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王後也算苦命人

字數:5543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 !
    第321章 王後也算苦命人
    大臣告知瑪麗,法國老百姓連麵包都沒得吃的時候,瑪麗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
    曆史上瑪麗絕對沒有說過這句話,是後人將憤慨宣泄在這位熱衷於打扮的皇後身上。
    原句被記載在盧梭的《懺悔錄》裏,
    “enfin je me rappelai le pis-aller d’une grande princessea qui l’on disait que les paysans n’avaient pas de pain, et qui repondit: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
    盡管盧梭隻說了是一位“崇高的公主”,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在直指瑪麗,但懺悔錄本身在曆史素材上,並不算嚴謹。
    當瑪麗被推出皇宮的時候,她踩到了人的腳,這時瑪麗說了句:“對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有人質疑這句話是否是真實的,因為據傳當時的人都會被綁起來並且堵上嘴。
    但這是不對的,王後隻被綁住了手而已。更何況當時起義軍桑鬆的任務之一,就是搜集那些大人物的台詞,這句話連同羅蘭夫人那句“自由,以汝之名造善無數”都是當時有名的。這就更不用說路易十六那眾所周知的臨終演講了。
    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比她大三歲的姐姐瑪麗亞·卡羅利娜和比她小一歲的弟弟馬克西米利安的陪伴下長大。她及她的哥哥約瑟夫二世、利奧波德二世和費迪南德·卡爾已經在哈布斯堡王朝裏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為孩子,她是可愛和淘氣的。她舉止優雅,活潑大方,待人親切溫柔。但另一方麵,她又驕傲任性,反複無常。
    雖然在美學、藝術方麵有著過人的天賦,但她幾乎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奧地利王室為她提供了最好的學習環境,她卻毫不珍惜,總是將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逃避功課上。
    這直接導致她作為法國太子妃必備的語言——法語在許多年裏都沒有絲毫進步。寫文章十分正確,充足基本的曆史知識,這些她絲毫不在乎,仿佛隻要能說德語就足夠了(甚至還有人說,她其實連德語都清晰明了)。
    關於瑪麗公主的童年,還有一件事情值得一記:
    7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遇見了6歲的莫紮特。他為皇家彈奏了最拿手的小星星。過後當女皇問他想要什麽作為獎勵時,莫紮特這樣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禮上與女皇最小女兒親嘴。女皇被逗樂了,笑得前俯後仰。
    而奧地利傳記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則將此事描述為:莫紮特見到安托瓦內特,驚為天人,並一本正經地向她求婚,道:“我將來要娶你為妻的!”由於茨威格這本書的成功,這一描述被廣泛地傳誦。究竟兩種說法何者為真,已是不可考。
    迫於當時的政治環境,奧地利和法國簽訂了一個新的和平條約,這使得從1494年開始的間歇性的戰爭有希望結束。
    路易十五的繼承人是他的孫子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計劃中,他應該與瑪麗亞·特蕾西婭女王的其中一個女兒結婚。最初訂的人選是瑪麗的第八個姐姐約翰娜·加布裏埃萊。
    但約翰娜死於天花,瑪麗·安托瓦內特便成了候補人選。如上文所說,法國王室正式提出求婚,並得到應允。
    其實,不光是瑪麗·安托瓦內特,她的姐姐們也都成為這場政治遊戲的棋子,先後與歐洲各個皇族結成了聯姻。
    四姐瑪麗亞·克裏斯蒂娜嫁給了未來的尼德蘭總督,六姐瑪麗亞·阿瑪莉亞與帕爾馬公爵費迪南多一世結婚,瑪麗·安托瓦內特最要好的十姐瑪麗亞·卡羅利娜和那不勒斯王國國王費迪南多一世結婚。
    當瑪麗亞·特蕾西婭女王問預言家她的女兒在法國是否會幸福時,預言家回答:“有十字架保證。”
    還沒有過15歲生日的瑪麗·安托瓦內特離開了維也納,踏上了和親之旅。女王對她嗚咽的女兒的告別詞是:“別了,我最親愛的孩子。要對法國人民非常好,讓他們能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
    當然,這是假的,她說的應該是:“別了,我最親愛的孩子。要對法國王子非常好,讓他們能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
    事實上,很難說這場婚姻是幸或不幸。路易十六性格懦弱,優柔寡斷,反應遲鈍,但同時又十分溫柔善良,寬厚仁慈。
    他體型臃腫,與路易十五年輕時相比,恐怕談不上英俊。而且據說他早年在夫妻生活方麵有些問題,這一流言當時流傳甚廣,究竟是真是假則不可知。
    但反應遲緩,缺乏情趣是事實。他喜歡冶鐵、造鎖、打獵,而瑪麗·安托瓦內特正值豆蔻年華,喜歡的是狂歡、時裝、舞蹈、音樂、藝術。
