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季晦感信任八陣顯一角

字數:5679   加入書籤

A+A-


    冷冬蕭瑟,印照著一位老者的背影愈顯憔
    他自落了馬車,便步履蹣跚的向前走著,多有孱弱之
    這時候有好友見之,當即靠近來問
    “季晦,往日見你,從來也是精神飽滿,怎麽今日如此憔”
    韓爌從旁處靠近,伸手攙扶起了自己這位好友
    劉一燝字季晦,但已經有許多年未曾有人這樣稱呼自己了,因為敢用表字稱呼他的人,多已逝
    所以他對韓爌,多有親
    “我也不瞞你,乃是那侵田案處處碰壁,到處都有意外和黑想我一尚書親自出馬都難以查明真相,可見其中水有多”
    “那些事我也有所耳聞,我不知底細,但也能勸慰你一句,盡可相信新”
    韓爌頗為自信
    劉一燝也樂了,反問
    “你剛來時,不是質疑過新皇的嗎?怎麽這會功夫,反倒相信新皇了?”
    韓爌老臉一紅,趕忙解釋
    “你不也是?說實話,還不是看新皇年輕嘛!可是這幾天我看過新皇批注的奏章以後,早已經改觀新皇批注簡潔明了,處事雷厲風行,有這樣的後盾在,縱然那些宵小之輩有再多手段,你也無後顧之憂啊!”
    聽了老友這番話,劉一燝心中激
    是啊,這位新皇最大的優點,便是對臣子的鼎力相
    從給自己指示到下放尚方寶劍,都是在表達他對劉一燝的支
    哪怕自己做不好,也斷然不會出現嶽飛慘遭背刺的悲
    想到此處,劉一燝信心倍增,遂大步入殿,等候了起
    早朝如約而至,文武百官各自入列,商議新一批的事
    劉一燝由於懷有心事,對其他的事情都不太關
    也就兵部那邊有一點關於陝西流民作亂的消息值得注意,其他的倒也普
    而在此時,也不知是哪位臣子提及,早朝的話題忽然就轉到三司會審上
    劉一燝精神一肅,忙走出隊列,施禮
    “臣刑部尚書劉一燝叩見皇上,吾皇萬歲...”
    “劉一燝不必多禮,虛假推諉之禮以後盡可免,你且說說昨日三司會審的事”
    “昨日三司會審雖有成果,然而還有諸多疑點撲朔迷離,故此臣暫停了會審,希望能找出更多證據,以還各方一個公”
    “嗯...”
    位於龍台上的新皇聽了報告,尚在思索,可有人的嘴卻停不住
    成國公朱純臣當即出列,施禮開口
    “皇上,這刑部之事本由不得臣插嘴,然而事關皇上家事,臣又不得不說上兩昨日三司會審,公堂之上,那地主陳氏早已經認罪,李家村人也認定是他作亂,與他人無
    就連三司之中的其他兩司,都認為案件已水落石出,唯獨我們的劉大人不這麽認為,還要再可惜啊,臣聽說今早那陳氏暴斃,這案件恐怕難審”
    簡單一番話,頓時叫滿朝文武議論紛
    即便是諸葛亮,也眉頭微皺,開口問
    “那陳氏,死了?是何原因?”
    劉一燝已被這番話激得滿頭大汗,心慌不已,忙拱手
    “回皇上,那陳氏的確意外身今早仵作已經驗屍,初步判定,是突發惡疾而亡...”
    話音剛落,那朱純臣便忍不住的再次譏諷
    “突發惡疾?想來是有獄卒虐待犯人,這才有意外的吧?我說劉大人啊,你連自己手下人都管不好,真是叫人發笑啊!”
    “我...”
    劉一燝有口難辯,畢竟人就是死在他的刑部,再怎麽狡辯也無
    朝堂之上立馬有禦史出列,抨擊劉一燝
    “皇上,刑部尚書劉一燝管理不當,使得重要犯人意外身死,臣以為當革去他刑部尚書之職,再尋一明臣主持此”
    對於禦史來說,這可是表現的大好機會,自然是不會放過
    至於其他朝臣,則都在觀望之中,未曾有一人附
    即便如此,劉一燝的壓力亦是倍
    他無奈抬頭,剛想要辯駁一番,卻聽到了新皇猶如仙音的回
    “臨陣換將,實乃大忌,即便是公審亦人有挫折,事有反複,此乃天劉一燝仍任刑部尚書,主審此案,隻不過朝會結束後,你須得來文華殿再向我匯報一”
