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淺評三國演義101
字數:2314 加入書籤
第八篇-三國演義話權臣
是非功過後人分2
除賊巧使美人計
王允好牌走臭棋-王允
1、司徒王允歸到府中,尋思今日席間之事,坐不安席。王允聽了貂蟬言語,納貂蟬於坐,叩頭便拜。
允跪而言曰:“百姓有倒懸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汝不能救也。賊臣董卓,將欲篡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今欲用“連環計”,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皆汝之力也。”
貂蟬曰:“大人勿憂。妾若不報大義,死於萬刃之下!”
2、除暴凶呂布助司徒一節。董卓遙見王允等各執寶劍立於殿門。
王允大呼曰:“反賊至此,武士何在?”兩旁轉出百餘人,持戟挺槊刺之。
王允命縛李儒赴市曹斬之,又將董卓屍首,號令通衢。允乃大犒軍士,設宴於都堂,召集眾官,酌酒稱慶。
正飲宴間,忽人報曰:“董卓暴屍於市,忽有一人伏其屍而大哭。”
允怒曰:“董卓伏誅,士民莫不稱賀。此何人獨敢哭耶?”遂喚武士:“與吾擒來!”須臾擒至。
眾官見之,無不驚駭:原來那人不是別人,乃侍中蔡邕也。
允叱曰:“董卓逆賊,今日伏誅,國之大幸。汝為漢臣,乃不為國慶,反為賊哭,何也?”
邕伏罪曰:“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肯背國而向卓?隻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自知罪大,願公見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續成漢史,以贖其辜,邕之幸也。”
眾官惜邕之才,皆力救之。太傅馬日磾亦密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若使續成漢史,誠為盛世。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殺之,恐失人望。”
允曰:“昔孝武不殺司馬遷,後使作史,遂致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運衰微,朝政錯亂,不可令佞臣執筆於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訕議也。”
日磾無言而退,私謂眾官曰:“王允其無後乎!善人,國之紀也;製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豈能久乎?”
當下王允不聽馬日磾之言,命將蔡邕下獄中縊死。一時士大夫聞者,盡為流涕。當時諸葛隆中臥,安肯輕身事亂臣。
3、且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逃居陝西,使人至長安上表求赦。
王允曰:“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
謀士賈詡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傕等然其說。
4、董卓餘黨李蒙、王方在城中為賊內應,偷開城門,四路賊軍一齊擁入。李傕、郭汜縱兵大掠。
獻帝倚樓問曰:“卿不候奏請,輒入長安,意欲何為?”
李傕、郭汜仰麵奏曰:“董太師乃陛下社稷之臣,無端被王允謀殺,臣等特來報仇,非敢造反。但見王允,臣便退兵。”
王允時在帝側,聞知此言,奏曰:“臣本為社稷計。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臣請下見二賊。”
王允自宣平門樓上跳下,大呼曰:“王允在此!”
李傕、郭汜拔劍叱曰:“董太師何罪而見殺?”
允曰:“董賊之罪,彌天亙地,不可勝言!受誅之日,長安士民,皆相慶賀,汝獨不聞乎?”
傕、汜曰:“太師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
王允大罵曰:“逆賊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二賊手起,把王允殺於樓下。
羅貫中寫出了,司徒巧施連環計;謀董卓呂布助司徒。王允大漢忠心耿耿之臣,誅殺董卓,有重複漢室之景象。然剛愎自用,視惡如仇。殺蔡邕,滅紀廢典;不赦四惡之罪,此無權謀也。當此時,王允有生殺予奪之權,如有宰相肚裏能撐船之氣魄,以天下蒼生為己念,忍一時之氣,重整朝綱,再興漢室,則中興之名臣,傳名千古。而我行我素,隨意獨斷,此書生之氣耳。一把好牌被王允打的稀爛,此臭棋簍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