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淺評三國演義94
字數:2510 加入書籤
第七篇-三國演義話佞臣
禍國殃民是惡人3
蔡瑁張允本是惡
害人害己自作孽-蔡瑁、張允
1、蔡夫人隔屏聽密語一節。卻說劉表聞玄德語,口雖不言,心懷不足,退入內宅。
蔡夫人曰:“適間我於屏後聽得劉備之言,甚輕覷人,足見其有吞並荊州之意。今若不除,必為後患。”表不答,但搖頭而已。
蔡氏乃密召蔡瑁入,商議此事。
瑁曰:“請先就館舍殺之,然後告知主公。”蔡氏然其言。瑁出,便連夜點軍。
玄德聽伊籍之語。急喚從者,不待天明,星夜奔回新野。
比及蔡瑁領軍到館舍時,玄德已去遠矣。瑁悔恨無及,乃寫詩一首於壁間,徑入見表曰:“劉備有反叛之意,題反詩於壁上,不辭而去矣。”
表不信,親詣館舍觀之,果有詩四句。詩曰:
數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
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劉表見詩大怒,拔劍言曰:“誓殺此無義之徒!”行數步,猛省曰:“吾與玄德相處許多時,不曾見他作詩。此必外人離間之計也。”
2、蔡瑁見劉表持疑不決,乃暗與蔡夫人商議:即日大會眾官於襄陽,就彼處謀之。
次日,瑁稟表曰:“近年豐熟,合聚眾官於襄陽,以示撫勸之意。”
表曰:“吾近日氣疾作,可令二子為主待客。”
瑁曰:“公子年幼,恐失於禮節。”
表曰:“可往新野請玄德待客。”瑁暗喜正中其計。
蔡瑁預請蒯越計議曰:“劉備世之梟雄,久留於此,後必為害,可就今日除之。”
越曰:“恐失士民之望。”
瑁曰:“吾已密令劉荊州言語在此。”
酒至三巡,伊籍起把盞,至玄德前,以目視玄德,低聲謂曰:“起更衣。”玄德會意。
伊籍把盞畢,接著玄德,附耳報曰:“蔡瑁設計害君,惟西門可走,公宜速逃!”玄德大驚,急解的盧馬,匹馬往西門而走。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瑁謂左右曰:“是何神助也?”
3、蔡夫人議獻荊州一節。劉表病中聞曹操自統大軍南下,吃驚不小。商議寫遺囑,令玄德輔佐長子劉琦為荊州之主。蔡夫人聞之大怒,關上內門,使蔡瑁、張允二人把住外門。
劉表病勢危篤,望劉琦不來,大叫數聲而死。
劉表既死,蔡夫人與蔡瑁、張允商議,假寫遺囑,令次子劉琮為荊州之主。
幕官李珪對蔡瑁大罵曰:“汝內外朋謀,假稱遺命,廢長立幼,眼見荊襄九郡,送於蔡氏之手!故主有靈,必當殛汝!”蔡瑁大怒,喝令左右推出斬之。李珪至死大罵不絕。
4、劉琮至襄陽,忽報曹操引大軍徑往襄陽而來,琮大驚,遂請蒯越、蔡瑁等商議。於是劉琮意決,便寫降書。曹操大喜。
5、劉玄德攜民渡江一節。卻說曹操在樊城,使人渡江至襄陽,召劉琮相見。琮懼怕不敢往見。蔡瑁、張允請行。
大將王威怒罵曰:“賣國之賊,吾恨不生啖汝肉!”瑁欲殺之,蒯越勸之。
瑁遂與張允同至樊城,拜見曹操。瑁等辭色甚是讒佞。
荀攸曰:“蔡瑁、張允乃讒佞之徒,主公何遂加以如此顯爵。”
操笑曰:“吾豈不識人!待事成之後,別有理會。”
6、群英會蔣幹中計一節。蔣幹見帳內桌上,堆著一卷文書。內有一封,上寫“蔡瑁張允謹封”。幹思曰:“原來蔡瑁、張允結連東吳!”遂將書暗藏於衣內。
蔣幹下船,飛槕回見曹操。幹取出書信,將上項事逐一說與曹操。
操大怒曰:“二賊如此無禮耶!”即便喚蔡瑁、張允到帳下。蔡、張二人不知其意,驚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斬之。蔡張賣主求生計,誰料今朝劍下亡。
羅貫中寫出了,蔡瑁、張允,勢利小人。害劉備、排擠劉琦,為自身利益,獻出荊州。後讒佞曹操,為人鄙視。蔣幹中計,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蔡瑁張允本是惡,害人害己自作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