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建文政府的新政策

字數:8016   加入書籤

A+A-


    當他們準備好的時候,就像是一片平靜的大海,突然掀起了驚濤駭浪,一往無前,朝著齊泰壓迫而
    齊泰胯下的戰馬,發出一聲驚恐的嘶鳴,情不自禁的後退,就連齊泰都是一陣手忙腳亂,但是齊泰卻是迅速的穩住了戰
    但即便如此,齊泰還是能感覺到對方身上散發出來的濃烈殺機,仔細一嗅,齊泰甚至能聞到一股淡淡的血腥
    他幾乎可以想象,自己會被這支軍隊踩成肉
    齊泰在心裏默默的念叨著,“子道:知者無畏,仁者無畏……”可是,齊泰卻覺得孔夫子的話還不夠,他立刻將自己的遺詔遞給了朱
    “燕王,就算你把我給殺了,你覺得你還能去南京城麽?
    朱棣嘿嘿一笑:“能不能找到,先把你給宰”
    說完,他便要下達進攻的命令,但關鍵時刻,道衍卻是第一次帶著朱棣快馬趕了過來,擋在了朱棣麵
    “王爺,心境平和,不可意氣用”道衍朝著朱棣搖了搖
    朱棣怒火中燒,無法冷
    一旁的道衍沉聲道:“殿下,你當真要豁出去了?難道要背負叛徒的罪名?就算你不怕,可是,你可曾想過,你一個不小心,你就會死在你的手裏?王妃怎麽辦,王孫會怎麽辦?大郡主現在也有了身孕,你真要眼睜睜看著她肚子裏的孩子死掉?”
    這一通語重心長的話語,一下子就把朱棣的火氣給壓了下去,朱棣想起徐妙雲,想起朱瞻基,想起朱玉英,想起這麽多燕王府裏的人,頓時像是被潑了一盆冷水,很快就恢複了平靜,他轉過身,掃視著周圍的士兵,一張張臉一一掃過,最終定格在甄武身
    這一刻,甄武的臉上沒有絲毫的畏懼,仿佛隻要朱棣一聲令下,他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也會毫不猶
    朱棣不知道的是,甄武卻是急得團團轉,雖然他不知道這件事在史書上有沒有記載,但他在軍中呆了這麽多年,很清楚這個時候衝進應天府,隻有死路一
    八千人在敵區,又沒有任何補給,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攻破皇城,將朱允炆斬殺,那就是死路一條,可問題是,就這麽幾個人,如何攻破皇城?京營中的那些人,可都不是省油的
    就算是衝進來,以他們的人數,也很難控製住局
    可是甄武又不能阻止朱棣,他不是朱棣的謀士,也不是和他一起商量軍事上的事情,如果他阻止的話,不但不會讓人覺得他有多大的能耐,對他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會讓人覺得他是個膽小
    這一點,但凡有經驗的人,都能看出端倪,而且他們也都像甄武那樣,拔出了長劍,等待朱棣的命
    他們應該是在等待道衍的出
    侍衛們都知道,這位老僧從來沒有跟著朱棣去過戰場,現在卻騎著馬匹趕了過來,要說一點用處都沒有,那是不可能
    但這老和尚的心性實在是太好了,如果不是關鍵時刻,甄武都要跟京營拚個你死我活
    朱棣定了定神,看到甄武的表情,心中一喜,果然是忠心耿耿的一家人,哪怕自己要和他們同歸於盡,這個女婿也沒有放棄,總算沒有讓自己的女兒白白嫁給自
    不過,回去之後,他要訓斥他一頓,他老婆懷孕了,他就不能為她著想嗎?
    此時道衍還在朱棣身旁勸說道:“陛下,新帝登基,萬眾矚目,我們沒有任何借口,也沒有任何借口,既然已經被人阻攔,又說出了新帝的旨意,情況對我們不利,還是先回北平”
    “可是朕是來為父王討個公道的,怎麽可能就這麽無聲無息的離”朱棣的語氣陡然提高了幾分,臉上滿是不
    道衍大師對朱高熾使了個眼色,然後退了出去,這件事情與他無關,因為他知道,這個時候,朱棣應該已經平靜下來,所以朱棣才會有一個清晰的決
    朱高熾心領神會,走上前去,說道:“父皇,兒臣也想為外公做主,可是新皇不讓我們去,我們也沒有辦法,不能違顧新皇的旨意,不如我們先回北平,和幾位叔伯商量一下,再向新皇請示”
    朱棣臉上的怒意更濃
    甄武也是恍然大悟,他跟了朱棣這麽久,對朱棣的性格和行事風格還是很了解的,甄武能感覺到,朱棣這是要退縮
    如今看朱棣的模樣,怕是要開始演戲
    果然……
    朱棣越想越氣,越想越氣,最後竟然放聲大哭,一副痛不欲生的樣子,身子一陣顫抖,然後仰天大吼:“父王,兒子無能,不能為你討個公道,你不要怪兒子,隻怪皇帝的旨意不能違”
    朱棣痛哭流涕,然後看向齊泰,怒氣衝衝地說道:“齊泰賊子,你篡改父皇的旨意,挑撥我們之間的關係,但是我朱棣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現在我侄兒登基為帝,若是他不讓我進京,我就回北平,但是齊泰,我朱棣定不會放過你”
    朱棣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繼續抽泣起來,“你幫我問問我的大侄子,他為什麽要聽一個卑鄙小人的話,將我父皇安葬,我們兄妹都願意在他登基之時,為他守住自己的封地,可是為什麽他就不能多留我父皇幾個月,等我父皇平定天下,我們就可以進京去見父皇”
    “如今,天人已去,我卻再也沒有機會見到我的父親,我這個做兒子的,辜負了他這麽多年來的栽培,我已經沒有臉再活在這個世界上”
    朱棣的語氣充滿了哀傷,他的演技很好,不僅僅是守衛軍,就連齊泰身邊的幾個士兵也被他的演技所打
    身為兒子,若是不能見到自己的父親,那將是他此生最大的遺
    甄武等人看到這一幕,紛紛大叫起來:“王爺,我們不能走,我們要帶你走,我們要問清楚,這是什麽意思,為什麽不讓你最後一次見到先皇,這是什麽道理?”
