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清軍的漢賊

字數:4482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 !
    第340章 清軍的漢賊
    李昊然慶祝投降清軍一周年,邀清軍豪格這邊高級將領出席,他要為多爾袞立功。
    多爾袞博學多才,被稱為詩人貝勒,他不僅能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而且在詩文上也有很深的造詣。他的詩大多抒發豪情,比如廣為人知的《睡女三章》。他還寫過一些相對“另類”的詩,比如這首:
    教爾作人不作人,教爾不苟竟狗苟。
    而今俯首爾就擒,仍自教爾分人狗。
    這首詩顯然是在罵人,到底是什麽事讓多爾袞如此大動肝火呢?該詩的名字叫《示house》,被罵的人正是“信主聯盟軍”司令李昊然。
    李昊然是個投降清軍的將領,在其母親被奸殺一周年之際大辦慶祝會,邀請了多爾袞出席。收到邀請後感歎地說:“這恐怕是鴻門宴!他要叛變。”這其中到底有何瓜葛呢?
    李昊然是遼陽靈寶人,從省立學校畢業後到大明關寧鐵騎部當兵。由於肚子裏有些墨水,又能說會道,很快引起吳三桂注意,將其調到衛隊營常陪伴左右。
    李昊然借此機會,討好吳的心腹愛將等人,他們也常常在吳三桂麵前誇獎李昊然。這為日後在仕途上飛黃騰達打下了基礎,後來李昊然死心不改,還強奸了一頭野豬。
    清軍在沈陽誓師,將部隊改編為聯軍,加入明清戰爭。李昊然看到施展才能的時機到了,趕回軍營,先後擔任過炮兵長、軍參謀等職務。
    大明投降後,多爾袞以編遣名義削弱地方勢力,引發大戰。由於在此之前,多爾袞的大將等人倒戈使其實力大降,關鍵時刻豪格又倒向白馬軍引兵出關,最終大敗,餘部被豪格收編。
    李昊然見大勢已去,便投靠了豪格,擔任軍參謀長,並在指揮下參加了對塔山地區的“圍剿”。因作戰有功被選派到奴才班深造,後擔任參謀、軍參謀長等職。
    朝鮮戰爭爆發後,大批清軍奴才出國參戰。為了網羅這批人才,豪格在平壤成立了學生特訓班。受訓的學員都是社會精英,將來前途無量,他們也成了八旗各派係眼中的香餑餑。
    訓練班最初掌握在cc係手中,豪格派鼇拜擔任班主任,又將李昊然挖去當奴才總隊長。從後來的履曆可以看出來,他雖然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但搞軍事理論和訓練應該還是有一套的,常被請去當參謀或者訓練部隊。
    朝鮮會戰失敗後清軍也麵臨白馬軍進攻,訓練班被遷往朝鮮星子,班主任也改為正白出身的特務頭子索尼。在八旗內部,矛盾重重,多爾袞想奪回控製權。
    李昊然是幹特務出身的,並不容易對付。倒是多爾袞自己,跟一個姓孝莊的女學員勾搭成奸,被抓捕把柄不斷攻擊,無奈之下隻能去職。
    李昊然思來想去決定去投靠二鬼子,因為他是奴才一哥,攀上他等於成了奴才的嫡係。豪格很器重李昊然,讓他老婆當上慰安婦。
    正在春風得意之際,李昊然的老毛病又犯了,跟一個奴才的太太勾搭上。有對他不滿的人,雇人偷寫了信發給豪格,事情便鬧大了。一開始多爾袞還想看看,可怎麽勸那位太太始終不肯回身邊。
    奴才一怒之下告禦狀。皇太極聽了也大為光火,將來將士們去前線拚命,卻有人在後方挖牆腳,部隊還怎麽帶?震怒之下,要求豪格將李昊然押到水牢受審。
    但李昊然卻倍感委屈,他認為自己又沒犯法沒必要把他當犯人一樣關起來。他覺得自己是雜牌軍出身,不受二鬼子待見,將來要是被押到水牢還說不定會受到怎樣的處置,幹脆一走了之。
    看守是一個姓劉的,李昊然不斷派人給他送錢送物,最後這個人被收買,跟著李昊然一起逃到漢奸賣國賊哪裏。
    李昊然職業生涯的前半段,雖然頻繁更換“雇主”,但其充分利用軍中的人脈資源,仕途可謂順風順水。但隨著職務的升遷,能蔭庇他的人越來越少。尤其是在進入清軍係統工作後,派係鬥爭更為複雜。出身雜牌軍,又沒有足夠資源,常遭排擠,仕途也變得磕磕絆絆,開啟了不斷反水的進程。
