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鳥盡弓藏
字數:5310 加入書籤
民豐八年五月底,張向陽在與官軍相持了大半年後,終於選擇撤
手下將領們不由茫然:“不打京師了嗎?那我們去哪?”
張向陽指了指南方道:“向南,去荊襄,那裏民眾富裕,有吃不完的糧我們先拿下荊襄作為中轉,然後再經白郡轉向蘇中地區,最後再北上殺入京”
為什麽要向南?因為北方已經搶不到糧食西北、中州已被他和周異龍、甘百草等人禍害得不成樣子,燕北去年遭遇月霜入侵,沒個一兩年時間恢複不了元膠東就更不用說了,這幾年就一直沒消停
唯有燕南、遼州兩地好一但遼州偏遠苦寒,本身就沒什麽油水,而且隔得那麽遠,他帶著二十萬大軍也飛不過至於燕南,有劉發守著弘陽,他同樣過不更何況朝廷去年先後征集三十萬大軍,官府在燕南又是征兵又是征糧的,此時的燕南比經受戰亂的燕北也好不到哪
南方則不相對北方來說,南方還算安雖然也有匪患,比如他的手下敗將甘百草就曾南下荊襄,禍害白東南宋寧也占據了春湖和南嶺,數次擊敗官兵,入侵郡湖陽、荊襄等地相繼出現動亂,但這些都隻是零星分布,且大多不成氣朝廷甚至都沒派大軍前去鎮壓,隻讓各地郡守自行募兵圍
張向陽原本不想去南方,一心想要攻下京城,推翻大蘇的統可惜劉發這老匹夫把忍者神功修煉到了極致,他被堵在弘陽大半年時間,卻是不得寸如今糧食將近,隻得撤往南
不過,他堅信自己一定會再打回來總有一天,他會親手將大蘇王朝送入墳墓!
然而,劉發又豈會輕易放他張向陽剛一撤軍,劉發立刻向張向陽的大軍發動了突
要說張向陽也不是易與之輩,既然決定撤走,自然不可能沒有防他早已安排精銳的士卒斷後,就防著官軍追
可張向陽有一點卻沒想到,他手下的士卒被劉發堵在弘陽大半年時間,士氣早已用盡,加上軍中缺糧,此刻人心離散,哪還有昔日的昂揚鬥誌?
相反,官軍被劉發圈禁了那麽久,每日隻在軍營中訓練,早已憋得快發瘋這一出來,卻是個個有如打了雞血一般,渾身都是此消彼漲之下張向陽留下斷後的軍隊自是一觸即
民豐八年五月底,劉發在與張向陽對峙半年多後,趁張向陽糧盡撤退之際,發動突襲,大破賊
張向陽沒想到自己敗得那麽猶記得去年時,他是何等的意氣風發,擊敗號稱帝國名將的蘇延,攻克咽喉關,旋即率領二十萬的大軍席卷整個中州,官軍望風披靡,四方震動,寰宇俱驚!
然而,不過半年多時間,形勢便逆轉過之前他是如何追著官軍打的,現在官軍就如何追著他
劉發那老匹夫更是親自騎馬執矛,率領大軍在後麵窮追猛可憐張向陽本還想逃向南方,可惜劉發看著年逾六旬,頭發花白,卻老當益壯,勇猛不遜少年,竟是跟在他屁股後麵一口氣追殺了兩百多
張向陽被追得亡魂大冒,最後什麽也顧不上了,拋下所有人奮力逃竄,連頭盔都跑不見二十萬大軍也一朝潰等逃出咽喉關,劉發已停止追擊,張向陽仍不管不顧地向西又逃出一百多裏,這才心有餘悸地停清點士卒,身邊已隻剩下區區數十數日後,有心腹嫡係陸續逃亡而來,這才又漸漸收攏得數千士
是役,劉發大破張向陽二十萬大軍,盡複中州之地,並重奪咽喉
消息傳回京城,從百官而黎民,無不歡欣雀躍,手舞足然而,白無畏卻並沒有過多的歡喜,隻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而
既然張向陽二十萬大軍已滅,中州和京城的危機已經解除,那麽,他一直忍著的這口惡氣也終於可以吐出來
於是,他立刻下旨,將劉發和大軍召
且說劉發一口氣追出兩百多裏,手下也追不動於是便在咽喉關停了下來,等後麵的大軍陸續到來後,劉發隻休整了一日,便準備一鼓作氣,殺出關去,將張向陽徹底消不料,皇帝白無畏卻突然八百裏加急傳來聖旨,命副將董賢帶兵兩萬駐守咽喉關,主將劉發則率領主力大軍立即返回京城,不得有誤!
在白無畏看來,張向陽之亂已平,有董賢在足以處理好後續的事當務之急是將劉發召回京城,然後解去他的兵若再讓他這般打下去,不等反賊攻入京城,朝廷卻要先垮
劉發不知皇帝為何突然要這般緊急地召自己回去,坐失消滅張向陽的大好良但聖意不可違,無奈之下隻得接旨將咽喉關交給副將董賢,自己則率領大軍返回京
臨走前,劉發諄諄告誡副將董賢,一定要趁勝追擊,抓住張向陽,切不可給對方以喘息之機!
董賢答然而等劉發走後,董賢便將老將軍的話拋之腦換做是大勝之前,董賢對張向陽自然十分畏懼;然而現在張向陽已被擊敗,董賢對之卻是輕蔑之
如今的張向陽,已和普通的山賊草寇沒什麽區別,隻帶著數千殘部逃回西北老家治中而董賢手握兩萬大軍,又有雄關為恃,根本沒把張向陽放在眼
劉發回京後,皇帝率領文武大臣出城十裏相劉發心中十分感動,有心想問皇帝為何這般著急把自己和大軍召回,但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這話如何問得出口?
