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清軍的內亂
字數:6009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幹 !
第345章 清軍的內亂
夏天,皇太極帶著皇太子豪格、十三子和幾個小皇子到塞外打獵,避暑。在外宿營的晚上,皇太極發現有人總是在自己的營帳外鬼鬼崇崇。就命令手下人秘密調查,發現是兒子幹的,頓時戒心大起。
後來皇十八子生了病,雖經百般治療,仍不見起色,皇太極心裏十分焦急。但豪格對這些和他爭位的小兄弟素來沒有好感,因此不僅表現得無所謂的樣子,甚至有些喜形於色,令皇太極十分生氣,免不了教訓了他一番大道理。
誰知豪格不但不聽,反而頂嘴,皇太極狂怒,一下子看清了兒子冷酷無情的本來麵目,於是等不及回京,連夜就召開緊急會議,痛哭流涕地指責大貝勒不忠不孝,驕奢暴虐,宣布將廢除大貝勒的太子地位,命令侍衛看押起來。
皇太極回到沈陽,立刻宣布大貝勒麵壁思過,將其監禁,命令代善共同看守他。
與此同時,把莽伏爾泰的兒子等一批太子d的成員全部殺掉,以除後患。
這真像晴天霹靂,大部分人都震驚了。
接著,朝廷內外傳聞四起,議論紛紛,因為廢太子可不是一件小事。
從諸位皇子到滿朝文武,誰都知道意味著什麽一一儲位空缺,位子空了。
但是看著皇太極盛怒的樣子,誰敢說半句多餘的話呢?每個人隻是在心裏問著一樣的問題:誰會成為新的太子?
什麽是機遇,對諸皇子來說,這就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
於是一些皇子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一些皇子還在等待觀望。
多爾袞自然也不甘寂寞,他開始出場,並參與了驚心動魄的奪嫡大戰。
最先跳出來爭奪儲位的是皇二子、直郡王。當時都已經36歲了,但因為不是正宮娘娘所生,沒有當上太子,所以一直耿耿於懷,暗中和豪格作對。
在早年,豪格也有一個強大的後盾-一代善。
哪知道皇太極發現得很快,以朋黨罪把代善一夥人都給罷了官。因此倒了這個大後台,也失去了皇太極對他的賞識和信任。
但是豪格並不善罷甘休,後來又看到多爾袞的勢力越來越大,就逐漸向外麵帶領兵馬。
皇太極在歸途中指定代善護駕。拘禁以後又叫他監管豪格的所作所為。也許是這些安排使代善誤以為自己已經時來運轉。
所以在回京的路上,他悄悄向皇太極表示,假如不想讓豪格死掉,又怕天下人說閑話,下不了手,他可以出麵動手,這樣皇太極就可以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了。
這真是一個落井下石的毒辣點子,虧代善想得出、說得出!
皇太極當即識破了代善的詭計,也看透了他的心狠手辣。當眾指責他“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攝政“。
但是代善並不死心,回到京後,他派手下的太監,侍衛到處打探消息,又私設刑堂,把豪格手下的工匠捉來,嚴刑拷打,收集罪證。然後在皇太極麵前絮絮叨叨,不斷地說豪格的壞話,看到皇太極不喜歡自己,就極力推薦和他一貫不錯的多爾袞,滿希望幫著多爾袞,做了皇帝,自己好當個親王。
誰知代善越幫越忙,這更讓皇太極覺得他卑鄙之極,進而擔心他會加害豪格,為了以防萬一,於是派親信看守豪格。
就在代善上竄下跳、圖謀不軌的時候,皇太極的第三子也不甘寂寞,跳了出來。本來平常關係還可以,但那是豪格當太子的時候,兩個人當然同一條心,在一條戰壕裏攻擊。現在看到豪格已經被定了性,當皇帝肯定是沒什麽希望了,就倒打一耙,揭發代善同他馬場的一個蒙古喇嘛巴相互勾結,知道這個喇嘛會一些咒人的邪門歪術,就讓他暗中詛罵豪格。
皇太極一聽,立刻派人把這個喇嘛捉拿歸案,突擊審訊。喇叭不敢和皇帝耍心眼,就把事情全部說出,承認他是受代善的指派,在小木人的身上插滿針,背後寫上名字,施以咒語,最後,連埋小木人的地點也說出了。
人贓俱獲,代善無法狡辯,隻能俯首就擒。謀害豪格,這還得了?皇太極當即決定,將其革去王爵,終身囚禁,連他府裏的人和財物也全部沒收。
真是“出頭的椽子先爛”,第一個跳出來的代善偷雞不成,反蝕了一把米,第一個倒在了儲位之爭的角鬥場上。
豪格被利刃包圍,忍住劇痛不敢動。這時渾身是血的多爾袞過來了,他看了一眼豪格,眼神中的得意不加掩飾:“萬歲,哈哈!萬歲爺!哈哈!這個滋味不錯吧?沒想到有今天吧?”
