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
字數:6161 加入書籤
雖然對世界政治製度的進步上東非確實沒有太多建樹,甚至還起到了負麵作用,不過這並不影響1924年東非經濟的強勁複蘇。
距離東非“五五規劃”結束也就還剩一年時間,而因為五五規劃開頭受到歐洲疫情和世界經濟蕭條的影響,所以五五規劃的許多項目都延期開展。
而這就導致五五規劃即將收尾階段,東非的大型項目集體落地,加之此時世界經濟已經從蕭條中走出來,東非經濟在1924年一改此前的頹勢,各個經濟和工業領域發展突飛猛進,甚至超過了一戰時期。
一戰時期,東非吃了歐洲戰爭的紅利,有諸多海外市場加持,所以工業產能極速爆發,但是一戰一結束,東非的工業立馬被“打回原形”,受到重創。
而此後的幾年受到疫情和經濟蕭條影響,更是一直萎靡不振,1924年東非經濟的強勢回歸,也意味著東非消化掉了一戰中的大部分收獲。
比如,東非在一戰期間獲得的大量海外殖民地,新開辟的海外市場,他們填補了一戰結束後海外訂單的空缺,並且穩定的給東非提供更加廉價和充足的原材料。
同時,隨著東非經濟政策的調整,以及國際大環境的影響,東非國內市場的需求也重新調整和恢複,展現出比戰爭時期,更加旺盛的需求。
簡單來說,就是此時東非民眾對市場恢複了信心,加上國內經濟改革促成的更加公平分配,所以東非民眾的購買力和消費欲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而這種程度的變化,反映在國家層麵是不得了的,畢竟東非本身就是一個人口過億的超級大市場。
萊茵宮。
工業部部長梅特一臉振奮的向恩斯特匯報道:“陛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1924年全年,我國的鋼鐵總產量將突破四千萬噸,這也意味著五五規劃期間,帝國的鋼鐵工業不僅徹底複蘇,而且將創下我國鋼鐵產量的新曆史高峰。”
鋼鐵產量是大國工業化程度最直觀的數據之一,而1924年東非鋼鐵產量突破四千萬噸,這也將是本時空裏,世界上第一個鋼鐵年產量突破四千萬噸大關的國家。
而實際上前世美國在一戰結束時,鋼鐵產量就突破了四千萬噸,也就是20年代前,而現在美國的鋼鐵產量隻有三千多萬噸水平。
雖然東非的出現使得美國鋼鐵達不到前世的高度,但是兩國鋼鐵產量加起來確是十分可怕的數字,1924年應該能達到了驚人的七千多萬噸以上。
除了東非和美國這兩個“怪胎”以外,1924年德國的鋼鐵產量表現也頗為不俗,未來有突破兩千萬噸的可能性,勉強能和東非、美國同處第一梯隊。
而排在世界第四的英國,1924年鋼鐵產量可能接近一千萬噸,至於其他工業國家均在百萬噸或者幾十萬噸水平,再低基本上就是農業國了。
對於目前東非鋼鐵產業的發展態勢,恩斯特感覺十分滿意,帝國乃至世界鋼鐵產業突飛猛進的發展。
這很大程度上也意味著世界經濟正式進入戰後繁榮,接下來幾年時間裏,全世界各國政府的日子大概率也會好過許多。
恩斯特問道:“現在,我國鋼鐵產業的升級進行得如何?”
