以此前與賈詡之言告之。
    田豐聞言,卻是眉頭微皺。
    他思量半晌,繼而搖頭道:“我以為,此時稱帝略有不妥。”
    徐庶聞言,不由精神大振,問道:“先生何出此言?”
    田豐道:“主公受先帝厚恩,委以托孤重任,素以漢室忠臣自居。此時稱帝,必然會遭人詬病,此其一也。”
    “袁本初雖已稱帝,卻時日尚短,漢室哪怕名存實亡,仍有許多人心向漢室。主公若稱帝,會讓這些人大失所望,此其二也。”
    “主公雖占據三州,比之袁紹仍有不足,隻能結盟於劉玄德與曹孟德,才能與之抗衡。主公若稱帝,聯盟必然難以維係,此其三也。”
    徐庶聽到這裏,也不由長長舒了口氣,而後對著田豐拜道:“先生目光如炬,庶敬服!”
    田豐回禮,而後說道:“為今之計,當先取漢中,奪取益州全境,方為上策。”
    徐庶辭別了田豐,又去拜見邊讓。
    邊讓作為大將軍老師,不僅是德高望重的名士,還是名義上的荊州刺史,哪怕沒有什麽實權,影響力卻不容小覷。
    因此,邊讓的態度至關重要。
    徐庶以學生之禮拜見邊讓,邊讓坦然受之。
    這倒也並非徐庶刻意攀關係,隻因徐庶曾在廬江書院求學,哪怕最後被掃地出門,終究還是出自廬江書院。
    更何況,當周瑜將真相公之於眾以後,徐庶在廬江名聲大噪,廬江書院的夫子們親自登門道歉,打算重新邀請徐庶前去書院讀書。
    隻不過,彼時周瑜已經打算組建廬江上甲,正是用人之際,直接征辟了才華橫溢的徐庶。
    有了官職在身以後,徐庶自然不可能繼續回到書院求學,雙方也算是冰釋前嫌了,書院仍舊認可徐庶學子的身份。
    廬江書院的院長雖是陳溫,創建者卻也有邊讓。
    因此,徐庶以學生之禮拜見邊讓,倒也算是名副其實。
    聽完了徐庶說的話以後,邊讓沉默許久,不由深深歎息。
    說實話,若周琦稱帝,邊讓就為帝師,這個名頭可是不小的榮譽,哪怕對於邊讓這種名士而言,卻也頗有吸引力。
    隻不過,他不僅飽讀聖賢書之書,而且又不像許多後生那般,對於漢室沒有多少感情。
    邊讓年紀不小,在大漢的統治下生活了許多年,對於這個王朝多少有些眷戀。
    沉默許久,邊讓終究還是歎道:“王朝更替,乃是天道循環,若果真有必要,我也不反對子異稱帝。”
    “然我此前畢竟為漢臣,若子異稱帝,還請恕我告老還鄉。”
    邊讓這麽做,既不想以老師的身份阻礙自己的學生更進一步,又不願背上不忠的名聲,選擇告老還鄉,倒也並非威脅周琦。
    徐庶知其意,當即肅然起敬,起身拜道:“先生高義!”
    大將軍府,周琦看著自巴郡傳來的消息,臉上露出了感興趣的神情。
    就在此時,徐庶卻是走了進來,道:“拜見主公!”
    周琦看到徐庶到來,當即笑道:“元直此來何意?”
    徐庶正色道:“今袁逆篡位,漢室已亡,主公占據南方之地,豈可屈居逆賊之下?眾臣皆欲請主公登基稱帝也!”
    周琦聞言,卻是似笑非笑的看著徐庶,問道:“元直對於此事,有何看法?”
    眾臣互相串聯,打算讓自己稱帝,又如何瞞得過周琦?
    甚至於,他還知曉徐庶已經先後拜訪過賈詡、田豐以及邊讓,倒也想知道幾人的看法。
    徐庶小心翼翼觀察著周琦的神情,而後試探性的說道:“臣以為,主公稱帝無可厚非,卻也不必急於一時。”
    周琦臉上露出了笑容,問道:“元直有話但說無妨。”
    徐庶看到周琦表情,這才舒了口氣,而後以田豐之言告知周琦,又補充說道:“就連文禮公對於漢室都尚有感情,況乎天下人?”