    同時,她應該也與普通少女一樣,有一份對感情的渴望。麵對這樣一位丈夫,她內心是否滿意,後人雖不可妄揣,但將心比心,我們卻也不難得出各自的答案。
    即便如此,這場婚姻從頭到尾,他們都是非常和睦的,夫婦間並沒有爆發過什麽激烈衝突。而且當時的法國也對這位“最美麗的奧地利公主”表示了最大限度的熱情和歡迎。
    兩位年輕王族的婚禮究竟是怎樣的排場,說法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是一場罕見的奢華盛宴。
    奧地利與法國的王室為表示雙方聯姻的喜悅和對和平的期許(同時也可能有炫耀國力的意思),不惜砸下重金,務求婚禮盡善盡美。所有法國的王族都來迎接這位小公主,且隻有真正的名門望族才有資格參加婚禮。
    5月16日,法國凡爾賽宮,瑪麗·安托瓦內特正式成為法國王太子妃。
    路易十五因感染天花而晏駕,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王後。此時才18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有著太重太重的責任和壓力要麵對。
    她要應對比她年長的貴族夫人們,要懂得在奢華浮靡的凡爾賽宮生存,要適應奧地利與法國政治間的勾心鬥角,要正確運用王後的權利,要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能做……這對直率熱情的她的確是重大的考驗。
    當然,實際上這些對這位年輕的王後來說統統都不是問題。她天生直率,而且根本懶得思考。對不喜歡的人,哪怕對方再尊貴,她也不願給好臉色(例如路易十五的情婦,權傾一時的杜巴麗夫人,據說就受足了瑪麗的漠視和輕蔑)。
    “今天凡爾賽來的人真多啊。”這是年僅16歲尚未登基的法國未來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對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麗夫人說的第一句話,也是最後一句話。
    政治家之間的勾心鬥角她根本連問都不問,壓根不關心。做不該做的事情一向是她的愛好,破壞王室規矩讓她樂在其中。
    至於王後的權利,她則用來滿足她豪奢極侈的欲望。無數昂貴的寶石、時裝匯集入她的宮殿,奢華的時尚風氣在她的帶領下席卷法蘭西的貴族生活圈。邀請與她合得來的貴族們參加徹夜的豪賭、狂歡、舞會時,她最為開心。
    每當有什麽異想天開的新念頭,她就像個孩子般撒嬌發嗲,大哭大鬧,逼丈夫為她實現。而且經常是管用的。
    懦弱又容易心軟的路易十六,根本無法轄製這位嬌蠻的小王後。他對她提建議,婉轉地提醒她注意不要太出格,她都充耳不聞。而他又不是那種能拿出國王威嚴,聲色俱厲地批評對方的人。
    於是,驚人的錢財就在她一次又一次的尋歡作樂中耗費掉了。其中最耗錢的一項,可能是再度修建小特裏亞農宮——這座宮殿是路易十六送給王後的禮物,而王後則用無窮的創意,使之更加富有情趣。
    後來根據統計,前後花在這座宮殿上的錢大概是七十六萬六千法郎!在當時的法國,這絕對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在放縱揮霍的同時,她疏遠了那些真正對她有幫助的人們,反而親近那些熱衷享樂的年輕人,並不斷用王後的權利為其謀取不正當的利益。
    其中有一位波利尼亞克夫人,通過哄騙王後而使得她的家族甚至遠親、朋友都沾到好處,法國國庫一年為波利納家族所支出的金額竟高達五十萬!
    當然,在這些人當中也有欣賞瑪麗的性格,而願意與她交往的“真正的朋友”。例如溫柔善感的郎巴爾夫人,在法國革命爆發之後,瑪麗被當做囚徒監禁,郎巴爾夫人不顧自身安全,仍堅定地站在瑪麗這邊,試圖幫助她,以至於自己慘遭橫死。
    另外一個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生命中占據重要地位的人,是阿爾塞德·費森(又譯:菲爾遜),一位瑞典貴族。
    據說他們倆是在瑪麗16歲時的一場化妝舞會中相識。當時瑪麗還是太子妃,依照規定,她不可隨便外出,但她偏偏出現在那裏。
    菲爾遜相貌英俊不凡,談吐幽默風趣、機智迷人,同時兼具政治天才,還可以帶兵打仗。多才多藝又深具領導能力的菲爾遜讓瑪麗深深著迷,並使她與他之間發展出一段外遇。
    瑪麗·安托瓦內特奢靡輕浮的作風漸漸傳開,由此便引發了曆史上著名的“項鏈事件”。雖然後來證明“項鏈事件”中瑪麗王後是無辜的,卻讓她聲望下跌。而且這時法國的民間正在醞釀一股反皇室的氣氛,由於瑪麗莽撞下令“處死主教”,她淪為眾矢之的。
    這個事件應該是8月前後爆發出來的,當時瑪麗·安托瓦內特29歲。珠寶商人從供應商那裏弄來了一串昂貴的紅寶石項鏈,款式笨拙,造型醜陋,雨果形容說隻配戴在馬脖子上(又有一說是鑽石項鏈,設計非常古拙別致,十分精美)。
    它造價極其昂貴,一共鑲嵌了3000多顆大小不一的紅寶石。珠寶商人曾打算把它推銷給西班牙王後及其他一些貴族,但都失敗了。
    他聽說瑪麗·安托瓦內特是個奢侈鋪張的女人,於是以為她或者願意為項鏈買單,竟向她提出160萬法郎的天價。但瑪麗·安托瓦內特不是傻瓜,也知道這不值得,派人把他轟出去了。
    這時候,我們不得不提起一位關鍵人物:讓娜·德·瓦羅爾。她是亨利二世的私生子後代,家族徽章允許有波旁王室的鳶尾花,由於祖輩不善於經營,在17世紀末這個家族財產大幅度縮水,讓娜過著顛沛流離的悲慘生活。
    在一位非常同情她的侯爵夫人的幫助下,她得到了培養,並被帶入上層社交圈。但是這位公主早已沒有王室的尊嚴,她經常利用各種手段從各種人手裏詐騙金錢,隻不過她確實精明,被騙的人大多沒有發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