梅特回答道:“今年帝國鋼鐵產量的爆發,其中太特省和萊塔尼亞省兩個新鋼鐵工業基地的貢獻十分巨大。”
“太特省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了四百萬噸,成為全世界第三大鋼鐵核心產區,僅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德國魯爾區之後。”
魯爾區作為歐洲工業的心髒,鋼鐵產量排在世界首位,鋼鐵年產量高達千萬噸規模,至於賓夕法尼亞則是美國鋼鐵產業最發達州,鋼鐵年產量也在六百萬噸往上。
不過,德國工業分布是非常不均勻的,魯爾區的鋼鐵產能占據了德國鋼鐵產量的大部分,而且有萊茵河航運作為依托,方便原材料的進出口。
東非和美國鋼鐵產區,則基本呈現為多個核心,而東非相對於美國則更加分散,美國的鋼鐵集中在五大湖工業區,賓夕法尼亞州就處在五大湖工業區範圍內。
而賓夕法尼亞州周邊的州,鋼鐵工業實力也不弱,就比如隔壁的印第安納州,它擁有全美最大的鋼鐵廠,也就是加裏鋼鐵廠。
不過加裏鋼鐵廠雖然產量最大,達到驚人的三百萬噸年產量,但是賓夕法尼亞州卻能以數量取勝,賓夕法尼亞州鋼鐵年產量在百萬噸以上的鋼鐵廠就足足有三個之多。
除此外賓夕法尼亞州還有眾多中小型鋼鐵廠,所以,賓夕法尼亞州毫無疑問是當前美國鋼鐵產業的核心地帶,而美國前首都費城,著名工業城市匹茲堡都位於賓夕法尼亞州境內。
東非則有四大鋼鐵產業聚集區,可以簡單分為東部、中部、南部和西部四大產區。
其中東部鋼鐵以太特省(位於莫桑比克境內)為核心,依托當地豐富的煤炭和鐵礦資源,太特省成為東非近些年鋼鐵工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中部鋼鐵則以波西米亞省(位於津巴布韋境內)為核心,波西米亞省是東非傳統重工業基地,各種資源豐富,近些年來特種鋼材發展迅速。
南部鋼鐵以漢薩省(南非和莫桑比克交匯處境內)為核心,漢薩省曆來是東非的最重要鋼鐵生產基地之一,其省會新漢堡港市的支柱產業就是鋼鐵。
當然,漢薩省的鋼鐵產業發展條件也是整個東非最得天獨厚的,依托南非高原,位於東非煤炭儲量最多的地區,且鐵礦資源也十分豐富。
而更重要的則是漢薩省的海運優勢,新漢堡港市和馬普托都是東非重要的要沿海工業城市,方便鋼鐵原材料進口和鋼鐵成品的對外出口。
最後則是西部鋼鐵,以萊塔尼亞省(位於安哥拉境內)為核心,其主要優勢在於東非西部的優質鐵礦資源,近些年隨著東非鐵路等交通的發展,西部工業發展的基礎條件也得以確立,發展較為迅速。
所以,就目前來看,除了東非的北部以外,其他地區都有各自的鋼鐵產業核心地帶。
這倒不是說東非北方沒有鋼鐵產業,而是北方鋼鐵廠數量少,規模小,和東非其他地區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即便是東非北方,其鋼鐵產量也超過了世界上的不少國家,而北方鋼鐵產業則集中在北方省(位於索馬裏境內)和烏班吉省(位於中非共和國境內),圖爾卡納省(埃塞俄比亞、南蘇丹、烏幹達、肯尼亞,索馬裏交匯處)這三個省份。
所以,梅特部長重點提到的萊塔尼亞省和太特省,屬於東非近些年最新的超大型兩個鋼鐵產業聚集區。
梅特部長說道:“除此外,波西米亞省,漢薩省,洛林省等傳統工業省份的鋼鐵產業發展也比較迅速,沿海地區也建立了許多中小型規模新興鋼鐵企業。”
“而在五五規劃期間,我國重點針對新成立的民營鋼鐵企業,製定了新的規範,從而提高他們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淘汰落後產能。”
“而針對國有大型鋼鐵企業,則推動體製改革,以及設備更新迭代,今年太特省第一鋼鐵廠的產量就有望達到了三百萬噸水平。”
“不過,波及最廣,影響最深遠的還是那些傳統鋼鐵生產基地,比如波西米亞省,鋼鐵產業升級已經全麵展開,目前進度已經達到百分之七十,預計到五五規劃結束前,波西米亞省的鋼鐵產業升級,將會徹底結束。”
“除此外,在黑興根省,奧蘭治省和,巴登省,也在計劃建造一些新的鋼鐵廠,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南方的鋼鐵產業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黑興根省,奧蘭治省和巴登省,實際上就是東非境內的南非高原地區,東非礦產資源最集中的地區,前世南非共和國的聚寶盆。
