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貪財的宋獻策
字數:3590 加入書籤
李倧自從來到大明京城,朝廷立刻給予了極高的待遇,一般他國使臣居住的兵部會同館顯然不合適,李標作為內閣首輔當即劃撥了一座豪華宅院供其居
自從建奴入侵朝鮮以後,李倧還是第一次睡上一個安穩
超高的接待規格,讓他對明朝會給予幫助這件事有著十足的信
結果他連續等了十多天也沒有等到明朝皇帝的接見,便開始有些惶惶不可終日,開始四處打
可他每次帶著錢財禮物,偷偷拜訪內閣大臣都被拒之門外,倒是一些小官門房會偷偷的告知一些門路,比如字畫或者古董行以雅
可照著做了以後,撒出去了大筆的銀錢,卻沒有任何的消息,所有人似乎都統一了口徑,近日朝廷忙於賑災,需要過些時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在李倧到達的當天,這件事就在朝會議論
當時,兵部是堅決反對在這種時刻援助朝鮮
以溫體仁為首的一部分官員則是早就有了私下交流,同樣不支持援助朝
在這種情況下崇禎即便是想要試一試皮島是否會聽從調令也沒有合適的借口,現在他對皮島的不滿情緒已經越來越重,尤其是神兵坊的新式武器有了進展後,這種情緒更加嚴
由於整個廷議的走向不在崇禎的期望之內,便當場表示這件事再議,隨後便沒了下
要說崇禎這麽做也是沒錯,因為他不信李倧會不去走動關係,隻要有幾個分量重的大臣幫助說話,他便可以有發揮空
結果李倧的行為經過王承恩傳到崇禎耳朵裏後,大為惱火,他想不通這個廢物竟然花了許多錢隻為了打探消
這日,崇禎正躺在搖椅上閉目養神,四名妙齡少女正給他做著全身按摩,有人按腿,有人按
即便他是出了名的節儉,可皇帝畢竟是皇帝,該有的享受其實一點也不
“王大伴啊,李倧那邊有動作了麽?”
王承恩雙手放在身前,右手抓著左手的手腕,躬身道:“還沒有,自從上次打探消息以後,便每日躲在會館不曾出過”
“嗯,也不知道這個李倧是真傻還是裝傻,他自己不努力,難道全靠朕?”
顯然,此時的崇禎對李倧已經有了很大的不
王承恩臊眉耷眼的說道:“朝鮮當慣了屬國,視大明為父,和民間的不孝子一樣,早就習慣了遇事不決找父親撐”
崇禎睜開眼,看了一眼王承恩,隨即又閉上了眼神道:“你又沒做過人父,不會懂的,親子做了任何錯事,當爹的都會全力以赴的幫助,可這介於利益認來的假子乃至是看門狗,豈能和親子相提並論,不爭氣就算了,有奶便是娘的玩”
這話某種程度上已經有了一些人身攻擊,可說的也都是實話,王承恩並不惱怒,隻是陪著笑道:“陛下聖”
另一邊,一直在會館賞花遛鳥,無聊便尋找自己王後妃子作樂的李倧已經有些樂不思蜀了,他的想法很簡單,反正自己來了,大明就得管,最近忙就忙唄,自己活的開心就
這日,正在院中與妃子們嬉鬧,玩著捉迷藏的遊戲,正遮住雙眼到處摸亂跑的妃子時,李倧就聽門外一陣喧嘩,頓時眉頭一皺,興致大
這段時間,他把自己關在會館裏,仿佛又回到了朝鮮一般,在這個小世界裏他依然是那個說一不二的
這種心態讓他有些暴露本性,此時被擾了興致的他怒氣衝衝的就往外
好在是妃子們趕緊圍上來勸阻,也不知道是誰說了一句,‘這裏畢竟是大明,多一事不如少一’這才幡然想起這不是他可以作威作福的朝
心中怒氣雖然壓了下來,可對於外麵的事情依然是有些好奇,便來到了大門
此時,門口的侍衛們正押著一個‘東西’,姑且將其稱之為‘東西
李倧小心的看過去,這‘東西’獐頭鼠目,三分像猴,七分像鬼,仔細去看才發現這竟然是個人!
“你是人?”
李倧用的是漢語,其實這話已經帶有很強的侮辱性了,可那人卻並不理會這些,反倒是打量了一番李倧的衣著後才說道:“你是朝鮮國王對吧!”
李倧被問的一愣,點頭道:“沒錯,孤便”
那人和李倧對上了話,侍衛們手上的力氣便小了許多,讓二人的對話更順暢一
“我有辦法幫助你,讓我進去,這裏不是說話的地”
這種要求讓李倧有些不悅,一來是這人說話滿是不耐煩,二來是自己好歹也是一國國王,你這鬼東西張嘴閉嘴的就能幫我,真當我不要麵子的麽!
就在李倧已經沒了興趣,想要返回院子的時候,就聽那人又道:“你就不想知道為什麽你來了半月有餘,卻毫無消息麽?你什麽都不做讓別人把飯喂到你的嘴裏不成?”
那人顯然是有些急了,一句句話猶如連珠炮一樣的向外突
而這些話卻全部說進了李倧的心坎,於是趕緊讓人將其放下,這下他才看出,這人的身高竟是和他差不多,不需要和其他明朝人一樣仰視說話,本能的多了些親
這人被放下後,撇著嘴,拍打著身上的灰塵,李倧也不介意,而是客氣的說道:“不知先生高姓大名,還請先生教我,我們進去詳”
要說朝鮮和日本一樣都是深受中原文化的洗禮,尤其是中原的各種話本和小說,習慣性的將眼前這人當做了隱士高
那人也不客氣,隻是略一拱手,說了三個字“宋獻”隨即背著手便走進了大
與此同時,一名路過的商販,剛才還慢悠悠的走著,在李倧進了院子以後立刻加快了步伐離開
進了院子,宋獻策便說道:“如我所料不錯,王上在前些日子拜訪官員時,他們一定是三緘其口,以各種理由推脫,是也不是?”
“是啊!不瞞先生,明朝的官員胃口是真的大,結果花費了許多銀兩卻沒有得到有用的消”
李倧話中全是對明朝官員的不
宋先生聳聳肩不屑地說道:“官員三緘其口,乃是必然,我大明京城廠衛遍布,他們豈敢多說半個字?”
“先生,那孤應當如何?”
此時的李倧終於問出了一個有建設性意見的
哪知宋獻策卻不回答了,而是伸出了三根手指,說道:“三百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