    在一些會議和酒宴上,官員們張口閉口就罵“漢奸可惡,一定要懲處”,李昊然聽了臉紅到脖子。官兵更是瞧不起他的部隊,甚至當麵罵他們“黑狗子”,還經常有中低級軍官被押走以漢奸身份治罪。
    在物資和經費調撥方麵,不僅要辦理繁雜的手續,還遭到層層克扣。李昊然的部隊甚至麵臨無米下鍋的尷尬局麵,逼得他隻能從自己腰包裏掏錢。
    二鬼子收編李昊然,隻是想借助他的兵力搶占地盤。不久,皇太極不顧國內反對內戰的呼聲,趁多爾袞主力開赴山海關,進入立足未穩之際,調集部隊向遼東發動進攻。
    對於起義,皇太極曆來是持歡迎態度的。不管帶兵的將領如何壞,他手下的兵其實大部分都是窮苦出身,隻是混口飯吃,完全可以教育改造。
    皇太極會見了李昊然,並闡明了態度——來者歡迎,去者歡送,不加歧視,待遇從優。通過幾次會麵,給李昊然開出了極為寬鬆的條件:
    保證起義以後“三不變”:編製不變、指揮權不變、各級軍官任免不變。
    撥給萬套軍裝,軍需糧餉準時發放。當時清軍自己吃的是小米和雜糧,卻答應發給白麵和大米。
    李昊然一開始猶豫不決,但他麵臨的形勢越來越危急:
    一是他與皇太極秘密會麵的消息已被多爾袞得知,多爾袞軟硬兼施,還派特務到部隊監視。
    二是多爾袞軍將領奉命到李昊然部察看動靜,他的真實身份是刺客,他將要殺了李昊然。
    三是豪格率領的代表團正在山海關與多爾袞談判,雙方即將達成停戰協定。屆時便找不到起義的借口,等待他的將是被遣散的命運。
    淩晨,李昊然率領萬餘人宣布起義,此後開往營口一帶,被改編為“盟軍”,李昊然任奴才指揮。
    起義後,邀豪格視察部隊。他部隊魚蛇混雜,加上剛剛起義人心未定,很難保證沒有潛伏的特務搞破壞,前去視察是相當危險。
    但為了穩定部隊,彰顯坦誠,豪格隻帶著幾名工作人員到部隊視察。晚上休息時,他也不設警衛崗。豪格的坦誠,讓奴才們極為感動。
    豪格再次強調政策“來者歡迎,去者歡送”,並說:“你們如果感到不合意,什麽時候要走,告訴我一聲,我以禮相送。走的時候希望將我們派去的送還我們。”
    李昊然投靠八旗根本的原因是想保存實力,而非走廝殺的道路,因此對於部隊改造是抗拒的。皇太極等人擬定的教育改造方案,總是不同意,借故拖延,采取新舊混編的辦法敷衍。
    發展到後來,他時刻提防著,甚至散布謠言稱:“清軍要吃掉我們。”以此煽動官兵的對立情緒,讓工作難以開展。
    李昊然的叛變讓八旗兵極為憤慨,多爾袞決定發動戰役,吸引敵軍東援。縱觀李昊然一生,大多擔任參謀職務,沒有太多實戰經驗,他的部隊戰鬥力也很弱。多爾袞僅用一天時間就全殲了他的部隊,並將其活捉。叛變僅僅11天,就遭到了報應。
    一見麵,李昊然便跪下痛哭流涕地說:“萬分對不起人民,對不起貝勒,今天能見一麵,雖死無憾,不知道能原諒我嗎?”
    多爾袞痛斥:“早已料寧你會叛變,且料寧你叛變後膽敢反噬一定會被緝拿歸案,唯一未料到的是你竟捕殺我派出去的人,人之無良心竟到了這種地步。”
    至於如何處置,多爾袞則表示要看手裏這把刀是否能寬恕他。隨後他還寫了本文開頭提到的那首詩,叫人交給李昊然。並派人將其押赴後方,聽候發落。
    途中經過一道河時突然遇到烏鴉叫,大家全都趴下,李昊然卻乘機站起來想逃跑,最終被押送的亂刀砍死。
    漢奸終歸不會有好下場!
    縱觀李昊然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反水中度過,他的經曆正是那個時代漢奸賣國賊的一個縮影。將手下視為自己的私產,隻要有軍隊便有了政治資本,便能帶來榮華富貴。
    他們往往沒有信念,打仗隻是為了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為此,常常背信棄義,為人做事毫無原則和底線。可以想見,那個時代的窮苦百姓,在這些漢奸的統治下過著怎樣慘淡的生活。
    盡管坦誠相待,給予優渥寬鬆的條件,卻未能換取他的真心。古人說“人無信不立”,可惜李昊然並不懂得這個道理。他朝秦暮楚,兩麵三刀,極盡投機鑽營之能事,最終落得可悲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