上個世紀,東非在南非戰爭勝利後,並不急於開發該地區,從而避免引起英國人的嫉妒和覬覦。
而現在,東非早就不再受到英國的對南非地區的威脅,所以對於南部省份的大規模開發,也就自然而然的開啟。
不過,當前對南非高原開發的難點在於當地的水資源問題,所以要徹底激發當地產業,還要等到東水西調完成之後,那時,東非南部省份的工業和農業產量都將得到釋放。
梅特接著說道:“隨著這些鋼鐵工業領域的布局和發展,以及國內經濟發展的刺激,預計到下一個五年規劃階段,我國的鋼鐵產業將會經曆新一輪的爆發。”
別看東非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但實際上東非鋼鐵產業的潛力依舊沒有得到充分開發。
這一點和美國對比就更加明顯,美國的鋼鐵產量雖然不及東非,但是要知道美國的人口比東非少了幾千萬。
而且,目前東非的城鎮化程度和美國也有很大差距,這也就意味著東非城市擴張和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這就創造出了巨大的基建需求,從而對東非鋼鐵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
當然,和美國對比並不完全具有參考意義,畢竟美國和東非是兩個“怪胎”,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工業國的鋼鐵產業發展,則說明當下國際市場對鋼鐵的需求並不過於旺盛。
這其實是比較矛盾的,比如英國和法國的鋼鐵產業發展速度就很慢,這說明兩國市場對鋼鐵的需求不高,而實際上,如果把他們的殖民地也看做他們一部分話,情況卻完全不是如此。
就拿英國的印度殖民地來說,印度對於鋼鐵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印度的人均購買力又極低,而英國顯然不會為了殖民地發展,為印度這種殖民地大搞工業建設。
而英國卻又占著這個頗有潛力的巨大市場,不準其他國家進入,作為本國經濟的自留地,這樣一來,英國本土鋼鐵企業基本上不需要太內卷,就能吃的滿嘴流油。
這顯然不利於英國鋼鐵企業的自我革新和技術進步,一旦市場放開,注定會被東非,美國,德國等新興工業國家的鋼鐵企業衝擊的稀巴爛。
當然,英國人的這種“苦楚”,其他國家也隻有羨慕的份,這也是為什麽德國不惜發動一戰,來試圖打破英國和法國霸權的原因。
而美國和東非,好歹國內市場還有開發的潛力,所以並不急於直接就和英國,法國等傳統工業國對上。
恩斯特就對梅特部長說道:“現階段,帝國鋼鐵產業的兩個內容,一是滿足本國工業和社會發展需求,對於這一點要穩步推進,循序漸進,尤其要避諱美國那種鋼鐵企業因為金融和市場盲目性一擁而上的情況發生。”
“這要求我們進一步優化國內鋼鐵市場的製度和公平性,推動整體鋼鐵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做到全麵且富有層次的健康合理發展模式。”
“二是國際鋼鐵市場的競爭,應該引導我國鋼鐵企業,繼續提高科研能力創新和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推動鋼鐵產品的海外競爭力,尤其是爭奪中高端海外市場。”
“而這也進一步要求,我國鋼鐵企業統籌好質量和價格之間的矛盾,這樣一來才能更多的搶占海外市場,和歐美國家的鋼鐵企業廝殺。”
“而國內和海外市場,兩者之間又必然發生一定的衝突,政府應該把握好其中的度,盡可能的統籌全國鋼鐵產業向著最優解發展。”
總結而言,現階段東非鋼鐵企業的大方向,依舊是不斷創新發展,隻有這樣東非鋼鐵企業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這樣即便經濟危機到來,東非企業受到的衝擊也才會最小。
而在不打破舊殖民體係以前,東非的鋼鐵企業就必然要經曆國際市場上更慘烈的廝殺,雖然東非也擁有諸多海外殖民地,但是這些海外殖民地大多為原材料供應地,而不能提供更多的市場份額。
這也和過去東非的殖民策略有關,東非大肆在海外搞種族滅絕行為,這反而破壞了東非殖民地原有的市場,畢竟人都被殺光了,需求自然也就沒有了,而真要等到殖民地市場重新培育出來,還要等多年後這些殖民地人口恢複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