    他們的表情,就好像被人羞辱了一
    甄武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他一邊念著台詞,一邊騎著馬,昂首挺胸,這樣的表現,讓所有人都為之側
    朱棣看到這一幕,就罵甄武:“放肆,你這是要置朕於死地麽?我大外甥不肯讓我去,我這就回到北平去,你們若再鬧,我可不會放過你”
    甄武低著頭,低聲下氣的答應
    關童,譚淵,還有其他幾位統領,看到這一幕,都是一愣,旋即深吸了一口氣,心中將甄武罵了個狗血淋
    這特麽的也太坑爹了吧,大家都在說台詞,你特麽的還加戲幹
    這讓我們看起來很
    ………………
    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語,最後都是朱棣帶著他們,回到了北
    甄武在趕路的過程中,還抽空朝著應天府的方向看了一
    這是要趕盡殺絕
    就是不知道,他們的威脅,會不會刺激到朱允炆,讓他下定決心,除掉其他的藩
    斬草除根!
    必須削!
    齊泰看著朱棣整裝待發,整齊劃一的軍隊,心中一沉,朱棣是個練兵的好手,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說明這一點,而且朱棣跟隨的都是名將,都是在沙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他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軍隊,才能在沙場上立於不敗之地,這一點,朱棣這些年征戰沙場,每一次都是大獲全
    齊泰想起朱棣的淚水,扭頭看向周圍的士兵,他們都被一個皇子,在數萬士兵麵前毫無尊嚴的哭泣給震撼到
    他也有些感動,他沒有想到,堂堂朱棣,竟然會有如此厚顏無恥的一麵,不但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辯解,還要裝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齊泰相信,等他們回到自己的部下,隻要將今日之事傳開,就會有不少人對他的違抗旨意表示同情,而不是責
    畢竟是個孝
    百善孝是第一位
    孝子還能差到哪裏
    從古至今,大多數人都是對孝子比較寬容
    齊泰瞳孔一縮,看著那些轉身而去的士兵,他似乎能透過士兵,看到走在最前麵的朱
    這樣一位精明的皇子,又能放下身段,如果不削弱他的力量,對帝國來說,始終是個威
    這怎麽可以?
    齊泰正這麽想著,旁邊有人說道:“齊侍郎,我們要不要回去?”
    齊泰深呼吸一聲,點頭道:“我知道
    於是,所有人都紛紛動身,返回
    齊泰小心翼翼的收起了遺詔,撫摸著它,似乎是在請求它的幫助,他的意誌也變得更加堅
    ………………
    朱棣被齊泰趕走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其他幾位王爺的耳朵裏,不少王爺都發出了惋惜的聲音,有些人更是暗自覺得自己的四弟沒
    在他們看來,自己的侄子登上皇位,多少會讓他們有些不
    可是再怎麽不甘心,也沒辦法,朱允炆早就被冊封為皇孫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會繼承皇位,這是毋庸置疑的事
    朱棣挑起事端,他們也就是不爽的嗬斥齊泰幾句,以顯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覺得朱棣沒有別的打
    朱棣的強大,所有人都知
    如果說朱棣隻是為了給朱元璋一個交代,隻是為了孝順,那他們肯定不會相信,特別是周王,作為朱元璋的五兒子,他尚且如此,更別說朱棣
    周王的老丈人叫馮勝,當年朱元璋還活著的時候,他舍棄了自己的封地,跑到鳳陽去見馮勝,這讓朱元璋很是惱火,就下令將周王發配到雲南,但沒過多久,朱元璋就改變了主意,將周王發配到了南京,但朱元璋還是很生氣,足足等了兩年,才將周王發配到自己的地盤
    朱元璋在收拾拾藍玉的過程中,馮勝經常出入周王府,朱元璋對周王的所作所為很是忌憚,於是朱元璋下了狠心,在傅友德被處死之後,第二年又處死了馮勝,可見他對周王的感情是多麽的
    但是,似乎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這個時候,周王還在堅
    而朱允炆,則是因為其他幾位王爺的反對,讓他很是惱火,好在他阻止了最大的阻礙,讓朱允炆稍稍鬆了口
    朱允炆鬆了一口氣後,又有一種說不出的恥辱感,他服侍朱元璋已經六年了,這六年來,他從來沒有向任何人證明過自己的孫子是多麽的優秀,他的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奪回自己的一
    現在好不容易得到了,卻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有讓他忌憚的
    各路諸侯,對他來說,都是一根刺,一根又一根,讓他寢食難安,這天晚上,輾轉反側的朱允炆終於從床上爬了起來,走出了皇宮,望著天空中的繁星,心裏充滿了怨
    “我已經成為了大明的皇帝,成為了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皇帝,他們憑什麽可以為所欲為,要反抗就反抗,要為自己的子民送葬就行了,你們以為,你們可以任由那些曾經看不起我,無視我,對我不敬的人對我不屑一顧嗎?!“啊!”
