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法國王後的擔心
字數:3906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 !
第320章 法國王後的擔心
法蘭西老王病重,25歲的情婦在旁服侍。一天,出去更衣,大臣偷偷尾隨,趁四下無人,竟一把摟住,吐著粗氣道:“何其美也!”而情婦卻握住手柔聲道:“真心喜歡妾身嗎?”
大臣一聽這話,激動的臉都紅了,頓時柔聲說道:“自然是真心喜歡的。”
皇帝病重的那段日子,大臣和大孝子一樣寸步不離的守在他的床前,在那段時間裏,大臣幾乎將法蘭西王的妃子都見了個遍。
別的妃子都安分守己,對大臣以禮相待,而情婦卻心有不甘,她眼睜睜看著即將魂歸西天,自己將被送到寺裏當尼姑,餘生青燈古佛,這該怎麽辦呢?
經過漫長的思考與抉擇之後,她認定大臣是她唯一的希望和救命稻草,於是她開始在法蘭西王的病床前跟大臣眉來眼去。
情婦的女兒,法蘭西公主長的是“方額廣頤”,體態豐滿,氣勢很強,是標準的美人坯子。
法蘭西王曾經也說過,公主長得十分像自己,以此說明情婦的姿色絕對是能夠讓人驚豔的。
大臣被立為親王的時候才十五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當時的情婦已經跟著法蘭西王有五年了,早經人事,風華正茂,正是一個成熟穩重的“少婦”。
少婦想要勾引情竇初開的毛頭小子,還是很容易的,所以當時的大臣一定是對情婦的印象十分深刻。
在法蘭西王還沒死的時候,親王大臣就曾經對情婦說過“乍憶巫山夢裏魂,陽台路隔恨無門。”對此情婦的回應是“未曾錦帳風雲會,先沐金盆雨露恩。”
由此可見,在法蘭西王還未去世的時候,情婦就有意無意的勾引這位年紀尚小的親王殿下,也成功的使得當時的大臣魂牽夢縈。
不過愛情始終不是維係兩人關係的紐帶,對帝王來說,愛情根本不值一提,而且皇宮裏漂亮的女人也多,一個情婦還不足以撼動一顆帝王的真心。
後來情婦進寺,親王殿下登基後快速有了寵愛的王妃,這些事情都說明,大臣對情婦隻是一時興起,之後有了別的女人也就將她拋在腦後了。
要不是因為王後爭不過皇妃想著請個外援,情婦指不定要在待到什麽時候。
說起來王後也是個人才,一般的宮鬥劇情中,遇到打不過的對手一般有著幾種做法,第一種做法是,把妹妹、表妹拉到宮中,結成利益聯盟。
妹妹們生了兒子之後就過繼到自己的膝下,好好的善待妹妹和兒子,也好好的善待每一位人,不要小肚雞腸,也不要去爭寵,做自己就好。
第二種做法還是把妹妹、表妹拉到宮中,結成利益聯盟,然後再過繼一個其他妃子的兒子,順便把該妃子給殺了。
第三種做法是,把後宮中能生的妃子全給殺了,不過,這得遇到糊塗蛋皇帝,並且你還得受到皇帝的專寵。
這三種做法,看起來最靠譜的還是前兩種,不過殺母奪子多少有點陰損,但是不管怎麽說先把自己家的姐妹弄進來,至少一家人不會鬥的你死我活的。
結果王後也不知道怎麽想的,她就像那個漢少帝接董卓進京一樣,把情婦接回了皇宮,當時跟皇妃確實鬥起來了。
法蘭西王也被王後的騷操作驚了,但是沒幾天就同意了她的的意見,因為情婦畢竟算得上他的初戀,多少有點白月光的味道了。
但是在情婦取得勝利之後,下一個要處理不就是王後了嗎?如果換成王後的姐妹來,即使贏了也不會對王後這麽趕盡殺絕吧。
出宮再進宮,這時候她早就不是那個人盡可欺的小白花了,之前有多努力,到了外麵被拋棄之後就有多怨恨。
男人靠不住就靠自己,王後想利用自己就將她踩下去,情婦就這麽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著,她一邊哄著法蘭西王,一邊攬著權利。
等後來她熬死了法蘭西王,直接自己兒子登基當皇帝了,雖然是個女人,但是她夠狠,對自己的兒子都能下得去手。
可能情婦誰也不相信了,她為了權利為了更高的位置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也殺害了不少的人,不站在高位她不甘心。
站在高位之後她又惶恐,她怕有人覬覦她的地位,有人想要把她拉下去,所以她汲汲營營,一輩子都在追求權利,鞏固權利的路上。
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法國國王路易十的妻子,原奧地利女大公,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皇後兼奧地利大公、波西米亞及匈牙利女王的第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弟弟)。
她出生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被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尼婭·約瑟法·約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瑪麗亞是以紀念聖母瑪麗亞,安東尼亞是紀念帕多瓦的聖安東尼,約瑟法是紀念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傳教士聖約翰。一位大臣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一個嬌小可愛,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為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亞·安東尼婭女大公(瑪麗·安托瓦內特)求婚。奧地利宮廷欣然應允。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婚禮被拖了數年。
直到瑪麗·安托瓦內特14歲時,才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波旁的王太子妃。
路易駕崩,路易的兒子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法國王後,母儀法蘭西。但很可惜,她本人並沒有作為一名王後所應該具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從進入法國宮廷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隻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喬裝打扮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她身上卻意外地體現出一位王後的驕傲美麗與嬌豔尊嚴,表現得比路易更有主見,更為頑固。
群眾攻打皇宮時,瑪麗·安托瓦內特勸說路易帶兵去梅斯避難。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製度和限製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
不過,無論是當時法蘭西還是葡萄牙以及種花家,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後的一邊,比如法國的軍隊,都對王後抱有同情。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保王派人物。
隨同路易王從凡爾賽宮遷回巴黎,處於監視之下。她暗中活動,向一批流亡貴族求援,但他們不但沒有幫忙,還落井下石,每個人都想用國王的頭來換一筆贖金。
這批貴族中包括國王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和更小的弟弟阿圖瓦伯爵。國王夫婦苦於左右無援,迫於形勢,他們不得不自行謀劃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於6月與國王一同秘密出逃,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幸虧葡萄牙人幫助,外逃成功。
法國對葡萄牙宣戰,她繼續聯合葡萄牙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幹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
此時由於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亞·特蕾西婭(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母親)和約瑟夫二世皇帝(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兄長)早已逝世,奧地利王權掌握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另一位兄長,利奧波德二世手中。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製。隨後,她和國王一起被葡萄牙人安置在當普爾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