等回城後,白無畏對劉發依然極盡禮遇,不僅邀之同車,還封劉發為鎮北侯,官升太尉,其他將士按功勞大小也各有升職和賞
三軍將士得知後頓時歡聲雷動,齊呼萬
然而劉發卻心中猛然一驚:太尉名義上是三軍最高統帥,卻隻是虛職,並無實作為此次平定張氏之亂的最大功臣,自己名義上升官了,實際上卻被解除了兵
皇上為什麽要這樣做?如今天下紛亂,海內動蕩不安,他剛剛戰勝了張向陽,難道不應該繼續執掌大軍,誅賊討逆,廓清宇內嗎?怎麽反而解他兵權,將他閑置?
然而從始至終,皇帝都未向他作出任何解
朕堂堂天子,做什麽決定難道還需要向別人解釋嗎?哼,真是可笑!
之後,白無畏讓五萬大軍留守京城,另外三萬大軍則分別由三位將軍率領,分赴太行、膠東、西州等地剿同時,白無畏下旨,允許幾人在各地自行募兵,各地需向大軍提供糧
白無畏說過,所有背叛他的人都得死!各地跳出來造反的家夥有負皇恩,之前劉發與張向陽對峙,他不好出兵也就罷如今張向陽已滅,皇帝如何還忍得?所以立即下旨,命各地郡守、將軍自行剿滅叛賊,朝廷也第一時間派出大軍,重點剿除太行秦狼、膠東徐娘、西州周異龍等聲勢較大的反
至於劉發,或許白無畏冤枉了他,但如今帝國動蕩不安,各地反賊四起,大軍怎能長期握於一人之手?誰能擔保他不會起異心?
況且,與張向陽對峙期間,劉發不止一次違逆上意,當日皇帝派去的傳旨太監對劉發可沒少詆毀,最後更是說出了誅心之白無畏雖然當場將心腹太監亂棍打殺,但心中卻對劉發猜忌甚深,隻不過之前礙於形勢,一直隱忍不發而
所以,張向陽敗退西北後,白無畏便立即將劉發召回,升之為太尉,把他高高地供起,卻剝奪了他的軍權,把之架
直到這時,政治上一點也不敏感的劉發才真正看明白皇帝的心他怎麽也沒想到,自己一心為國,為皇帝盡忠,白無畏卻根本不信任
不過老將軍心中對皇帝還抱著一絲幻想,所以他決定再試探一下皇帝——他以年邁多病為由向皇帝請辭,請求回老家安度晚年,從此含飴弄孫,不再插手政
白無畏看著頭發斑白、滿鬢風霜的劉發,心中有那麽一瞬間也萌生出了一絲悔意——自己是不是太多疑了?劉發對自己、對朝廷還是忠心的,此番又取得大勝,挽救了京師和帝自己這般對他,是不是過於刻薄寡恩了些?
然而,這種念頭才剛閃現便又立刻被他掐滅,隨後他再次堅定下臣子的一切均是皇帝賜他雖然解除了劉發的軍權,但賜他侯爵,又封他為太尉,並未有絲毫薄待,若劉發心存怨望,便證明他確實有異那樣的話就更應該解除他的兵權,以除隱患
所以,他連假意挽留一下都沒有,直接便應允了劉發的請
劉發頓時如遭雷他本隻是試探一下,盡管心中早已有所猜測,但卻還抱有一絲幻此刻見皇帝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一時間仿佛瞬間蒼老了十多
他自問對皇上忠心耿耿,此次肩負重任對陣張向陽,無時不記著臨行前皇上對他的囑數月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為了陛下、為了大蘇,他頂著巨大的壓力,不顧中州百姓的死活,與張向陽死磕,終於將對方熬死,一戰而破賊人二十萬大軍!
可陛下為什麽要這般對他啊!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麽?最後竟落得這般下場?
古人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如今飛鳥尚未射盡,狡兔仍未死絕,皇帝就要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了嗎——何至於此啊!
劉發跪伏於地,一時間老淚縱橫,卻是哽咽難言:“老臣就此拜別陛下,唯願陛下龍體康健,國泰民豐,江山永固,從此萬萬年!”
民豐八年六月,大蘇老將劉發在戰勝張向陽二十萬大軍後,辭去太尉之職,離開京城,返回老當日,除昔日的一名舊友外,朝中百官竟無一人相劉發淒涼離開京白無畏聽聞之後,這才放
作為武將,劉發本就不得文官大佬們的歡心;加上情商低下、政治敏感性不高,劉發在朝中並沒什麽朋若非如此,當初他第一次圍剿張向陽時,也就不會被人當成替罪羊押解京城
所以說,白無畏猜忌這樣一個對他赤膽忠心的老將軍真的沒有必可惜,白無畏並不這樣
白無畏覺得自己去除了帝國的又一隱患,接下來隻要剿滅各地叛逆,便能重新恢複秩序,再創輝
然而白無畏卻沒想過,先是蘇延、秦槍,如今又是劉發,大蘇的中流砥柱、國之良將或死或走,一旦大廈將傾,還有誰能力挽狂瀾,扭轉乾坤?
劉發告老後,白無畏給幾位將領下了死命令,務必在今年之內消滅秦狼、徐娘、周異龍等各地叛臨行前,他甚至向各將領暗授機宜:所有參與反叛的人,凡執迷不悟不肯投降者,一律格殺勿這些人既然選擇從逆,便不再是他的子民——既然他們負他在先,便不要怪他不仁在後
宋寧因為投身到了山南王沙木麾下,不在此次朝廷大軍圍剿之列,反而加官進爵,出任鹽海郡守,受封孟陽所以說,宋寧當日選擇向沙木投靠效忠是多麽英明的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