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請長公主研磨
字數:4028 加入書籤
事實上,春秋夜宴聚集了都中最有才氣天之驕子,本事非同小
但是,此刻的下方眾人,也是心中清
那怕是自己寫的再好,今年今夜恐怕也不能夠奪
雖然說趙寧的詩詞算不得什麽千古名詞,但也可成一段千古風流佳
至少從立意上麵來說,他們就輸了太多
正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家有好狗門不
春秋夜宴的大公主都說話了,眾人怎敢說
趙寧坐在位置上麵,聽著下麵眾人對於其他詩詞的品評,卻從未涉及自己的詩
便是心中清楚,這些人不是心中不想不願評論自己的詩詞,而是貴人當前,不敢吭
李正此時也改變態度,正在笑著對身旁的儒家大人說話:“而今看來,他的確是有幾分本事”
聽了李正的話語,旁邊的幾個人也是神態莫名,眼中閃爍一抹亮
不一會兒,春秋夜宴也已至尾
好的佳作,陸續被眾人傳頌,風靡一
然卻沒有再次出現趙寧所作詩詞那般露骨和諂媚討好的好詩
也沒有出現如趙寧那般,作詩之後,一鳴驚人,令人難以忘
忽然,坐在幕簾後麵的安樂長公主看向下麵的眾人,道:“集會可有作序?”
聽見安樂長公主的詢問,眾人麵麵相覷,後才見一人出來說:“回大公主,今日並未作序總”
安樂長公主倒也是笑了起來,說:“哦?既然如此,那就讓趙寧來寫吧!”
一時間,眾人臉色複雜,立刻就笑了起來,等著看趙寧的笑
集會作序可不是寫作諂媚詩詞可以比擬,那種難度是極高
往日集會作序,那都是德高望重的春秋大儒才有資格前來作
今日安樂長公主因趙寧的諂媚詩詞,心中愉悅,便是破例給了趙寧一次機
隻要趙寧所寫的不差,那麽趙寧今夜過後,名震都中,應當不難
趙寧見到眾人投來關注的眸光,也是臉色淡然,從容應答:“大公主抬愛,寧豈敢不從乎?來人,筆墨紙硯伺”
此刻的趙寧居高臨下,不可退卻半
宛如人行至峽穀溝壑處,左右都是險境,隻有步伐從容,一往無前,才可通達彼
坐在下麵的謝芸,搖頭放下手中酒杯,心中沉思:“諂媚詩詞,雖可堪入眼,倒也無甚讓人新奇的地而今作序,捧在高處,摔下來也就越”
這時候,林黛玉也是看向趙寧:“姐夫,這次作序當真艱難,若是太差,隻恐前功盡棄”
迎春更是笑說道:“夫君才學驚人,作序也必定不”
旁邊的惜春也是點了點頭:“二姐夫七步成詩,區區集會作序,又算得了什麽呢?”
片刻之後,探春開始看向趙寧:“二姐夫,才學驚人……”
趙寧站姿筆挺,體內的春秋神卷顫抖,再次召喚曆史人
之前積累下來的春秋氣,便是為了此刻的隨機應
古人言:“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
未來萬物都處在變化當
人不能夠預測未來的每一刻發生的事
儲蓄春秋氣的必要性,就體現在這一
遇到難關和過不去的坎,便可拿出來,化險為夷,逢凶化
忽然間,腦海中的春秋神卷顫抖
一尊千古聖賢像是感到了什麽,扭頭看了看趙
然後,微微一笑,踏入曆史長河之上,飛入趙寧的腦海當
等筆墨紙硯準備妥帖之後,趙寧所在的地方,一位位儒家大佬們此時卻已然起身,眼眸盯著這邊,打算看看趙寧的手
商榮今日也在此地集會,當日那些知道趙寧才學的學官們也有前
隻是他們被夫子下了閉口令,無法對外人演說趙寧的恐
不然的話,隻怕今日的趙寧還未出手,便可震驚天
商榮望著趙寧,心中沉思:“莫非他還能夠做出名動千秋的斐然文章不成?”
就在眾人沉吟時,趙寧已然消化掉那人的思緒,再次獲得了一個天
見趙寧回頭,看向安樂長公主所在的位置,拱手道:“請長公主換紙”
安樂長公主一臉的疑惑,隔著幕簾望著站在外麵的趙寧,道一聲:“上等的宣紙、狼毫筆你不要,你要什麽紙筆?”
趙寧臉色從容,淡然自如地說著:“回長公主,我要鼠須筆和蠶繭紙,非二者不可作另我還有一個不情之”
安樂長公主今日心情頗為的高興,也對趙寧頗為的賞識,便是笑說:“你這作序還非得要這般講究?你若是還有什麽請求,一並都說了,免得到時候三番四次的提要”
趙寧笑了笑:“我除了這鼠須筆和蠶繭紙之外,我還想要請長公主替我研”
一旁的貌美宮女聞言立刻厲聲叱責趙寧道:“趙寧,你好大的膽子,你竟然敢讓長公主為伱研磨,當真是不成體統!”
便是下麵坐著的眾人也是吃了一
甚至於很多人都不自覺地站了起來,眸光不可思議地盯著趙寧,仿佛在看一個狂傲天下的狂徒,不知死活的狂
就連迎春、黛玉、惜春、探春等人的臉上也是流露出一抹擔憂之
讓皇帝的姐姐,大周天下的長公主為自己研磨,隻怕真是膽大包天的狂
一時間,之前還在譏諷趙寧,認為趙寧是一個阿諛小人的人物,再次被打
此刻,他們看不懂趙寧了,無法理解趙寧的思
迎春更是回憶著之前與趙寧之間對話,呢喃著:“是啊,自己恐怕從未懂過”
安樂長公主沉默片刻後,才說道:“我答應不過,你若是寫的不好,我就命人砍了你的腦袋,你可敢拿著你的命來賭?”
皇家威嚴,不容輕
便是安樂長公主因為之前趙寧的討好,心中高興,卻也知道自己的那個皇帝弟弟的霸
一旦知道此事,恐怕趙寧會倒大黴
唯有趙寧名震天下,方可高枕無
趙寧淡然一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
常人怕死,我卻獨不怕死
生老病死,我都
但我更怕,待我將來死時,不能夠名垂青史,千古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