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以燕王為首以諸王為5

字數:8055   加入書籤

A+A-


    可他的話,卻是說的清清楚
    朱棣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腦子裏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是
    朱元章的遺詔,在一天之後,也來到了北平城,朱棣接過遺詔,哆哆嗦嗦地拆開,上麵寫著:“朕受天命三十三年,憂危積心,日勤勉,務求為民造福,諸王臨國,母入沒有得到命令的人,按照命令行
    不存在
    朱棣一開始是不信的,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自己的父親為什麽會死,為什麽不讓自己的兒子們去參加葬禮,整個人就像是瘋了一樣,來回踱步,口中不停的喃喃自
    朱棣一屁股坐在地上,抬起頭來,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他哭著說道:“父皇為什麽說走就走,前幾天他還在罵我呢,前幾天他還在罵我
    ………………
    朱元章的死訊,也在北平城裏傳開了,包括甄武在內,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燕王府
    誰都知道,新的時代即將到
    可是王府裏卻是風平浪靜,什麽都沒有發生,朱棣和朱高熾兄弟三人,都是來祭奠朱元章
    在這段時間裏,隻有道衍進出過幾次,也沒人知道他說了什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一切都會風平浪靜的時候,朱棣卻在一個星期後,調集了整個皇城的禁衛軍,足足八千人,朝著應天府進
    八千鐵騎,輕裝簡從,沿著官路,一邊趕路,一邊向最近的地方補充物資,沒有絲毫的遮
    於是,朱棣的所作所為,迅速在南京城傳播開
    南京城,駙馬梅殷的府邸之中,梅殷在得知這件事後,憤怒的將那封信揉成一團,怒氣衝衝的說道:“如果你聽了我的勸告,也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明明是光明正大的一件事,為何要用這樣的方式,偏偏太孫聽從了黃子澄的胡說八道,說他精通禮儀,如果他真的懂禮儀,怎麽會讓皇帝陛下在棺木上呆了七天,然後急急忙忙的下葬?
    寧國公主麵色一變,“注意你的言辭,新帝已經登基,不要再叫你‘孫兒’”
    梅殷冷笑一聲:“可不是,他就是心急,怕自己登基晚了一日,口口聲聲說要守三年,卻也不肯大張旗鼓的為先皇送葬,假惺惺的在皇城中辦喪事,又有什麽意思?”
    梅殷之所以會如此憤怒,也不是沒有緣由的,說來也是,朱元章於5月十號去世,朱允炆跟齊泰、黃子澄商量了一下,就在5月十六號將朱元章草草安葬
    同一天,登基為帝,宣布大赦,下一年,定為建文年,在黃子澄等人的勸說下,“江山一日不能無君,朝政一日不能有”的勸說下,在皇城中痛哭流涕,服了三年的孝
    朱元章這位皇帝的葬禮,很快就結束
    跟朱元章為朱標操辦的喪事相比,那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慈眉善目的朱允炆,終於露出了自己的真麵
    但朱元章不止有一個孫子,他也有一個兒子,朱棣本想遵從朱元章的旨意,安安穩穩的留在自己的地盤上,但這也太過分了,所以朱棣才會不顧自己的旨意,前來討要一個解
    寧國公主雖然對於朱允炆在自己父王葬禮上所做的事情很是不滿,但也隻是歎息一聲,安慰梅殷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新帝不聽你的話,你發火也沒用,而且當年父皇離開時,還特地囑咐過你,讓你輔佐新帝,就算你心有不甘,總不能妄顧父皇之命”
    寧國公主頓了頓,又道:“再說了,每一個皇帝,都有自己的臣子,你身為陛下的寵兒,也要為陛下著想,陛下如此焦急,無非就是擔心我四”
    梅殷一聲歎
    皇城中,奉天殿內,徐缺正在閉關修
    朱允炆將齊泰和黃子澄叫了過來,神色焦急的問道:“現在燕王已經到了淮安,我該怎麽辦?”
    齊泰是應天舉中的狀元,現在是兵部左侍郎,但是很快就會被提拔為兵部尚書,朱允炆登基之後,立刻任命齊泰與黃子澄兩人為朝中大臣,齊泰也算是個人才,起碼比黃子澄要好得多,朱元章問他邊疆將軍,齊泰都能答得頭頭是道,朱元章問他邊疆地圖,齊泰還能從懷中掏出一本小冊子,將所有的地圖都整理了一
    要知道,這隻是一次隨機抽取,沒有任何準備,也正因為如此,朱元章才會如此重視齊泰,甚至在他去世之前,朱元章召授給朱允炆做顧命輔左,這樣一來,齊泰就可以說,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至於是不是空穴來風,那就不得而知
    至於黃子澄,他很早以前就被選中做了東宮的書童,以前做的事情,不是編撰,就是給朱允炆講課,不過,他深得朱允炆的器重,最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很有才
    在朱允炆要削藩之時,齊泰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是先把朱棣收拾了再說,還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是派軍隊駐紮在開平,同時將朱棣的軍隊全部調往邊境,這樣既能削弱朱棣的勢力,又能慢慢削弱他的勢
    如果朱允炆聽從齊泰的勸告,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情,可是朱允炆明顯更相信黃子澄這個陪讀老師,所以黃子澄提出了以弱勝強,以弱勝強的辦法,最終,朱棣在對付朱棣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反叛的準
    朱允炆身邊還有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方孝孺,雖然還沒到京,但方孝孺的名氣還是很大的,名叫周禮,號十族居
    齊泰和朱允炆聽到朱允炆的問話,還沒等齊泰回答,黃子澄已經站了起來,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他和朱允炆是朋友,自然不會客氣,“陛下,您可還記得,您曾經問過我,諸位諸侯的實力有多強?”