    諸葛亮輕撫羽扇,給出了自己的決
    台下的劉一燝心中一暖,鼻尖一酸,捎帶哭腔
    “謝皇上信任,臣必準時到”
    說罷,當行大禮,以表心中感
    果然啊,他與韓爌都未看錯人,新皇的確是值得信任之君呐!
    而那朱純臣眼看計謀又未達到,心中怨恨更
    這個毛孩子,怎麽就不上鉤呢?
    他偷偷的瞪了一眼台上的新皇,卻也隻能忍了下
    朝會很快就被其他議題所代替,半個時辰後,才算結
    劉一燝當即趕往文華殿等候,很快便迎來了新
    兩人沒有多少廢話,劉一燝上交自己新寫的奏章後,便在一旁等候了起來,
    諸葛亮粗略看了一遍,心裏有數以後,詢問
    “從證詞看來,周鑒隻有受指使之罪,而那地主陳氏才是罪魁禍首,是否?”
    “回皇上,是然而這份決斷莫說老臣不信,就是同審的百姓也難可是證人證據盡皆被破壞,臣以為,破局之法隻在那劫掠李家村的匪徒身他們出現的太巧妙,必同周鑒有勾若能抓捕匪首作為人證,必能破局!”
    劉一燝不再隱瞞,將自己的想法盡數說
    但在一番話的最後,他的語氣卻有衰
    諸葛亮有所察覺,遂問
    “你前半句斬釘截鐵,怎麽一提到匪徒二字,就弱了氣勢呢?”
    劉一燝苦笑一番,道出原因
    “回皇上,衛所兵勇糜爛,臣已向您奏那一日李家村遭遇,二十五人抓捕九人,竟然被對方全身而退雖說以步對騎,天然有劣然而他們甲胄齊全,又有村落地勢優勢,卻還是落敗,根本無
    刑部捕快平常對付平頭百姓尚可,對付此等大盜無異於自取其”
    這番話,說是匯報,其實也是倒苦
    劉一燝心有怨氣,要是那群兵勇擋住了劫匪,不就可以保全郭氏,解決整個侵田案了嗎?
    然而他沒想到,新皇卻說了句非常奇怪的
    “以步抗騎,未必盡”
    但隨後他便扯開了話題,一針見血
    “你是想要錦衣衛助你?”
    “是,臣正是想要錦衣衛健兒相助,以便抓捕那劫匪!最好有身手矯健之人相助!”
    諸葛亮點點頭,當即召來王承恩詢問
    “大內以及錦衣衛中,可有人身手矯健,可助劉一燝捉拿匪徒?”
    王承恩思索一番,回答
    “回皇上,錦衣衛目前留在京城內,且身手上佳的第一人當屬副指揮使丁還有一人,臣也想舉薦,名為方正化,他也有功夫在身,且名頭不小...隻是他乃是太”
    諸葛亮也知道王承恩說這話的意思,自己不用太監之事宮內盡知,他能舉薦說明此人確實有幾分能
    既如此,他也不會否決,當即
    “在我這裏,舉賢不分出身,不必有所顧慮,便由這兩人各領五十錦衣衛交予劉一燝你指揮,務必將那匪徒抓捕歸”
    “是!”
    劉一燝信心倍增,這些定要抓捕那劫匪歸
    至於如何找到那劫匪,他倒是不擔
    劫匪既為劫匪,斷然不會隻幹一票便
    再加上這是京畿地區,守備力量還算強,打不過,上報總及
    昨日劉一燝便已經得到消息,這夥劫匪自擄掠了李家村後,正往北方前
    其中匪首,便是官府抓捕多年而不得的大盜關翩
    如今得新皇鼎力相助,隻要錦衣衛趕上,必能擒之!
    劉一燝信心又滿,正要離
    卻發現自家新皇也取了一方絹布,以及數個小冊,也要出
    那一方絹布之上,更是繪滿了各種圖
    乍看之下,隻覺得雜亂無章,可是耐心觀看,便能看得出這圖案更像是某種陣
    他便忍不住問
    “皇上,這是何物啊?”
    “噢,此物我也無意隱瞞,此乃我這幾日之小作,名為八陣衛所兵勇糜爛,我有心重振,故此繪今日我也要出這宮門,前去檢閱一番衛所,挑選合適兵將操練此”
    新皇語氣平淡的說著,像是在介紹一件極為簡單的東西
    可這番話落在劉一燝耳邊,卻猶如驚
    什麽!新皇竟然還想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