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淺評三國演義42
字數:2185 加入書籤
第四篇-三國演義話群雄
縱橫捭闔各不同5
劉玄德攜民渡江
續大漢既壽永昌-劉備5)
1、劉備德攜民渡江一節。卻說曹操催動三軍,漫山塞野,盡至新野下寨。
玄德問計於孔明。孔明曰:“可速棄樊城,取襄陽暫歇。”
玄德曰:“奈百姓相隨許久,安忍棄之?”
孔明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願隨者同去,不願者留下。”
令孫乾、簡雍在城中聲揚曰:“今曹兵將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願隨者,便同過江。”
兩縣之民,齊聲大呼曰:“我等雖死,亦願隨使君!”即日號泣而行。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
玄德於船上望見,大慟曰:“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聞者莫不痛哭。船到南岸,回顧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玄德急令雲長催船渡之,方才上馬。
2、往隻襄陽東門,隻見城上遍插旌旗,壕邊密布鹿角。
玄德勒馬大叫曰:“劉琮賢侄,吾但欲救百姓,並無他念。可快開門。”
蔡瑁、張允徑來敵樓上,叱軍士亂箭射下。城外百姓,皆望敵樓而哭。
玄德曰:“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願入襄陽!”
於是引著百姓,盡離襄陽大路,望江陵而走。襄陽城中百姓,多有乘亂逃出城來,跟玄德而去。
3、卻說玄德同行軍民十餘萬,大小車數千輛,挑擔背包者不計其數。
路過劉表之墓,玄德率眾將拜於墓前,哭告曰:“辱弟備無德無才,負兄寄托之重,罪在備一身,與百姓無幹。望兄英靈,垂救荊、襄之民!”言甚悲切,軍民無不下淚。
忽哨馬報說:“曹操大軍已屯樊城,即日渡江趕來也。”
眾將皆曰:“今擁民眾數萬,倘曹兵到,如何迎敵?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為上。”
玄德泣曰:“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百姓聞玄德此言,莫不傷感。後人有詩讚之曰:
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
至今憑吊襄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
4、卻說玄德引數十萬百姓,三千餘軍馬,一程程挨著往江陵進發。
正行間,忽然一陣狂風就馬前刮起,塵土衝天,平遮紅日。
玄德驚曰:“此何兆也?”
簡雍頗明陰陽,袖占一課,失驚曰:“此大凶之兆也。應在今夜。主公可速棄百姓而走。”
玄德曰:百姓從新野相隨至此,吾安忍棄之?
雍曰:“主公若戀而不棄,禍不遠矣。”
時秋末冬初,涼風透骨,黃昏將近,哭聲遍野。至四更時分,隻聽得西北喊聲震地而來。玄德大驚,急上馬引本部精兵二千餘人迎敵。曹兵掩至,勢不可當。玄德死戰。正在危迫之際,幸得張飛引軍至,殺開一條血路,救玄德望東而走。
奔至天明,聞喊聲漸漸遠去,玄德方才歇馬。看手下隨行人,止有百餘騎。百姓、老小並糜竺、糜芳、簡雍、趙雲等一幹人,皆不知下落。
玄德大哭曰:“十數萬生靈,皆因戀我,遭此大難。諸將及老小,皆不知存亡。雖土木之人,寧不悲乎!”
羅貫中寫出了,劉玄德攜民渡江。得民心者得天下也。劉玄德三顧茅廬、攜民渡江,儒家宣揚的仁義之主,三分天下有其一,天之理也!
劉玄德鼎足三分,建立蜀漢政權,被諡為漢昭烈皇帝,當世之英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