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長公主研磨趙寧作序

字數:4261   加入書籤

A+A-


    春秋夜
    眾人便是陡然叱喝趙寧,發出自己的聲
    隨著安樂長公主的話語落地,場內頓時就安靜了下
    那謝芸拿捏著手中的酒杯,心潮澎湃,看向趙寧,一刻鍾也不挪開自己的眼眸:“趙寧,你到底是在自尋死路,還是真的有把握?”
    黛玉擔心地看向迎春道:“迎春姐姐,姐夫可真有把握?這作序可不是兒
    況且詩詞之道與作序完全是兩碼事兒,乃是不同的領
    而且還要以書法作序,著實太難”
    惜春亦是看向迎春,問:“迎春姐姐,你可曾見到過夫君練習過作序?”
    與黛玉不同,惜春與探春曾經親眼見識過趙寧的書法,所以,心中便是對趙寧的書法沒有任何的疑問之
    但是,作序這方麵的才能,她們之前並未見到過趙寧展露
    故而她們心中隱約雷鳴,為趙寧擔
    探春亦是沉默,看向迎
    唯獨迎春臉色從容鎮定地說道:“我相信他!我相信夫君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
    雖然迎春與趙寧相處的時日較為短暫,但是趙寧留給迎春最深的印象便是謀而後動,絕非是那等表現出來的狂傲孟浪,不知死活的狂
    一個隱藏在小醜瘋子麵皮之下的是一顆冷靜到令人顫抖和害怕的魂
    聽見迎春的話語,桃花亦是說著:“林姑娘,惜春姑娘,探春姑娘,大夫人,老爺不會沒有把握
    我跟隨老爺數月有餘,伺候左右,深知老爺的脾
    若是沒有萬全的把握,他都不會如此作為”
    下一刻,就見到安樂長公主走出幕簾,臉色帶著麵紗,使得眾人瞧不出她的真容,但是,婀娜的身段,苗條的身姿,宛如美女蛇一樣,無時無刻不在述說著一種獨特的女性魅
    待安樂長公主走到趙寧身旁時,便是落在旁邊的位置,伸出那膚如凝脂,好似白玉的手臂,五根青蔥玉指,便是打算去拿起案頭的墨
    忽然遠處一個宮中的女使,看向安樂長公主,說:“長公主,不可啊!
    他隻是一介無名之輩,狂生孟浪,不知道天高地厚,口出狂
    長公主萬不可聽信此人的言語啊!”
    安樂長公主作為皇帝的姐姐,本身就具備了權威和身
    在都中的達官顯貴們眼中,更是頂天立地的大人
    而今這個大人物竟然要為趙寧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研
    若是傳揚出去,豈不是丟了皇家的麵子?
    若是皇帝震怒下來,安樂長公主不會有什麽事情,隻怕這些身旁跟隨出來的女使們就要倒黴
    豈料安樂長公主聞言臉色不動,隻是看了一眼閉目養身,神態怡然的趙寧,心中充滿了一種獨特的情緒,伸出手來,示意她心意已決,女使不要再說話
    見到安樂長公主做出決定,那女使再也不敢吭聲,反而是一臉怨毒的望著趙寧,心中沉思:“好個大膽狂生,如此不知死活,若是無法做出璀璨文章,就等著人頭落地吧你!”
    坐在下麵的李正也是一個頭兩個大,額頭很疼地看向趙寧,說道:“好不容易才得來的一個讀書人種子,莫非就要這般斷送了前途和命數?
    唉,當初要是早知如此的話,我是斷然不會同意這一門婚事兒
    若是他死了,我那女兒豈不是年紀輕輕就要守活寡了?”
    聽著李正的話語,眾人亦是沉默,紛紛勸說李正要放寬心才
    李正聞言也是愣神,唉聲歎息地說著:“唉!”
    此刻的安樂長公主已然將硯台裏麵的墨水給調配好
    下麵的文人墨客們眼熱無
    讓大周天下的長公主研磨墨水,這可是捅破天的事
    便是曆朝曆代的史書上麵,也找不到幾個有趙寧如此狂傲的讀書
    稱一聲千古,道一聲無
    說趙家公子舉世無雙,也是不為過
    若是他們能夠享受此等殊榮,必定也能夠名垂青史,如趙寧一般視死如
    有人捶胸頓足:“唉,悔不當初,為何我就想不到這一點呢?”
    也有人譏諷趙寧:“趙寧小兒,不自量力,自尋死”
    更有人歎息:“可惜了這等貌美少年郎了!”
    趙寧則是心外無物,沉入心神,揣摩王羲
    待有了把握之後,趙寧才微微地睜開雙眸,端起酒杯,一飲而
    心中有了醉醺醺的酒意,完美契合當初王羲之寫作時的狀態,方才準備寫作符合當下春秋夜宴的序
    心神圓滿,遂人神合一,不分彼
    此刻,他就是書聖王羲,書聖王羲就是
    當趙寧起筆的時候,便是要道盡整個千古行書的無上巔峰!
    他手執鼠須筆,在蠶繭紙上麵書寫:
    太康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神京山陰之曲池,修禊事
    群賢畢至,少長鹹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注,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古人雲:“死生亦大”
    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嚐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
    這一刻的趙寧完美將王羲之寫作《蘭亭集序》的巔峰狀態複刻了出
    唯有那一刻的王羲之才是最巔峰的王羲
    那怕是後來的王羲之數次臨摹自己所寫的《蘭亭集序》,也無法達到那種巔峰和高
    自己寫的東西,自己未來再寫,竟然還寫不出
    所以,《蘭亭集序》乃是王羲之的巔峰之作,並非虛
    也應了那一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