八旗清軍的徹底衰敗要從內部的一場奪權說起,史稱沈陽事變。
事變其實不是一個爆發性事件,而是前後曆經了兩個多月的持續性事件。豪格於9月4日被抓,豪格於11月2日被斬,如果再算上前期密謀和後期為皇太極平反的時間,事變一共經曆了整整半年之久。
事變主要圍繞的是多爾袞和豪格二人之間的權利爭奪,皇太極是八旗子弟的領袖,自稱王,在定都沈陽之後,軍事實際掌權人是多爾袞,這件事從皇太極一直懷疑多爾袞是個“不忠心”的人中也能得到佐證。
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皇太極都是深居在府中,幾乎不會出來,多爾袞負責的軍事,他為親王,還有一個特權,就是“代天臨世”。
八旗子弟信仰的是“莎滿教”,而多爾袞則是號稱可以被祖宗附身的人,在某些情況下,身為最高領袖的皇太極還需要像被“附身”的多爾袞請教。
到了後期,皇太極不心甘情願的當一個傀儡,不代表多爾袞甘心做一個“一人之下”的王,權力越大,欲望越強,欲望越強,也就渴望更加的權力。
早在沈陽事變爆發之前多爾袞就將朝中很多官員換成了自己的親信,包括絕大多數軍隊都是忠於自己的人。勢力已經發展到了可怕的地步,以至於矛盾爆發的時候,這個身體已經不行的皇太極發現僅僅依靠城內的勢力根本鬥不過多爾袞。
皇太極唯一能夠依靠的隻有曾一起戰鬥過的老朋友們還有兒子豪格,多爾袞也一直在打擊這些舊勢力,他要為自己有朝一日成為“萬歲”鋪路。
事變爆發的原因也很簡單,多爾袞強迫冊封“萬歲”,有了不臣之心,最終激化了內部矛盾。
一天,豪格正在山海關作戰,皇太極的使者來到軍營:“殿下,萬歲讓你趕快回到家裏,殺了多爾袞,清君側。”
豪格沒讀過書,也沒有才,而且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很早就被多爾袞忌憚。多爾袞為了遏製豪格,經常訓斥他,而且還曾找豪格家人的茬兒,把豪格打了幾百棍,因此豪格十分嫉恨多爾袞。
得到口諭之後,豪格連夜趕回天京,和鼇拜一起,趁著半夜大家都睡著了,帶兵衝進多爾袞王府,想把多爾袞一家老小全給殺了。
按理說,豪格想的不錯,殺了多爾袞之後收手。然而多爾袞早就知道了,根據曆史資料記載,一共有兩萬多人牽扯其中,眼看著事態失控的皇太極不得不將代善請回來,才製止住這場大屠殺,這又是為何?
