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青苗法?不,這是資源倒配法!(2)
字數:2702 加入書籤
後世南方地區,尤其是西南地區,用小型收割機搶收作物乃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事實上,由於我國地形複雜、農田耕地分散;農業器械的小型化和特種化一直被認為是重要發展趨勢之一。
故而進入千禧年以後,各種各樣的自走型小型農業器械層出不窮,水田、旱地、山地、砂地,市場上都開始了有了匹配的型號,一些手扶式的小型收割機,整機重量甚至已經隻有了6公斤左右,而效率更高一些的背負式自動收割機,背負在操作者身上的發動機的重量也不過是10公斤左右。
可以說,各種各樣具有地形針對性和作物針對性的小型農業器械的出現和逐漸普及,不但減輕了農戶的勞作負擔;更重要的是,極大地降低了作物搶收的難度和成本,避免了小型農戶的經濟損失……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農作物的搶收一直是許多農村地區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很多時候之所以會不惜花費請那些村裏的幫閑過來幫忙,並不是因為自己累不動,而是因為要和老天爺搶時間。
可能有些人看到這裏就會嚷嚷起來,現在是1989年,你說這麽多有的沒的幹嘛?
嗯……
的確,小型農業機械的蓬勃發展是千禧年之後的事情了;但事實上,類同的機械早在七十年代就已經被研發設計出來了,甚至一度被拿去支援非洲地區;
如果你去過坦、讚兩國,又或者刷到過它們的視頻話,就會驚訝的發現,那邊寫著“ade in china”的古董農用機械中,除了那種一個輪子高達兩米多的巨型拖拉機之外,還有許多中小型收割機的身影。
沒錯,它們就是赫赫有名的“bj2.5型自走式穀物聯合收割機”!
這款由帝都農機局主持設計,於1975年11月定型生產的中小型收割機,在此後的二十餘年裏,雖然很是在非洲和東南亞地區風光了一把,但卻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如同一開始所設想的在全國各地到處開花。
不過其生產技術原理,甚至是製造圖紙,卻是早已共享到了國內不少地區的國營農機廠手裏,並且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了不少的衍生型號。
………………
因此,當在楊默的示意下,陳飛宇從背包裏翻出三張圖紙釘在村委會大院裏的那個黑板上時,被邀請過來的七名村民以及自己跑過來湊熱鬧的二十多個村民,眼睛裏齊齊放出光來。
“洪光牌懸掛式小型收割機,由臨邑縣洪光國營機械二廠製造,長3.2米,寬1.5米,整車重量1.1噸,由一台機具和一台小型手扶拖拉機構成,可分部拆卸;”
“工作部件機具單重21公斤,工作轉速約4500~5000轉分鍾,目前可搭載和更換三牙片,40鋸齒片,60鋸齒片,80鋸齒片這四種刀片,割幅也可根據需求,控製在1.2~1.5米;在平原、丘陵、梯田、三角地等大小田塊及爛泥田的割灌作業時,有較好的表現;”
“作業時,拖拉機後退行駛,工作速度為5公裏小時,一次可完成收、脫、分、選等作業;喂入量為1.5~2公斤秒;每小時可收割畝產400~600斤的小麥水稻田6~8畝;在更換刀具後,也可用於平地開荒,鋸倒直徑為10厘米的灌木。”
用最簡潔的語言將這款小型收割機介紹完畢後,陳飛宇又馬不停蹄地介紹起另外兩款尺寸和性能相差不大的產品起來:
“盤河牌懸掛式中小型收割機,由臨邑朱家村鄉鎮農機廠製造……”
“九龍牌懸掛式小型收割機,由臨邑九龍農機廠製造……”
………………
不到十分鍾,陳飛宇就將今天與會的三家農機廠產品介紹完畢,其言語之幹練,與村民們往日見到的農資推介會中滔滔不絕的主持人截然不同,而這三款收割機的核心參數陳飛宇也是倒背如流,一點看不出他之前根本就不是做這個的。
果然是主管單位的知識分子,這說起話來就是幹淨利落!
雖然程飛宇那些幹到近乎沒有一絲水份的言語讓村民們聽的很吃力,但卻意外地收獲了不少信任。
自打80年代初期以來,農村裏就出現了許多打著農資推介名義兜售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的“專家”,石坪村的人也上過兩次當,因此對於那些激情飛揚,滿嘴吹的天花亂墜的家夥現在是一點好感也沒有,反倒是陳宇飛這種一看就知道是專門做技術,不善於吹噓的人員更容易得到他們的認可。
再說了,沒瞅見這一堆領導都坐在現場麽,連村裏的兩套班子都隻敢乖乖地坐在最邊上,這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小夥子還能騙咱們?
幾個村民大著膽子問了陳飛宇幾個聽不太懂的參數是什麽意思,得到了對方認真的回複之後,忍不住將眼神轉到了村主任的身上。
石坪村去年下半年才遭了災,許多農戶因為搶收不及時,再加上天氣的原因,爛在屋子裏的稻穀和小麥著實不少,可謂是損失慘重;
眼瞅著著今年又是跟去年差不多的天氣,他們實在是心裏打鼓的很……如果不是去年吃夠了苦頭,他們何至於早稻還沒完全滿漿就提前收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