    朱允炆微微頷
    他想起了自己剛成為皇帝的孫子,麵對燕、晉兩位皇帝,心中有些沒底,於是問黃子澄:“諸位舅舅,諸位都是手握重兵的,萬一出了什麽事,該如何是好?”
    黃子澄胸有成竹地說道:“王爺隻有一支軍隊,隻能自保,一旦有什麽變故,六師叔就會出手,誰能擋得住?這七個國家,實力也不算弱,但最終都被滅掉實力有強有弱,順從與逆從也有區別!”
    言下之意,你們要是敢亂來,我一巴掌就能拍死你們,不足為
    也正因為如此,再加上黃子澄給了朱允炆信心,讓他在朱允炆麵前有了底氣,所以大家見麵的時候,都叫黃子澄黃先
    黃子澄其實並沒有將朱棣放在眼裏,但是黃子澄在給朱允炆講解漢朝七國的時候,卻忘記了還有一個叫做周亞夫的人,否則的話,他不可能完全忘記周亞夫的所作所
    齊泰聽不懂兩人的話,沉默了下
    黃子澄隨口道:“你可以通知京營,讓他們早作準備,派一人拿著先帝的聖旨,阻止他們,指責他們不遵守聖旨,讓他們知難而”
    朱允炆聞言大喜過望:“多虧了黃大人,否則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這件事,你說,我們應該把責任推給誰?其實我並不想在這個時候與四叔開戰,否則世人會怎麽看我,我還是推薦一位賢臣,勸說燕王回京,這樣大家都高”
    黃子澄想了
    齊泰上前一步,說道:“微臣代表陛下傳旨,所以我要親自去一”
    朱允炆大喜過望:“那就多謝齊侍郎了,若是這次任務成功,我會給你一個交代,讓你做兵部尚”
    “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朱允炆點了點頭,吩咐了幾句,這才吩咐下去,齊泰拿著朱元章留下的聖旨,帶著幾個士兵,馬不停蹄地趕往淮
    他其實是有點擔心的,生怕朱棣一個人在戰場上摸爬滾打,會不會聽他的話,到時候被他一劍劈成兩
    但當他撫摸著胸口的遺詔時,心中的擔憂頓時煙消雲
    似乎朱元章給了他一種很有魄力的感
    齊泰再次撫摸著手中的遺詔,目光淩厲,他就不信,朱棣真敢違抗朱元章的旨意!
    ………………
    寧王府,大
    自從朱權進入大寧之後,整個大寧就再也沒有了之前的混亂,蒙古人要麽遠走高飛,要麽向大明投降,形成了一條蒙古人的防禦線,而那些投降的蒙古人,雖然曾經被大明的邊境軍隊擊敗,但在大明軍隊的幫助下,實力卻是突飛猛進,特別是朵顏三衛的精銳騎
    再加上朱植在大寧的東麵,朱棣在西麵,朱權可以說是如魚得
    朱權在大寧的日子過得很滋潤,除了要和朱棣一起抽調兵馬,每天要掃蕩北邊的草原,給那些桀驁不馴的蒙古部族一個沉重的負
    對於李乘風來說,他隻需要鎮守邊關,監視蒙古人,那麽他便可以在自己的領地上過上平靜的生活,監視蒙古人,與他以前在皇宮中的生活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
    進入大寧,就像是魚躍龍
    不過,自從朱元璋去世的消息傳來之後,這位平日裏總是一副樂嗬嗬的樣子,興趣愛好也很多,可現在,他卻再也笑不出來了,再也笑不出來
    幾天下來,整個寧王府的氣氛都低沉了下
    可是,在得到朱棣率軍殺向應天府的消息後,朱權在寧王府中放聲大笑,笑得很開心,笑得很開心,甚至還有一絲讚賞之
    “老四,你膽子真大!”
    這個問題讓朱權的貼身侍女嚇了一跳,偷偷的看了朱權一
    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朱權的臉色又黑了下來,眼神裏閃過一抹異色,似乎在思考著什
    朱權已經二十一歲了,和朱允炆差不多大,他曾經對朱允炆的地位和地位很是眼紅,可是他知道自己的母親比他小,而他又是幾個哥哥中最小的一個,他雖然眼紅,卻也不敢奢望自己能坐上皇
    不過,朱元璋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雖然不能參加葬禮,但朱元璋還是被急匆匆的埋了,這讓李麻子很是不
    朱允炆這是急著要當皇帝啊?父皇在世的時候,對他如此的縱容,如此的疼愛,他怎麽會不感到愧疚,不會心碎?