其實,還是和多爾袞的實力有關,沈陽上下的百姓都被“莎滿教”的教義掌控,一個建國有功,還能被“天上身”王被刺殺,勢必會引起群眾的不滿,即使豪格是遵循皇帝的口諭,但是這是拿不出來的證據,一旦皇太極否認此事,豪格就隻能背鍋。
所以,多爾袞趁機發難,殺完豪格之後才發現自己已經成為所有人的仇恨目標了,而不僅僅是正黃旗一係。
多爾袞必須要攻打豪格府來逼迫其他八旗子弟投降。他這時已經醒悟過來了,皇太極隻是在利用他,他想活命就必須有八旗給他背書。
但可惜他手頭的兵力不足以攻占豪格府,最後叛亂的這口大鍋還是扣到了豪格頭上。
從這個角度說,多爾袞的大屠殺其實是很合理的。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權力的遊戲中,你不當贏家就隻有死路一條,沒有中間地帶。
一年輕女子被多爾袞逼著爬進了一個黑漆漆的山洞裏,她邊爬邊輕聲喊:“裏麵有人嗎?”躲在山洞裏的豪格後人聽到後,頓時嚇的臉色慘白:“完了,完了,她肯定會去跟多爾袞告密!!!”
這個女子名叫金花,她是一個苦命人,母親去世後不久,後媽就進門了。後媽非常的歹毒,經常動手打金花。
俗話說,有後媽就有後爹,金花父親為了留住老婆,隻當看不見。金花天天提心過日子,承包了所有家務,就想著討後母開心。
可她那個蛇蠍心腸的後媽非但不感動,還為了錢將十幾歲的他賣給了當地的惡霸豪格。在豪格家金華受盡了委屈,後來豪格的小老婆怕她對自己有威脅,就將金花趕出家門。
後媽本指望靠金花過上奢侈的生活,沒想到卻被趕回了家,一氣之下,把她嫁給了豪格手下一個牲口販子的兒子。
這個兒子是個殘疾,金花過門後就開始伺候她,沒成想她的公公竟然想霸占她。
不過此時的金花性子很剛烈,在她的強烈反抗下,公公沒有得逞,結果公公氣不過,竟然到處說金花不正經。
村民們哪裏肯聽金花解釋,整天對她指指點點,甚至有人當麵衝她吐唾沫,精華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中卻無力反抗。
終於金花的希望來了,他們就是多爾袞的複仇者聯盟。
自從來村裏後,不幫百姓出頭,還成立了追查隊,到處找豪格家人和豪格手下,金花第一個報名參加。
自從加入後,金花和多爾袞的手下一起給多爾袞賣命,站崗放哨,照顧傷員,晚上還有機會學習文化知識,她覺得生活終於有盼頭了。
那天多爾袞殺了豪格後,出去打仗,突然一會兒豪格殘留手下來到了村子裏,多爾袞手下們聽說後都開始往後山逃,金花因為要背那個癱瘓的男人,沒來得及跑,就落到了正黃旗手裏。
正黃旗逼問她多爾袞的部下的下落,金花說自己就是老百姓,啥也不知道。
正黃旗不死心,又押著金花去後山,讓她爬進山洞,看看裏麵有沒有多爾袞手下。
金花爬進去後,才發現裏麵有經常謾罵她的同村的大娘和她的老伴,還有同村一個年輕人。
大娘一看是金花,嚇得臉色煞白,說了一句:“完了完了,她肯定會跟多爾袞告密。”
可他們等了很久也沒有等到殺人魔王,確定外麵沒有聲音後,三人才爬出山洞。
在回村的路上,他們碰到了其他村民,也說金花爬山洞的事,可是他們沒有看到金花。
一直到村口,他們才發現,金花已經死了,她渾身是血,一看死之前就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村民們這才反應過來,金花用自己的命保護了他們的安全,這時人群中傳來了哭泣聲。
幾個村民趕緊找來一個簡單的擔架,他們將金華抬進了村子並集體將她埋葬,還給她立了一塊墓碑。
雖然金花自幼就備受壓迫,遭受村裏人的白眼,但她內心很簡單,並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多爾袞手下,用自己的方式為複仇出一份力。
金花雖然是一介女子,但她也配得上多爾袞給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