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春耕詳談事但求無遺漏
字數:4806 加入書籤
一句我已有對策,著實把三位老成持重的輔臣嚇得不
這些事情就算是放在早年大明國力強盛時,也不好對付,怎麽眼下皇上卻信誓旦旦,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呢?
而且這時候他們才漸漸意識到一件事
那便是從前的皇上,都是垂詢問策,請臣屬出謀劃策
但現在的天子,卻比他們還有主意,最為關鍵的是,這些主意往往都是...對
眼下看皇上如此表象,幾人也不敢多說什
諸葛亮也料到了三人會有此神態,當即解釋
“諸事雖繁雜,卻有便捷解決之道,明日早朝時,我自會在群臣麵前再次垂詢,屆時再商議也無古人雲,農時不可今年更是如此,若是再晚些耕種,定然影響各地農民一年收成,朝廷出力輔助百姓耕種,實乃必然”
三人見皇上都已經這樣說了,便把注意力放在手上的草稿上
同往日一樣,此草稿亦是文風簡潔,條理清晰之
三人稍微一看,便知道了皇上的想
這想法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對於京營一方,由他們出人力,差遣士卒分批往京畿,山東,河南部分地區幫助百姓耕種,運水,並且按幫助麵積獎勵,與軍功同論!
同樣的,如果要實施這一策略,勢必需要記錄外出人員,輔助計算耕種麵積,統計上報朝廷之文官輔助,否則虛報假報之事必然層出不
這就涉及到了此草稿所述的另外一部分,那就是調集翰林院,國子監,各級禦史,以及朝廷上下閑職之官吏,讓識字之人跟隨著大軍,分批趕往各處進行收集記錄之工作,也有考核獎
雙管齊下,自然能保證獎勵不出錯,百姓也能減輕壓力之效
而李國普在看到這一草稿以後,腦海中便有一道驚雷炸響,感到了深深的震
這倒不是因為這份草稿的工整而震撼,畢竟他已經看多次,而是因為另外一件事
他抬起頭來,發覺身旁的其他兩位輔臣也被震住
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官吏身
此等草案,若是放在天啟朝想要施行,那無異於癡人說
有魏忠賢在,再加上閹黨貪墨,且黨派中並無能統兵之人,他們能控製住京營的將士,不讓他們作亂都謝天謝地
可是放在當下,情況就不一樣
如今京營已被大換血,留下來的人盡皆受過篩選,且戰戰兢兢都不希望自己被淘汰,自然敢於用
況且輔助播種還算是軍功,想來將士們也是願意接受
而文官這一邊,就更不必說
自從上一回皇上親自審理各級奏章,無論戶部,兵部,禮部,甚至是工部,他都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以後,絕大部分官吏都不敢再造次
試想一下,頂頭上司比你還懂事情的流程,應做的事情,你還敢亂來嗎?
“皇上他不會一開始就是為了這件事情,才清掃政局的吧?”
李國普的腦海中,又一念頭一閃而過,隨後又趕緊否決了
若真是如此,那這位少年也未免太可怕了
盡管心中震撼,然而深諳人心的李國普一眼便看出了各種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還是人!
最基礎的便是將與官之見要配合行動,這就很考驗指揮者的能力
要知道大明以文為重,對於武夫多為貶
偏偏武夫都是有脾氣的,也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頗為不
平日裏雙方隔開還好,眼下居然要組合在一起行事,隻怕又要生出無數事情
還有就是大明的士兵,平日裏在百姓口中的風評就不算
在他們眼中,基本上同強盜土匪一流,也沒什麽區
眼下忽然要這麽一批人幫助自己耕地,這心裏不得擔心
要知道這可是要命的事情,萬一出了紕漏,糧食種不出來,這一年就白幹
這時候諸葛亮也看到了三位大臣的遲疑,他也知道此事許多詳細商議,當即說
“若有疑慮,但說無妨!李愛卿,你來說”
“是...皇上既然這樣說了,那老臣也就直說”
李國普被幹脆點名,心裏也打鼓,人都喜歡好話,所以他在挑刺以前,先掃了掃皇帝的神
一發覺皇帝並無任何不滿,並且隱隱有期待之神色時,這鬼精的老頭才慢吞吞
“稟皇上,將相和從來都是世間美談,隻是據老臣觀察,許多文官瞧不上武將,武將也不屑於文本次一起行動,恐有變故啊!”
“嗯,看法很好,繼續”
諸葛亮聽得李國普提建議,也肅穆起來,收了扇子,取了紙筆,默默記錄起
李國普見之,愈發輕鬆,繼續說
“這雙方矛盾,僅為一點,百姓是否接受,才是重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耕假手於他人,哪怕是從旁輔助,農民們也會有所顧畢竟萬一出了事情,真正吃虧的可是他”
“這也需要注意,我會調整一二還有嗎?”
“回皇上,老臣暫時就想到這”
李國普作揖後退,他已經說的夠多了,也得把機會留給其他兩
相對於李國普在具體事務上的建議,韓爌考慮的更多是人心上的,他也上前,直言
“稟皇上,臣以為還有一大問題需要解”
“愛卿請直”
“是!臣以為,此次下派官吏輔助春耕,還需要解決不少官員心理的問我不知兩位同僚是否有,單就我個人而論,年少時聽那一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那是最多的!如今百官已登天子堂,又讓他們回田舍,恐有人消極怠慢...”
諸葛亮聞言,亦是眼前一亮,不吝誇讚
“韓學士所言甚妙,連我也未曾考慮此事也需要多加考慮才是!”
“皇上過譽了!”
“還有嗎?”
“...”
此次垂詢時間甚久,一談就是大半天,直到夜幕降臨,耗費不少紙張以後,三位輔臣這才滿懷期待的離開,臉上盡是信心滿滿之
隻是他們不知,等他們走遠以後,王承恩端著茶水送來,卻發覺皇上愁眉緊
他道了一聲奇怪,疑惑
“皇上,老奴見三位大人離去時輕鬆自然,想來事情應當是解決了,怎得您還是如此惆悵呢?”
諸葛亮本在思考,完善心中計策,被這樣一問,倒也一
片刻後,則啞然失
他放下手中事務,接過茶水,輕笑
“為將者當有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之心,我自然不能表現出惆悵模樣,否則上下皆慌,事情必然難”
王承恩這才恍然大悟,誇讚
“皇上真乃明君,要是老奴遇到事情,可沒皇上那麽鎮定啊!”
諸葛亮聽了此話,看了王承恩一眼,提點
“溜須拍馬之語,盡可少”
“是...老奴隻是做個比喻...比喻”
王承恩尷尬笑道,一時手足無措起
幸好諸葛亮並無苛責之心,又寬慰
“哈哈,承恩不必驚慌,我並無責難之茶很好,且下去休息”
“謝皇”
王承恩這才捧了茶水退下,心中暗探伴君如伴虎
待得文華殿內隻留諸葛亮一人時,他才喃喃自語
“陝西這邊用此法...先帝...您可別怪罪我啊!”
說完以後,臉上露出些許笑意,才將又一條計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