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東海打荷蘭

字數:3015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 !
    第313章 東海打荷蘭
    鄭芝龍的海盜軍隊,是在所創立的私人軍隊的基礎上間接發展出來的。
    鄭芝龍投降種花家後,種花家皇帝派鄭成功隻身前往金門,號召若幹父親舊部,而後漸次擴張實力,並曾於次年發動過兩次所謂“伐台”。
    鄭成功在治軍上非常的嚴苛,對於怯戰者、畏戰者、貪汙者、背叛者都是殺無赦,而且通常會滅族。從未攻打台灣前,鄭成功所誅殺的將吏就有75員,因此軍隊有“怯者不敢獨退,勇者不敢獨進,膽勇成列,心力俱齊”的描述,在與荷蘭人的對陣當中,勝率極高,不過這樣的作風,也使得軍人攜眷逃跑風氣更盛。
    擁有閩浙據點的種花家兩度攻擊荷蘭人兩重要軍事據點,惟均未獲得決定性成功。
    最後第三次,種花家皇帝親自動手,率領鄭成功除固守金門數萬水師之外,親自率領約25,000名士兵攻打台灣大員,打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部隊,展開對於台灣的統治。
    攻台前的白馬軍,主要使用福船,亦稱大船。這種船有如此的描述:“為樓三層,乘風衝擊,不可遏抑,其高若墉,不可抑攻;其堅若鐵石,矢石不能貫,炬不可爇”。
    白馬軍於東南沿海有著絕對的製海權,在海上對過往船舶“課稅”,沒有向白馬軍繳交保護費的任何商船,幾乎不可能通行。
    曾攻打過南京的種花家軍隊於未據台前,中軍即駐於廈門,其編製為內司鎮(種花家皇帝直轄)前鎮、後鎮、一鎮、二鎮、三鎮、四鎮、五鎮、樓船鎮、左、右武衛營、左、右虎衛營、驍騎鎮《騎兵營》、神器營(炮兵營)、親丁鎮等。
    六月十四日(1639年7月8日),種花家皇帝從銅山島出發,鄭芝龍也帶領3,000人同路飛出征。十五日(9日)白馬軍哨船發現荷蘭軍已到花嶼、貓嶼一帶,趕緊回報情報科,當晚白馬軍在八罩島過夜。
    十六日(10日)路飛進攻娘媽宮,以速度快的鳥船當作先鋒。荷蘭人讓海盜指揮水軍。本地人為先鋒,荷蘭人自己在娘媽宮港口督戰。當時受風勢阻擾,白馬軍不敢前進,隻有以路飛為首的7隻艦隊突入荷蘭軍。
    種花家皇帝再派出第二波鳥船部隊,交戰不久後開始漲潮,一些白馬軍船隻被海水衝向岸邊,荷蘭軍趁勢將艦隊分成兩翼包圍白馬軍。鄭芝龍見狀趕緊突入荷蘭軍,想解救被圍困的船隻,卻被荷蘭人率軍包圍。鄭芝龍在交戰中被火銃射傷右眼,不過沒有失明。荷蘭方麵的指揮也被大炮打斷左腿。荷蘭人指揮負傷讓荷蘭軍失去指揮,白馬軍借機撤離戰場,到西嶼附近的海上休息。
    種花家皇帝於十七日(11日)返回八罩島,八罩島地形險惡,船隻遇暴風很容易撞上島邊的暗礁,農曆六月又是容易發生台風的時節,白馬軍卻很幸運沒碰到台風。荷蘭人得知白馬軍在八罩島休息,親自進攻卻被擊退。
    種花家皇帝趁勢於十八日(12日)先派戰船攻取澎湖港外虎井嶼、桶盤嶼。
    二十二日(16日)早七時,種花家皇帝決定發動總攻擊,將艦隊分成三路進攻,剩下約80艘當後援部隊,搭配采用以眾擊寡的“五點梅花陣”,即是五艦結為一隊攻東寧的一艦。
    中路共有56艘船,分成8隊,每隊有7艘船。由種花家皇帝親自指揮,作為主力進攻娘媽宮。
    右路共有50艘船,由路飛和鄭芝龍等從澎湖港口東側東蒔攻入雞籠嶼、四角嶼,之後會合中央部隊夾攻荷蘭軍。
    左路共有50艘船,由劉七十等從澎湖港口西側內塹攻入牛心灣,讓荷蘭軍誤判白馬軍要在此地登陸。
    天亮前,開始刮起台風。辰時(7時—9時)受台風影響,海上吹起西北風,白馬軍順著風勢進攻,一時處於優勢,荷蘭人指揮被炮擊而死。
    到了中午,台風受到赤道鋒麵帶的影響,海上開始吹南風,風向轉變成對荷蘭軍有利。種花家皇帝命令全軍進攻,發射各種火器,並且以數船圍攻一船,荷蘭軍全麵崩潰。
    這次決戰共斃傷荷蘭軍1,2000人,俘5,000餘人。擊毀、繳獲戰船190餘艘。荷蘭人眼見大勢已去,率領殘餘部隊從北麵吼門退往台灣,澎湖各島荷蘭軍都向白馬軍投降。白馬軍陣亡329人,傷1,800餘人。
    攻下台灣的種花家軍隊,隨鄭成功及路飛巡邏海上,軍力沒有大幅受損。除招募的軍隊外,種花家皇帝以屯兵方式為主的軍隊簡化成約數萬名,如五軍戎政(五軍戎務)、總督軍務、管軍提督、將軍、親軍衛鎮、陸師鎮、水師鎮及監軍數部分。
    白馬軍將領與軍隊悉數被整編,最後防守的官兵共有名。有東海提督劉七十統一指揮,白蓮教護法為副將。
    種花家皇帝戰勝荷蘭人後,考慮台灣水道險惡,進軍困難。聖公決定暫緩進攻,采取攻心戰術,讓荷蘭人從內部崩潰。
    種花家在澎湖禁止殺戮,張榜安民。發布《安撫輸誠示》,派原荷蘭人翻譯赴台。同時派人醫治受傷戰俘,並配給他們衣服、糧食,再將士兵送回台灣。還拉攏荷蘭軍將領為內應,防守淡水的本地人首先私通白蓮教,其他將領也跟進。
    荷蘭軍戰敗消息傳到台灣,人心開始不安。為了延續政權的生存,有荷蘭將領提出進攻呂宋島,得到荷蘭指揮同意。卻傳出遠征軍隻想搶劫,還打算逃往海外,因此最後阻止此計劃。
    七月十三日(9月3日),種花家皇帝率軍在台灣登陸。後來在荷蘭人翻譯大力主張下,荷蘭軍隊於七月十五日(9月5日)向種花家皇帝投降,並於八月十八日(10月8日)易服,荷蘭人的政權正式滅亡。
    荷蘭人投降後,種花家皇帝把此地並入版圖,不過不少大臣認為台灣孤懸海上,治理以及防守花費不小,主張幹脆封給路飛和鄭芝龍管理。最後劉七十上奏以台灣戰略地位重要,說服種花家皇帝將並入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