    “主公不妨先封王爵,再隱忍數年,待人心離漢,再稱帝不遲。”
    按照徐庶的想法,袁紹既然已經稱帝,那麽漢室就不存在了,人們會逐漸接受既有事實,等到徹底不再想著興複漢室,也就是周琦稱帝的最佳時機。
    周琦聞言,不由歎道:“元直所言,正合吾意,稱帝之事,就不再提了吧。”
    徐庶見周琦隻說不要再提稱帝之事,對於自己此前建議封王之事,卻是隻字不提,當即心中了然。
    徐庶退下以後,急忙召來荊州文武,聯袂來見大將軍。
    周琦故作疑惑的問道:“今日可是有什麽大事發生,爾等為何一同前來?”
    徐庶上前拜道:“袁紹篡漢專權,百姓無主。主公威名著於天下,今已撫有兩川以及荊、揚之地,可以應天順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順,以討國賊。”
    “事不宜遲,還請主公挑選良辰吉日,登基為帝!”
    “還請主公挑選良辰吉日,登基為帝!”
    徐庶身後眾臣,也都齊聲說道。
    周琦臉色大變,說道:“軍師之言差矣。”
    “周琦雖據三州之地,仍為臣子,若行此事,是反漢矣。”
    徐庶道:“反漢者乃袁紹,而非主公也。今天下無主,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以主公之神武,如何不能登臨此位?”
    賈詡亦是說道:“方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義,恐失眾人之望。願主公熟思之。”
    周琦搖頭道:“孤受先帝厚恩,臨終托以重任,要孤僭居尊位,必不也!”
    諸將齊言道:“主公若隻推卻,眾心散矣。”
    徐庶卻是趁機說道:“主公平生以義為本,未肯便稱尊號。今有揚州、荊襄、兩川之地,可暫為楚王。”
    徐庶這番話,卻是出乎了眾人預料,可事已至此,既然大將軍不願稱帝,那麽先封王倒也不算什麽。
    諸將當即再次齊聲說道:“主公既不願稱帝,可先封王!”
    周琦仍然拒絕,道:“汝等雖欲尊吾為王,然高祖曾有白馬之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既無天子明詔,又違高祖之誓,是僭也。”
    徐庶道:“今宜從權,不可拘執常理。”
    隨後,徐庶對著許褚、典韋使了個眼色。
    許褚當即大叫道:“諸將跟隨主公南征北戰,浴血廝殺,所為者不過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也。主公既不願稱帝,又不肯封王,吾等豈不心寒?”
    典韋亦是喝道:“主公不進王爵,吾等何以晉升,若如此扭捏,不若各自散去!”
    諸將見許褚、典韋此等大將軍心腹,都敢說出這般妄語,當即心中領會,皆嚷道:“主公今日稱王也得稱,不稱王也得稱!”
    麵對諸將逼迫,周琦麵露苦色,道:“爾等如此逼迫,豈非陷孤於不義?”
    黃忠朗聲道:“此乃吾等逼迫,誰敢說主公不義?”
    甘寧亦是喝道:“敢有妄言者,某自斬之!”
    周琦再三推辭不過,隻得依允。
    公元201年,秋七月,徐庶命人築壇於沔陽,方圓九裏,分布五方,各設旌旗儀仗。
    群臣皆依次序排列。
    王粲寫表文,上告天地:
    天子年少繼位,卻宗廟乏祀,社稷無位;今諸侯並起,群凶覬覦,分裂華夏。
    天幸誕育大將軍,心懷天下,匡扶社稷。破彭脫於汝南,敗黃巾於汝南,誅王國於陳倉,敗韓遂於隴縣。
    劉表割據荊州,劉焉父子肆虐益州,皆懷不軌之心,以致民怨沸騰,幸得大將軍英明神武,領兵伐之,才使南方之民得以安居樂業。
    又有雍闓作亂,南中叛亂,蠻人不服王化,大將軍六月渡瀘,深入不毛,使群逆授首,南蠻戰栗,惶恐而降。
    今南方三州,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此皆大將軍之功也。
    昔者董卓初興國難,後李傕、郭汜占據西都,挾持幼帝,壓迫公卿,百姓哀嚎,屍骨盈於荒野,社稷毀於此,百姓盡南逃。
    袁術僭逆,行弑帝之舉;袁紹篡漢,立偽朝於鄴,使高祖之命將墜於地也。
    大將軍有安民定天下之功,重之以明德,名聲揚海內,宣美風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獄,吏無苛政,民無怨言。忠於漢室,表繼絕世,舊德前功,罔不鹹秩。
    今欲進封楚王,北征袁逆,討伐不臣,匡扶社稷,興複漢室,特以此表祭告天地!
