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獻策五百兩
字數:3540 加入書籤
“三百兩!”
李倧聽罷,頓時氣結,恨不得將眼前這鬼東西一刀殺
可他也是病急亂投醫,死馬當活馬醫,咬著牙讓下人拿來了三百
收了錢,宋獻策這才說道:“王上可知如今能幫助貴國的隻有一人,便是皮島劉”
李倧默不作聲,這是廢話,他當然知道,而且還親自去求過,結果沒啥
宋獻策繼續說道:“然皮島之軍與其他明軍不同,此前京畿危急,皮島軍擊退建奴卻不進京,已然有擁兵自重之嫌,此時朝廷與皮島軍處於一種微妙之關係,朝廷擔心失去這一強大戰力,皮島也不想孤立無援,若是出了調令,皮島不從,請問朝廷顏麵何”
李倧不說話了,這些東西他哪裏想得
隨即宋獻策繼續說道:“可皮島軍不出,朝鮮便難以光複,因此,王上要做的有兩件”
“請先生明言,孤要做哪兩件事?”
“五百兩!”
在宋獻策說出新的報價單時,李倧感覺自己的火氣已經衝出了天靈蓋,可他卻不得不忍
隨著五百兩再次放到宋獻策的手上,這才繼續說道:“想必王上此前去過皮”
“沒錯,可連島都沒上”一說到這裏,李倧就鬱
“哈哈哈哈!”
宋獻策笑了,笑的有些放肆,李倧的臉色越來越差,好在宋獻策笑了幾聲就停了下來,繼續說了起
“皮島軍戰力之強冠絕天下,可王上以何許諾?才能讓其心動?難道隻有微言大義?”
這話就是直接的嘲諷,你李倧以為朝鮮是明朝的屬國,人家皮島軍就要救你?天真!
剛才也和你說了,皮島和朝廷已經是很緊張和微妙的關係了,你卻不想出血就讓人出兵,簡直是可笑,可笑至
此時的李倧慢慢的回過味來,一拍大腿有些懊惱的說道:“要是這樣,當初劉老六為什麽不直說?卻讓我兩名大臣在朝鮮組織反抗,又讓我來此求取調令!”
“嗯?”這話讓宋獻策心中一驚,沒想到這次來竟是有著意外收獲,急忙問道:“王上,你說的兩名大臣是何意?”
李倧也是被憋悶壞了,此時有人可以說話,便將當日劉逸跟他說的話又複述了一
聽完當初劉逸的安排,宋獻策在心中推演了一下,頓時心中大驚,他沒想到這劉逸要比他想象的更加高深莫
這種計劃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布局,李倧來京城所遭受的事情,八成也有劉逸的影子在其中,而這並不是讓朝廷不出調令,而是拖延一些時間,當兩顆棋子成長起來,出兵與否全在皮島自己掌
他努力的平靜自己的心情,對李倧說道:“既如此,那便是最好,皮島劉將軍顯然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眼下王上要做兩件事,第一件就是拜訪內閣大臣,而且不要跟過去一樣私下裏進行,而是要大張旗鼓,讓所有人都知”
“這!這有些不妥吧!”
所謂的拜訪,實際上就是賄賂,這種事情怎麽能明目張膽的進行呢?
可宋獻策卻道:“王上忘了剛才的話了麽?京城之中廠衛遍布,你以為朝廷不知道你做的所有事情?大張旗鼓的送禮,內閣大臣才敢收,然後如實匯報即可,可若是私下裏交易,事情就變了性”
“原來如此!怪不得孤前些日子去拜訪內閣大臣,紛紛被”
李倧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第一次感受到什麽是智商上的降維打擊,相比於朝鮮王庭的那點權謀鬥爭,明朝更像是一種讓官僚仰望卻不敢觸摸的禁
可宋獻策的話還沒說完,刺激也在依然繼續
“皮島出兵,絕不是一紙調令的事情,那隻是表麵上的一個體麵,骨子裏麵卻是王上需要讓皮島看到出兵的好”
“好處?什麽好處?難道要我把半壁江山都給他麽?”
宋獻策聽罷笑而不
看宋獻策不置可否,李倧有些不確定了他有些懷疑難道,自己真的要將半壁江山都拱手相讓?
他不甘心,也不情願,隨即又想起了宋獻策剛才話中的其他內
“先生,難道一個體麵還不夠,或者孤不要體麵還不行麽?”
話說到了這裏,也充分的顯示出李倧的小家子氣,他已經開始盤算講價的事情
走內閣大臣的路子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就能解決的,皮島更是一隻填不飽的老虎,他希望用小錢辦大事,至少也是能夠省下來一
宋獻策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鄙夷,這種人終其一生也就是在朝鮮那一畝三分地能有點作為
“做好一件事,麵子裏子都要做的漂亮,在下言盡於此,一切是否采納,還需要王上自行斟”
說罷轉身便走,李倧趕緊拉住宋獻策道:“先生大才,孤的遇先生,乃是天賜,還請先生不棄,必以國相待之!”
對於李倧的拉攏,宋獻策險些笑出聲來,他真的不理解這個人怎麽就那麽大的臉!
還國相,你的國在哪呢?還不願意放棄半壁江山,你的江山又在誰的手裏,一個亡國之君,還那麽小氣,做著什麽春秋大夢,讓自己去幫他,自己看起來像是沙嗶麽?
心中雖然這樣想,嘴上卻說道:“王上不要心急,宋某之言是否應驗,還需要時日,若是在下所言無用,豈不是讓王上失望?”
說罷趕緊走出了會館,淹沒於人群,隻留下剛反應過來的李倧,什麽應驗,能說出剛才那些話的人怎麽可能不是人才,就算說的不準,那分析的頭頭是道,留下來也是好的,可現在已經晚了,茫茫人海宋獻策不出現,他又去哪裏
而此時,兩份記錄詳盡的密報已經送到了崇禎的桌案上,一份是宋獻策如何進入會館,與李倧說了些什麽,一份是進入會館以後都說了些什
崇禎看過之後,也是大為驚奇,轉頭問道:“王大伴,這宋獻策是個人才!朝廷為何沒有征用?”
“回稟陛下,此人曾經參加過科舉,學識淵博,素有才名,尤精通“術數”,春闈時由於其過於醜陋,被主考官趕出,後以“術士”為生,長期雲遊四方,為人占卜吉凶禍”
聽罷崇禎一拍桌案,怒道:“胡鬧!朝廷選拔人才豈能因為相貌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