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尋死當順從老農感慨多

字數:4256   加入書籤

A+A-


    群臣隊伍之末,跟著兩個不倫不類之
    一是渾身掉渣的老農,二是看管他的太
    兩人閑來無事,竟然大眼瞪小眼,誰也不肯服
    這老農倔強的不肯走動,隻想在這裏等候封賞,王承恩不放心,生怕他亂來,所以又配了個太監看住
    於是才有了這荒誕一
    隻是以死為諫的動靜鬧得太大,那老農也收了勝負欲,看向了鬧騰的朝臣
    不多時,憋出一句結論
    “這皇帝的朝堂,不就跟俺家宗族裏的鬧劇一樣嗎?俺記得族裏王寡婦同別人爭地的時候,也是撒潑打滾,尋死覓活的!”
    “噓!我的好祖宗,你可別多嘴啊,這朝堂之上豈是你我這種人可以發話的地方,快回來,大不了剛剛的比賽,算你贏好”
    “好”
    老農當即喜滋滋的收了言語,樂嗬的繼續等待起
    而那小太監見狀,總算鬆了口氣,腦袋裏便思索起了這老農的話
    他把這朝堂上的一切同老農所描繪的畫麵一比較,驚訝的發現,完全一致嘛!
    而在此時,那穩坐高台的新皇,總算是有了動
    他起身下台,隱隱有上前攙扶起楊所維的舉
    東林人士見了,紛紛笑逐顏
    成了,成了!這小皇帝果然沒見過世麵,被他們這一招給唬住
    那錢謙益更是嘴角上揚,喜不自
    遺旨這一招如此好使,證明這新皇不過是個愚忠之
    如此一來,阻撓礦商兩稅的辦法,不就多了嗎?
    不過這新皇也真會來事,此時上前攙扶起死諫的忠臣,他不僅不會被罵,還可以得一個愛臣的好名
    還是挺聰明的嘛!
    而跪倒在地的楊所維心中也樂開了
    這狠狠撞一下可是真疼啊,他就等著撞這一下,換來更多的榮華富貴咧!若新皇真來親扶自己,這份殊榮可就賺大
    也就在此時,諸葛亮已走到了他的近
    楊所維心跳加速,身子都輕了幾
    隻要新皇稍微攙扶他一下,他立馬起來等候封
    快來扶我啊,扶啊!
    可是他等待了幾息,卻不見新皇躬身,便不由自主的抬起頭來,連帶著還在他身旁,一手抓住他衣角的言官們也跟著抬頭,狐疑的看向新
    此時的諸葛亮到了幾人近前,隻是站著,一點也沒攙扶的意
    怪哉,這是想幹嘛?
    頂著數人疑惑的目光,諸葛亮用羽扇一點幾位言官拉扯住楊所維的手,
    “爾等盡可鬆手,此人之要求,吾平生未見,當滿”
    “咦!!”
    言官們聞言,大驚失色,竟不自覺的驚呼出
    而跪倒在地的楊所維聽了,渾身一哆嗦,腦海中隻冒出一句話
    這...這不對吧?
    至於周圍一眾文臣武將,一個個盡皆瞪大了雙眼,難以相信自己剛剛聽到的
    禮部的東林人士們,更是在心中驚
    皇上啊,您怎麽不按套路出牌啊!
    唯有藏在隊伍後頭的老農,尚未聽
    那老農詢問身旁的太監
    “俺讀書少,你給俺說說皇帝的話啥意思啊?”
    那太監也被嚇傻了,下意識的解釋
    “皇上的這話的意思是,像這種要求,他這輩子都沒見過,就讓他去吧!”
    老農一聽,罕見的咧嘴一笑,連連點頭稱讚
    “對了,對了,俺們族長也是如此對待那些求死的長舌婦們,真要讓她們去死啊,一個兩個都不敢動了!這皇帝,很聰明嘛!”
    這老農的話不知為何,仿佛具有某種魔力般,真就預言了這朝局上的情
    隻看那跪倒在地的楊所維鬆了枷鎖,無人再攔的時候,兩股戰戰,襠下濕潤,哪裏還有半點勇氣起身撞柱
    別說他了,就連跟在他身後的幾位言官,也是哆哆嗦嗦,再不敢抬頭望向新皇,生怕惹上事
    諸葛亮輕撫著羽扇,又低了低身子,詢問
    “楊所維,你怎麽不動啊?”
    那如利劍一般的眼神,瞬間刺入楊所維外表堅固,實則脆弱的偽裝之
    楊所維被盯得渾身發顫,嘴巴一張一合,半天才憋出一句話
    “啊...這...皇上,臣,臣剛剛隻是一時激動,才有此舉動...臣也是為了我大明好啊!”
    此言一出,那滿朝文武,一幹東林人士,紛紛偃旗息
    有道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
    楊所維這一鬆口,就是泄了眾人的
    沒了這份骨氣,哪個言官還敢上前妄言,甚至不少人都在與那楊所維撇清幹係,生怕他的血濺到自
    而此時的諸葛亮收回了放在楊所維身上的眼神,又將它投到了禮部一邊,又
    “還有哪一位想要以死相逼的,我絕不阻”
    這駭人的眼神一投去,東林人士猶如遇上天敵一般,個個低頭垂目,沉默不語,哪裏還有半點先前的傲
    就連那領袖錢謙益,也在此時眼觀鼻,鼻觀心,如老僧入定般,裝傻充愣了起
    眼看再無一人有所舉動,諸葛亮終於收了一切笑意,顯露出肅穆本
    他緩步回了龍台上,羽扇揮舞,再指那詔書
    “王承恩,速領人將此偽詔書焚之,以絕禍”
    “遵旨!”
    王承恩可不會像那些東林人士般,拖拖拉拉,不肯用
    而等到詔書被撿走焚燒,諸葛亮這才捎帶威嚴
    “以開國之詔,號後世之法度,本就大若真從之,朝令夕改,隻在須彌之間上法者,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從古至今,更未有自古不變之今朝國家衰敗,邊關敵擾,法度更當改革,怎又生得如此鬧劇?
    況且停宗族之俸祿挽救百姓,乃是無奈之若百姓亡,國家皆太祖英明神武,怎會下此昏詔?此等詔書,必然為假,爾等不辯真偽,竟還要以死相逼?”
    禮部的東林黨人聞言,個個嚇得麵無血色,當即膝蓋一軟,盡皆下跪求饒
    “臣等不敢,臣等一時被那老農蒙蔽,這才信以為真,求皇上恕”
    至於那楊所維,早就是叩拜不起,哪敢再多說半句
    此刻在台上的新皇,哪裏還是什麽十六歲的少年天子,陡然變成了經曆朝局多年的深謀之
    舉手投足便已掌控了局勢,根本不被任何流言蜚語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