    真是見鬼
    朱權覺得,如果他不是一個理智的人,他一定會率軍前往應天府,質問一下自己這個外甥,難道他平日裏的和藹可親,都是假的?父皇都把江山傳給他了,難道他還不願意為父皇舉辦一場盛大的葬禮?
    他的父親,就是洪武皇
    驅逐蒙古,複興中華,開創大明,這是何等的英
    別說是皇族皇帝,就算是普通人去世,他的後代也會有一個隆重的葬
    朱權心中的怒火越來越盛,他終於下定了決心,低聲對自己的貼身侍女說道:“傳令下去,讓他們把這件事鬧大,就說齊泰這條狗,為了不讓我們進京,不惜以此為借口,不讓我們去參加葬”
    近侍嚇了一
    “殿下,此事非同小可,請三”
    朱權掃了一眼自己的貼身侍女,微微搖了搖頭,斬釘截鐵的說道:“這你就不明白了,作為一個兒子,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為父親鳴不平,為他鳴不平,不值得!而且……”
    朱權停頓了一下,沉聲道:“我們是兄弟,無論誰來找我們的麻煩,我朱權總要為我們的四弟出頭,更何況,他還是我們最親愛的四”
    ………………
    朱元璋冊封的諸位王爺,包括開封周王、青州齊王、兗州魯王、遼東遼王、寧夏慶王、甘州肅王等等,都在爭論不
    朱棣一馬當先,其他幾位王爺也跟著附
    所有人都在咒罵齊泰這個老不死的,篡改遺詔,挑撥離間,有些人是真的傷心,有些人是真的想要參加葬禮,但是更多的人卻是覺得,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大了,而且,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這件事情,讓他們的封地和百姓,都要受朝廷的約束,享受不到任何的待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朝堂之上,而朝堂之上,也落在了齊泰的身上,此時,他正趕往淮
    齊泰一路快馬,最終把朱元璋堵在了淮安
    朱棣穿著一身白色的孝服,一根白色的絲帶在腰間飛舞,他麵色凝重的看著擋在自己麵前的齊泰,手中的馬鞭猛地一揮,厲聲喝道:“齊泰,你竟敢擋我!”
    “擋你去路的不是”
    齊泰麵無懼色,平靜的拿出了一道遺詔:“陛下擋住了燕王的去路,我倒是想問一句,陛下為何會跑到淮安來,而不是呆在自己的封地”
    朱棣勃然大怒,怒吼一聲:“混賬東西,竟敢打著我父親的旗號來對付我,你是不是覺得我的劍很難傷到你?”
    齊泰卻是麵色平靜,仿佛有一道聖旨在他的身上,他昂著頭,哈哈大笑道:“燕王的刀法,天下人都知道,我齊泰怎麽會不知道,陛下怎麽會不知道,現在你拿著這把劍來了,就算是殺了我齊泰,我齊泰也要問你,你為何要這麽做,難道是要造反不成?”
    “燕王,你能不能向我,向陛下,向所有人,向我,向我,向泰,向陛下,向所有人解釋一下,你不能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義氣,也不能認為那些義氣的義氣,會對你造成傷”齊泰昂首挺胸,聲音洪亮,就像是一個哪怕是死,也要問心無愧,要一個忠心耿耿的書
    甄武也是微微一愣,這小子果然有兩把刷子,據說是朱允炆的心腹,難怪朱允炆對他如此器重,先不說他的實力如何,光是這虛偽的外表,就足以糊弄朱允炆
    朱棣隻想知道,這把刀是不是鋒利?齊泰不但回答的犀利,而且還補充了一句,那就是朱棣如果不聽遺詔,胡作非為,那就是叛逆,一旦被天下人唾棄,朱棣刀再鋒利,也是無濟於事,將朱棣懟得說不出話
    朱高煦勃然大怒,破口大罵道:“媽的,老子懶得跟你廢話,趕緊給老子讓開,否則老子就讓人把你給宰了!”
    齊泰輕蔑的看了朱高煦一眼,讓朱高煦勃然大怒,朱高煦怒火中燒,正要衝上去,卻被朱高熾一把抓
    朱高熾看了一眼朱高煦,用眼神告訴朱高煦,讓他按照朱棣說的去
    朱高煦強忍著怒火,對朱棣道:“父皇,何必和他廢話,若是他擋在我們麵前,我們就殺了”
    朱棣無視了朱高煦的話,但是他也認為朱高煦說的在理,他惡狠狠的看向齊泰,沉聲道:“我再說一遍,你到底讓不讓?”
    齊泰搖了搖頭,“我也覺得,你還是不要做傻事”
    失策?
    誤會個
    朱棣這些年一直在軍中,經常帶兵打仗,哪裏有時間說這些廢話,立刻拔出了腰間的長
    甄武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朱棣身上,當朱棣拔出長劍的時候,他們立刻收回了目光,長劍出鞘,虎視眈眈的看向齊泰,隨時準備出
    這些邊軍,都是身經百戰之輩,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斬殺數百人,但是,他們的手中,卻是有著不少人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