    ……
    王粲洋洋灑灑上千字的表文,細數周琦之功。
    隨後,邊讓、田豐請周琦登壇,進冠冕、璽綬訖,麵南而坐,受文武官員拜賀周琦為楚王,定都襄陽,又命人召回長子周繼回返,立為王世子,賜諸葛亮表字孔明。
    封邊讓為太傅,田豐為尚書令;賈詡為執金吾;徐庶為軍師,總理軍國重事。
    封典韋為中領軍,號領軍將軍,統領禁衛軍,乃三品將軍之首;項弘為安南將軍、許褚為安西將軍,徐晃為安北將軍,周承為安東將軍;張遼為在平東將軍,甘寧為平西將軍,黃忠為平北將軍,高順為平南將軍;嚴顏,周泰,陳文、蔡瑁、文聘、高定、史渙,皆為雜號將軍。
    田豐、賈詡、徐庶、邊讓、典韋、項弘、許褚、徐晃、周承、張遼、甘寧、黃忠、高順,皆授列侯爵位。
    嚴顏、周泰、陳文、蔡瑁、文聘、高定、史渙,皆授關內侯爵位。
    其餘文武,各擬功勳封官定爵。
    由此也能看出,周琦此人頗為念舊,武將官職排名靠前者,先不論功勳,皆為最早跟隨左右的心腹。
    周琦這麽做,哪怕是後來立下赫赫戰功的張遼、黃忠、甘寧等人,亦是無話可說。
    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事實證明,項弘等人的選擇也沒有錯。
    項弘、典韋、許褚、周承、徐晃、高順這些最早跟隨周琦的將領,與周琦一起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自然是位列武將最前麵。
    雖說項弘、周承、高順戰功都不顯赫,卻是周琦最新人的元從派,特別是高順,這麽多年在背後默默練兵,周琦都放在心上。
    對於這些人,周琦自然不會虧待。
    下麵的四平將軍,幾乎都是實打實有真本事的將領,除了高順以外都是戰功赫赫。
    周琦既為楚王,遂擬表文,布告天下,文曰:
    琦以淺薄之才,荷上將之任,總督三軍,奉辭於外,不能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以致陛下遭劫,袁逆稱帝。今六合之內,否而未泰,惟憂反側,疢如疾首。
    曩者董卓偽為亂階,自是之後,群凶縱橫,殘剝海內。幸賴天命在漢,或忠義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並殪,以漸冰消。
    惟獨袁紹久未梟除,侵擅國權,恣心極亂,妄立偽朝。
    琦昔受先帝托孤重任,縱力不及袁逆,亦當殫精竭力,保境安民,匡扶社稷。
    群僚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勵翼,帝王相傳,此道不廢。周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力。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今袁紹惡直醜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篡國稱帝。
    既漢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方假權宜,進封楚王。
    孤嚐三省:受國厚恩,荷在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複忝高位,以重罪謗。群僚見逼,迫孤以義。孤退惟賊寇不梟,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誠孤憂心碎首之日。若應權通變,以寧靜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
    仰惟爵號,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驚怖惕息,如臨於穀,敢不盡力輸誠,獎勵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以寧社稷。
    謹以表告天下。
    卻說大將軍稱王以後,犒賞三軍,獎率文武,大赦天下,荊、揚、益三州之民,盡皆歡騰,治下文武,無不稱頌,以致軍民皆氣勢大振,自後皆以楚人自稱。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