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青苗法?不,這是資源倒配法!(3)

字數:2836   加入書籤

A+A-


    掃了一圈眾人,楊默笑嘻嘻地說道:“第二種方法,我們稱之為債務置換法。”
    “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單價涉及到5000元及以上的產品,不管這東西是叔叔嬸嬸們是自己單獨購買的,還是幾個人合起來購買的,甚至是村子裏組織大家一起搞的公共基建項目,都可以按比例換算成指定商品的消費額來抵充這部分的債務;”
    說著,楊默拿起粉筆在小黑板上寫了起來:“打個比方,今天早上在跟劉嬸聊的時候,她對能夠搶收作物的小型收割機很感興趣;”
    “如果最終劉嬸和村裏的幾個叔叔嬸嬸決定一起聯名,把這台價值4.5萬元的小型收割機買了下來;如果按照第二種支付方法,她們可以不需要直接還這四萬五的本金,而是可以將其換算成為9萬元的指定商品購買額……劉嬸他們隻要在5年內,在供銷社或者供銷點裏,各自按照比例買上足夠多的指定商品就完事了。”
    話音剛落,底下嘩地一下就鬧騰開了。
    楊默雙手壓了壓,示意大夥安靜:“我還沒說完,等我說完後,各位叔叔嬸嬸走也好,罵也好,甚至朝我吐口水,我也絕不攔著。”
    說著,楊默聳了聳肩:“我知道這把這些錢忽然加倍,聽上去很嚇人,但我需要補充三點,這也是至關重要的三點:”
    “第一、這些指定商品,都是我們精心篩選出來的,以生活必需品為主的商品,都是叔叔嬸嬸們用得到的東西……比如鍋碗瓢盆、比如被套床單、比如食用油和孩子的書包文具、比如大夥身上穿的衣服鞋襪……當然,也有一小部分糖果吃食和酒水飲料,甚至是拿來送禮的奶粉和麥乳精。”
    “我也是從農村裏出來的,自然知道各位叔叔嬸嬸們在日常生活裏需要什麽東西……有句話說得好,買哪家的東西不是買?”
    “左右這次大型助農活動,各家單位都出力不少,肉爛在鍋裏總比便宜了外人強不是?”
    “而且叔叔嬸嬸們放心,到時候鄉上的供銷社和村裏的供銷點,都會貼上一張大大的告示,上麵會寫那些商品是可以作為債務置換指定購買的,也會專門騰挪出一個區域來陳列這些商品……實在不行,叔叔嬸嬸們到時候可以先過去看看,再決定要不要采用這種支付方法。”
    楊默說完,下麵的村民的喧嘩聲小了不少,如他所說,當下農村裏各家的生活物資普遍缺乏,如果能用這種法子同時進項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和生活必需品……雖然這個置換比例高了些,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隻不過……
    看到下麵部分村民的態度有所鬆動,楊默聳了聳肩:“第二,我想請各位叔叔嬸嬸放心,這些指定購買商品並不會給你貼一個虛高的價格標簽來坑你們;”
    “事實上,不但不會價格虛高,這些東西到時候展出來的價格甚至比同類商品普遍會低上一兩成,甚至是三四成也不一定……而且我不妨把話放在這了,這批商品也隻有你們能購買,要是城裏人想占這個便宜,還沒門路呢,買這些指定商品可是需要白條當做證明,然後現場勾劃債務額度的!”
    “之所以價格會這麽低,一方麵這是是大型助農活動,有臨邑縣的主管單位和供銷係統盯著,我們必須要把功夫落到實處,而且這些商品的生產單位都是國企,也幹不出那些明降暗升的坑人把戲;”
    “另一方麵嘛,也不瞞各位叔叔嬸嬸,這些商品都是各家單位的滯銷庫存商品,眼下各單位日子都不好過,因此也想著能快速匯攏資金,因此也算做是打折促銷吧……不過各位放心,滯銷歸滯銷,但質量卻是杠杠的,讓你們買的絕對不是什麽殘次貨!”
    “總之,我把話放在這了,如果你發現購買的商品質量有問題,結果售貨員還不給退的;又或者在正規商店裏發現有同一個牌子、同一個款式的商品標價比指定你們購買的東西還便宜的,你可以當場把櫃台砸了,把這事告訴我們鑽探公司……我們來幫你收尾!”
    ………………
    這話說的下麵人怦然心動。
    供銷係統各個點店的服務水平雖然差的一匹,但上櫃商品的質量和價格卻是能讓人放心的,既然楊默當著下麵這一圈主管單位的領導和供銷係統的領導說出這話來,那自然不像是誆人的模樣。
    指定購買的商品便宜個2~4成?
    便宜這麽多!?
    腦子靈活點的已經發現這其中的商機了。
    如前麵所說,當下農村裏的生活物資其實非常匱乏,許多東西是想買卻舍不得買,而且每個村子裏都少不了那麽一些“謹慎”的人,聽到這翻倍的債務置換,說不定就不敢嚐試了。
    所以如果指定購買的商品真的足夠豐富的話,完全可以利用這種價差,把商品6折拿回來,然後8折甚至7折賣給那些膽小鬼或者外村的人好不好……很多東西往日裏大家舍不得下手,無非就是覺得價格貴了,但隻要能把價格打下來,搶著買的人多的是!
    看著下麵的部分村民眼神開始熾熱起來,楊默臉上的笑意更甚。
    跟後世的演唱會一樣,之所以留出這麽個極容易察覺的價差bug,他就是希望部分先知先覺點的村民在利益的驅使下去充當黃牛,在最短的時間裏把村子裏的流動性給盤活起來……這年頭沒幾個人是傻子,在這種幾乎不設限的條件下,隻要有了第一批黃牛,第二天絕對會跳出第二批、第三批、甚至第十批黃牛,然後靠著村與村之間的血緣樞紐,把這些商品的流通性不斷往外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