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瑞典帝國的反應

字數:3104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 !
    第308章 瑞典帝國的反應
    戰爭第二階段,是瑞典的參戰。神聖羅馬帝國和丹麥戰爭獲勝後,華倫斯坦便計劃在波羅的海建立一支強大的艦隊。
    瑞典國王擔心從此神聖羅馬帝國會超越瑞典,取得在波羅的海的優勢地位。因此瑞典在法國的資金援助下,於1630年7月出兵,在波美拉尼亞登陸,從而開始了戰爭的第三階段——瑞典階段。
    1631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在布賴滕費爾德會戰時,那是神采飛揚。
    在瑞典與波蘭-立陶宛的戰爭期間,古斯塔夫對他的軍隊進行了重組和現代化。他繼承了天主教堂兄西吉斯蒙德的統治,西吉斯蒙德是瑞典王位的宣稱者,並得到了帝國輔助部隊的支持。
    由於隻有像黑森-卡塞爾這樣的少數新教國家仍然公開反對鞏固帝國權力,這使得瑞典成為黎塞留最明顯的盟友,黎塞留的政策是“阻止西班牙的進步進程”,並“保護她的鄰國免受西班牙人的侵害”壓迫”。
    由於法國資源在意大利被束縛,他幫助談判了1629年9月瑞典和波蘭之間的阿爾特馬克休戰協議,使古斯塔夫斯得以自由參戰。
    部分人是出於支持新教共同宗教主義者的真正願望,例如克裏斯蒂安,他還希望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在波羅的海貿易中的份額,這為瑞典提供了大部分收入。
    在與皇帝談判失敗後,古斯塔夫於1630年6月率領近名瑞典軍隊登陸波美拉尼亞。他以施特拉爾鬆德為橋頭堡,沿著奧得河向南向斯德丁進軍,並脅迫波美拉尼亞公爵波吉斯瓦夫十四世與他的對手西吉斯蒙德結盟,以確保他在波美拉尼亞的利益。
    結果,波蘭人將注意力轉向俄羅斯,發動了1632年至1634年的斯摩棱斯克戰爭。
    然而,瑞典對德意誌廣泛支持的期望被證明是不切實際的,到1630年底,他們唯一的新盟友是馬格德堡行政長官克裏斯蒂安·威廉,他的首都被蒂利圍攻。
    盡管帝國士兵對他們的領土造成了破壞,但薩克森和勃蘭登堡在波美拉尼亞都有自己的野心,這與古斯塔夫的野心發生了衝突。
    以前的經驗還表明,邀請外部勢力進入帝國比讓他們離開更容易。作為回應,古斯塔夫將他的部隊向南移動到勃蘭登堡,洗劫了庫斯特林和奧得河畔法蘭克福,而5月洗劫馬格德堡被證明是一種強大的標誌。
    黎塞留再一次利用法國的財力來調和瑞典人和德意誌人之間的分歧。1631年的巴瓦爾德條約為瑞典人及其新教盟友(包括薩克森和勃蘭登堡)提供了資金。這些款項每年總計400,000帝國塔勒,即100萬裏弗,再加上1630年的額外120,000帝國塔勒。
    雖然不到法國國家總預算的2%,但占瑞典預算的25%以上,並允許古斯塔夫支持一個人的軍隊。他於1631年9月在布賴頓費爾德取得重大勝利,然後在1632年4月在雷恩取得重大勝利,蒂利在那裏戰死。
    斐迪南再次求助於華倫斯坦,華倫斯坦意識到古斯塔夫過度擴張並在菲爾特站穩了腳跟,在那裏他可以威脅到他的補給線。
    戰爭中最大規模的戰役發生在8月下旬,當時對城外帝國營地的一次進攻被血腥擊退,這可以說是古斯塔夫在德意誌戰役中犯下的最大錯誤。
    兩個月後,瑞典人和帝國人在呂岑會麵,雙方傷亡慘重。一些瑞典部隊損失超過60%,而華倫斯坦的副手帕彭海姆和古斯塔夫斯本人則被殺。
    戰鬥一直持續到黃昏時,華倫斯坦撤退,放棄了他的大炮並受傷。盡管他們輸了,這讓瑞典人聲稱勝利,盡管結果仍然存在爭議。
    古斯塔夫死後,瑞典的政策由他極其能幹的首相阿克塞爾·烏克森謝納指導。
    1633年4月,瑞典人和他們的德意誌盟友在法國人的資助下成立了海爾布隆聯盟,並於7月在奧爾登多夫擊敗了由巴伐利亞將軍布隆克霍斯特-格隆斯菲爾德領導的帝國軍隊。
    呂岑戰役嚴重影響了華倫斯坦的聲望,而他的國內反對者則聲稱他未能支持布隆克霍斯特-格隆斯菲爾德。1634年2月,斐迪南皇帝下令逮捕他,再加上他準備改變立場的謠言。25日,他在埃格被自己的軍官暗殺。
    華倫斯坦和他的組織使斐迪南皇帝依賴西班牙獲得軍事支持,他們主要關心的是重新打開西班牙之路以對抗荷蘭人。這意味著戰爭的焦點現在轉移到了萊茵蘭和巴伐利亞。
    1634年9月2日,新任命的西班牙尼德蘭總督奧地利紅衣主教斐迪南在意大利召集了一支人的軍隊,並於1634年9月2日在多瑙沃特遇到了人的帝國軍隊。
    三天後,他們在諾德林根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摧毀了瑞典在德意誌南部的權力並導致他們的德意誌盟友叛逃,他們現在試圖與皇帝和解
    瑞典軍隊由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率領,與勃蘭登堡和薩克森選帝侯聯合。在1631年9月17日,於布賴滕費爾德會戰打敗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占領了波美拉尼亞。
    1632年初,神聖羅馬帝國軍的統帥蒂利伯爵在萊希河戰敗身亡。瑞典軍占領美因茨,在4月再攻陷奧格斯堡和慕尼黑。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這危急存亡之際,再度起用原被貶斥的華倫斯坦為統帥,在該年11月與瑞典軍進行呂岑會戰,可是瑞典再度獲勝。
    瑞典軍的主帥古斯塔夫二世國王亦陣亡,從此瑞典軍喪失進攻能力,而華倫斯坦則退回波希米亞,後來因為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所猜妒,遭其派刺客暗殺。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借此機會聯合西班牙盟軍,在1634年9月於第一次諾德林根會戰大敗瑞典軍,逼使瑞典軍撤回波羅的海沿岸。
    薩克森與勃蘭登堡則於1635年5月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簽訂《布拉格和約》。戰爭第三階段-瑞典階段以哈布斯堡皇帝獲勝而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