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淺評三國演義55
字數:2107 加入書籤
第四篇-三國演義話群雄
縱橫捭闔各不同18
青年曹操亦英雄
愛憎分明羅貫中-曹操1)
1、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一節。忽見一彪軍馬,盡打紅旗,當頭來到,截住去路。為首閃出一將,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為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冒姓曹。
曹嵩生操,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操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
時人有喬玄者,謂操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南陽何顒見操,言:“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汝南許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
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操聞言大喜。
2、年二十,除洛陽北部尉。初到任,即設五色棒十餘條於縣之四門,有犯禁者,不避豪貴,皆責之。中常侍蹇碩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責之。由是,內外莫敢犯者威名頗震。
以前人皆以曹操為閹宦之後,奸雄之臣。戲劇皆以曹操白臉奸臣。然羅貫中寫出的年輕時代的曹操,不畏權貴,秉公執法,威名大震。亦當世之豪傑。
羅貫中愛憎分明,三國演義前二十回,均稱曹操為孟德,顯尊重之意。第二十回,曹阿瞞許田打圍一節,始以阿瞞相稱。蓋以許劭亂世之奸雄之影響。
今大好事者,稱曹操為可愛的奸雄,不亦謬乎!蓋嘩寵取眾,人雲亦雲,腐儒之輩也。如此解讀曹操,隻能誤導讀者,貽笑大方也。
3、何國舅謀誅宦豎一節。何進至宮門,司馬潘隱謂進曰:“不可入宮。蹇碩欲謀殺公。”
進大驚,急歸私宅,召諸大臣,欲盡誅宦官。
座上一人挺身出曰:“宦官之勢,起自衝、質之時。朝廷滋蔓極廣,安能盡誅?倘機不密,必有滅族之禍,請細祥之。”
進視之,乃典軍校尉曹操也。進叱曰:“汝小輩安知朝廷大事!”
正躊躇間,潘隱至,言:“帝已崩。”
操曰:“今日之計,先宜正君位,然後圖賊。”
4、議溫明董卓叱丁原一節。何進欲召外兵,盡誅宦官。旁邊一人鼓掌大笑曰:“此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議!”視之,乃曹操也。正是:欲除君側宵人亂,須聽朝中智謀士。
且說曹操當日對何進曰:“宦官之禍,古今皆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料必敗也。”
何進怒曰:“孟德亦懷私意耶?”
操退曰:“亂天下者,必進也。”進乃暗差使命,齎密詔星夜往各鎮去。
羅貫中寫出了,大將軍何進剛愎自用,無能之輩。曹操所獻二計,一付獄吏誅宦官;二不召外兵,盡除宦官。何進聽從,能保漢室穩固十數年。因此,曹操也亂世之豪傑也。
5、張讓等將何進首級從牆上擲出,宣諭曰:“何進謀反,已伏誅矣!其餘協從,盡皆赦宥。”
何進部將吳匡,便於青瑣門外放起火來。袁紹、曹操斬關入內,宮中火焰衝天。
袁紹令軍士分頭來殺十常侍之屬,不分大小,盡皆誅絕。
曹操一麵救滅宮中之火,請何太後權攝大事,遣兵追襲張讓等,尋覓少帝。
羅貫中寫出,袁紹隻顧追殺宦官,而曹操救滅宮中之火,請何太後權攝大事。兩人格局,不可同日而語,曹操亂世之豪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