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事多錢卻少謀定方後動

字數:4113   加入書籤

A+A-


    三月二十五日,本該是春意盎然的京城,大地卻不過剛剛萌出春意,乍暖還寒時,百官卻早早的趕至宮門口等待早
    百官或多或少,皆已經從各種渠道,聽說今日早朝非比尋常,各種重大事情,皆要在此議論,於是大家早早的就在宮門外等候,生怕因遲到被責
    隻不過有心人皆可注意到,各部除開侍郎以上官吏,盡皆滿臉愁容,一片苦澀之
    若有心問之,自可輕易得到答
    從前當官兒,雖錢少,但也可以懈怠應對可本朝當官,不僅錢少,如今事情也不能清閑起
    原本就有京官考核,如今還要碰上皇上審核,再加上近日的京營嚴查,三合之下,無人膽敢懈
    如今有事情交予他們手上,他們都是快速完成,生怕延誤時間,牽連自
    若是高官們尚可,畢竟俸祿也多些,自然不會多說什
    可是對於這一眾五六品小官來說,那心裏可就苦
    大明俸祿本就少,如今事還忙,這般苦日子何時才能到頭呢?
    偏偏他們這些官吏還不敢多說什麽,因為若是上詔告於天子,不提天子答不答應,隔壁督察院那是第一個不答
    那些禦史看到此等出彩的機會,定會猛參上書
    如此一來,小官們也唯有幾聲苦笑
    隻是誰都清楚,如此高壓卻不得釋放,終不得長
    時間一長,稍有鬆懈,被窮苦壓抑久了的小官,必然貪得更
    畢竟在其他時代,官員吃不飽是笑話,在大明卻是現實
    “嗡!”
    卻在此時,漆紅的宮門發出微顫聲,緩緩打開
    侍衛們早已舉著火把,將通道照亮,引官員們入
    大家輕車熟路,直奔皇極殿而
    剛到地方,不少官吏就在暗暗慶幸自己早到一步,因為皇帝早已經靜候多
    百官當即分成兩列,早朝按部就班的開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王承恩原本機械式的宣讀聲,今日也變得有些不一樣起來,顯得有些亢
    而隨著他的宣讀,像是早已經準備多時的內閣輔臣,精神抖擻的韓爌從隊列中走出,這一開口,就給稍有起床氣的百官隊列中,丟去了一個重磅炸
    “啟奏皇上,今年春日遲至,且春雨稀少,各地早有官員上奏,今年收成恐受影老臣鬥膽請奏,希望能下派京營將士輔助百姓春”
    百官們聽了這話,自然暗暗吃
    衛所軍製有效以前,的確是上陣即士卒,卸甲即農夫的,隻是動用京營輔助百姓春耕,實乃首
    可不等百官多說什麽,另外一個內閣輔臣,兼任戶部尚書的李國普也已經出列,附和
    “臣附議,並且臣還提議,要下派幹吏,閑官等文”
    談及此處,他頓了頓,語氣加重
    “包括翰林院,國子監等後備文官,皆可下派,為京營將士春耕麵積清算,紀錄,最後計算成軍功,獎賞京營將同樣的,下派文官等也有相應的考核獎”
    此言一出,當真是捅了馬蜂
    殿內殿外,不少人都開始議論起
    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許多官吏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犯錯就是了,所以在初聽韓閣老提議時,心中並無懼
    可是李國普所言一出,大家就坐不住
    誠如先前所言,小官們俸祿本來就少,如今卻還要想農民一樣,下地幹
    雖說不是直接幹農活,但那種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感覺,可不好受啊!
    不少人臉上都顯示出了難為之色,有一人更是徑直出列,開口反對
    “啟稟皇上,此事斷然不官員和將士皆有職責在身,輕易不可離崗,否則起步亂套?再者此次行動必然耗費不少錢糧,國庫如今空虛,恐難以支”
    此人雖然出列反駁,卻不敢直言自己的心聲,隻能換個理
    然而他並不知道,昨夜諸葛亮早已同內閣三位輔臣商議完全,李國普更是胸有成竹的回答
    “錢糧之事,趙大人不必擔京營改製以後,人數已經從原先的十多萬人被大幅度裁剪到了四萬五千人,算上皇上組建之新軍,總計不過五萬精這滅兵省將,光是省下來的軍餉都足矣支撐此次軍功獎賞,根本不需要國庫額外調撥糧食!”
    “這...”
    這位趙大人也是吃了個啞巴虧,他本來是工部一郎中,自然不知兵部之
    雖說也曾聽聞京營削減人員的厲害,但沒想到居然到了如此地
    從十幾萬降低至五萬人...這倒是省下了一大筆
    隻是如此少的兵員,皇上就不怕自身實力孱弱,反生其他禍患嗎?
    但眼下他可沒時間考慮那麽多,連忙拱手
    “是下官唐突了,還請皇上責”
    “無”
    諸葛亮終於開口,讓百官精神一震,這才是勝負手啊!
    隻可惜這一手,卻要讓百官失望
    “不瞞諸位愛卿,本次春耕之提議,乃我之建幾位內閣輔臣隻是聽我之命,向百官解釋罷”
    “啊...”
    百官們自然吃驚,但也很快的冷靜下
    此等大事若無皇帝授意,幾位閣老恐怕也不敢亂提
    這也是進入內閣的好處了,許多事情都是皇帝預先同內閣商議,再同百官議
    如此一來,事情就已經謀定了大半,即便有官吏出言反對,那也無濟於事
    這也是內閣閣老們權力愈發壯大,甚至可以壓製六部,讓皇帝更加得心應手,統禦百官的原因所
    於是此事,就這般暫定了下來,具體細節和命令,都得等下朝以後,各部籌
    特別是調撥文官的人員,恐怕少不了一陣推
    畢竟沒有誰願意奔走四方,去幹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在此議題結束以後,有一人終於等到機會,趕忙站了出來,拱手
    “臣兵部尚書申用懋啟奏陛下,遼東總督袁崇煥二度啟書送至兵部,言之要裁撤各地總兵,皮島總兵毛文龍亦是遣新數封前來,直言深受總督之如何決斷,還請皇上定”
    百官聞言,各自精神一
    他們心裏清楚,本次早朝的重頭戲來了!
    前線不穩,同室操戈,這可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啊!
    那皇上,又該如何決斷呢?
    百官望向高台上的少年天子,不由得隱隱期待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