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南海大動亂
字數:3306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 !
第312章 南海大動亂
此時的亞洲,料羅灣大戰後,明軍乘勝追擊,又連續與荷蘭人發生小規模海戰,直到將荷蘭趕出中國沿海為止。
而鄭芝龍則死咬劉香不放,“一破之於石尾,再破之於定海,三破之於廣河,四破之於白鴿,五破之於大擔,六破之於錢澳。”最後於1635年廣東海戰,在決戰中將劉香逼得自焚溺死。
1639年,荷蘭人再度派朗必即裏哥率大型戰艦9艘騷擾中國沿海,數次擊敗明朝水師的小型船隊,但最終被鄭芝龍遣人攜帶盛滿火藥的竹筒泅水攻擊,艦隊被焚毀五艘而大敗,至此明朝控製了從日本到南海的全部東亞製海權。
這場戰首開擊敗西方殖民帝國的先例,尤其當時大明帝國國勢已衰,對上歐洲第一海上強權荷蘭,仍能戰勝,對歐洲國家造成很大的震撼。此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殖民帝國不敢再進犯東亞,確保了東亞和平。
明朝方麵,此場戰役之後,原先對海禁政策采強硬態度的福建巡撫鄒維璉遭到撤職,繼任者對於海禁政策以及鄭芝龍等人無力約束采取放任態度,東南海權自此落入鄭芝龍一人掌控。
1636年鄭芝龍被任命為福州都督,掌控了更大的權力,被稱為“閩海王”,凡來往於東亞地區的商人都必須花錢購買明鄭的令旗。
史載:“每一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並築城於安平〈今福建省泉州晉江市安海鎮〉……八閩以鄭氏為長城”。若船隻無鄭氏旗號,在東亞海麵被攔截的概率超過50%,在福建沿海則100%被攔截,最後連聯合東印度公司都不得不偷偷地以日本船的名義購買令旗。
但也因為鄭氏集團的勢力,中國東南沿海得以在和平的籠罩下平穩發展,海盜問題也漸漸消失。
荷蘭方麵,在此戰之後明確認知其與明朝武力差距,放棄以武力方式解決與中國間的貿易問題,被迫向明帝國納貢求和,但獲準不須賠償此戰對中國的損失。
而鄭芝龍在戰後對荷蘭方麵的善意回應,包含穩定供貨保證也使得荷蘭放棄與劉香等人的合作,轉回與鄭芝龍合作的貿易模式。自此之後聯合東印度公司與鄭芝龍方麵維持穩定的貿易行為至明朝滅亡為止。
南海邊的安南阮福源在1613年繼承阮潢的位置後,即開始切斷和鄭氏的關係,首先進行行政改革,設立舍差司(掌訴訟)、將臣吏司(掌錢糧)及令史司(掌正營軍餉及祭祀),將境內官員的任命權握在自己手裏,後黎朝留下的政府機關改為直接聽命於阮氏。
1620年,阮氏宗親阮福洽和阮福澤與鄭氏政權內通,可是陰謀被揭發,阮福洽、阮福澤二人被擒,鄭氏隻好退兵,於是阮福源正式拒絕將賦稅交與河內的朝廷。一份要求阮氏臣服於朝廷權威的正式諭令,也被阮福源拒絕。
1623年鄭鬆逝世,其子鄭梉繼立。鄭梉再次正式要求阮福源臣服,又借口進貢大明,要求阮福源進貢大象及海船,並遣子入侍朝廷,也被阮福源一口拒絕了,這次抗命給予鄭氏充足借口開戰。
鄭氏軍隊與阮氏政權雙方公開的戰爭終於在1627年爆發開來,而鄭氏的大軍與阮氏連續交戰了四個月都未能取勝。
戰爭的結果則是越南被強而有力的分裂成南北兩部分,鄭氏控製了大部分的北方而阮氏割據了大部分的南方。雙方的分界線在廣平省的??江上。這條疆界與北緯十七度線非常接近(實際上,就在廣治省南方的海河才是分裂時南北越的分界線)。
相較於鄭氏政權統治了人口稠密得多的領土,阮氏也具備一些優勢。首先,他們處於守勢的地位。
其次,阮氏在他們與歐洲人、尤其是葡萄牙人的接觸中獲益,得以購置較先進的歐洲軍備,在城防中雇傭歐洲的軍事專家。第三,地理形勢對他們有利。大規模有組織的軍隊僅適合平原曠野,而此種地點在越南十分希少,山嶽幾乎擠進了海裏頭。
在首批攻勢之後,阮氏建立了兩條主要的堡壘線,橫亙在山海間的幾英裏平地中。城牆豎立在順化北方的洞海附近。阮氏在這條線上抵禦了鄭氏無數次的攻勢直到白馬軍到來。
在此期間的故事主要展開於越南將軍陶維慈身上。他為阮氏所賞識,由後者從鄭氏的宮廷中挖角而來。在越南,阮氏政權防禦工事的成功設計被認為是他的功勞。
鄭氏為了對抗這幾道牆,前後征集了十萬名士兵,五百頭戰象與五百艘戰船。對阮氏城牆防禦的首度攻擊未能奏效,攻擊持續了數年。
1633年鄭氏發動了一場兩棲突擊,企圖迂回阮氏的城防工事。阮氏於日麗海戰中擊敗了鄭氏的艦隊。
大約1635年左右,鄭氏仿效阮氏轉而尋求歐洲人的軍事援助。鄭梉招募了荷蘭人,為其軍製造火炮與船艦。
鄭氏再度對阮氏的城防工事發動攻擊;在荷蘭人火炮的幫助下,鄭軍雖然攻破了第一道城牆,但在攻擊第二道防線時失敗收場。
在海上,盡管有荷艦奇威(kievit)、納雪嘉勒(nachtegaels)、威肯德·布克(woekende book)助戰,鄭軍依然敗給阮氏的艦隊與葡萄牙船艦。
鄭梉還計劃了另一場攻勢,然而在長育壘(truong duc)戰役中,禦林軍為阮氏所痛擊。剛即位的黎真宗維佑死於此時前後,或許肇因於這場敗仗。這也終於為阮氏開啟了發動攻勢的大門。
經過多年的南北對峙,兩個政權都日趨腐敗。南方廣南阮氏統治的歸仁府西山邑,爆發大規模民變,領導這次民變的是阮嶽、阮惠和阮侶三兄弟,由於他們在西山邑起兵,故稱為西山朝。
各地不滿廣南阮氏的民眾紛紛加入西山三兄弟的起義軍中,以至廣南阮氏節節敗退。當時北方鄭氏的領袖鄭森見廣南大亂,乘機派兵南下,並利用西山阮氏兄弟的部隊作先頭部隊,進攻廣南阮氏,而鄭軍退守順化,欲取漁人之利。
廣南阮氏全麵被西山阮氏擊潰,阮主被斬殺,其宗親阮福映流亡暹羅,廣南阮氏滅亡。西山阮氏平定南方後,將矛頭指向北方的鄭氏的統治者,鄭氏統治者鄭森逝世後,兩名兒子鄭棕與鄭檊爭權,結果鄭棕取勝,並殺害支持鄭檊的大臣。
其中一個支持鄭檊的鄭氏重臣阮有整南投西山朝,令阮氏兄弟動悉鄭氏的虛實,西山大軍北伐直搗昇龍,鄭氏領袖鄭棕兵敗無奈投降了白馬軍,種花家皇帝派出李岩輕鬆拿下湄南河,西山軍慘敗後逃亡,最終在柬埔寨被全部擊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