    夜晚的風,帶著寒意,可就算是這樣,也都讓蘇銘內心那燃燒了多年的火焰,更為旺盛起
    但朱允炆也清楚,自己在朝堂上一無建樹,現在當務之急,還是要把這個位置穩固下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向所有人展示他有治理國家的能
    這事得找人幫
    第二日,朱允炆便有了行動,第一件事,就是將方孝孺從漢中府學學士的位置上調到京,擔任翰林學
    方孝孺是出了名的才華橫溢,為人正直,有“小韓愈”之稱,洪武時期,他屢次被舉薦做官,隻可惜,朱元璋並沒有重用他,朱元璋喜歡正直的人,便向朱允炆提起了方孝孺,並且明確地告訴朱允炆,方孝孺對朱允炆忠心耿耿,方孝孺的師父是宋濂,而宋濂又是朱標的師
    與此同時,朱允炆又將齊泰提升為大司馬,將黃子澄提升為大司馬,任命兩人為大司馬,共同參與朝中事
    而朱允炆在結束了朝會後,就將兩人叫到了奉天殿,商討著登基後,該如何著手處理這件事
    齊泰和黃子澄兩人都是一臉的興奮,如果是在以前,他們根本就沒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因為這是統治大明朝的大事,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整個國家,所以他們才會如此的興
    可偏偏,這兩個人對自己都很有信心,覺得自己是大明最有才幹的大臣,野心勃勃地要創造一個比洪武更輝煌的建文帝盛世,讓整個曆史長河都為之顫
    對於朱允炆的問題,黃子澄是有備而來的,從朱允炆還是太孫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利用朱允炆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的準
    “陛下,先皇在位的時候,頒布了許多嚴苛的法令,很多法令,都是文武百官所不能忍受的,微臣認為,陛下應該對這些法令進行一些改動,這樣才能讓文武百官對他忠心耿耿,等到朝堂和諧,文武百官,才能真正的將他發揚光大,讓他的名聲更加響”
    齊泰皺了皺眉頭,看著黃子澄,道:“王爺登基還不到一個月,就把先皇的法律給改了,這合適嗎?”
    這就是在否定朱元
    朱允炆心中一動,但又想起齊泰所說的話,又有些擔憂,不過轉念一想,還是笑著說道:“齊尚書,你也不能太過固執,新的律法修訂後,我就對外宣布,我曾請求過你,讓你更改,但並沒有立刻頒布,這樣就不會傷害到”
    黃子澄微笑著點了點頭,誇獎了一句,不過齊泰的眉頭卻是緊鎖了起來,這樣的行為,根本就是在自欺欺但他仔細一想,這件事對他來說也是好事,黃子澄說的也沒錯,這件事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收買人心的方法,先帝一直以來都很嚴厲,現在也到了實行寬鬆政策的時候了,於是便點了點
    於是,三人便在這本《大明律》中,不斷的尋找,不斷的修
    經過一番討論,三人選出了七十三條應該廢除的條例,並且認為必須廢除這兩條條例,並且決定,從現在開始,再也不會頒布這兩條條
    說到訓誡和告示,朱元璋建國之後,頒布了一部律法,但是律法中有很多漏洞,朱元璋就會用訓誡來彌補,而且朱元璋還會在律法中貼出一張告示,將告示寫在律法之中,這樣的話,就可以用律法來處理類似的案子
    後來《大明律》修改的時候,朱元璋貼出來的告示,都是重罪,很多人都吃盡了苦
    朱元璋最痛恨的就是這種人,他對官員的懲罰特別的嚴厲,他希望能夠用更嚴厲的刑罰來維護這個世界的和平,朱元璋並不擔心自己會找不到合適的人,因為他覺得這個世界上有的是人想要做官,如果做不到,那就把那些犯了錯的人抓起來審問,然後逼著他們幹活,然後處死,處死,吊死,或者放
    想想看,一個戴著鐵鏈的官吏,質問一個戴著鐵鏈的犯人,這樣的場麵,除了洪武時期,還從來沒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