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北定中原
字數:2809 加入書籤
霹靂十九年,三月。江南的三月風景尤美,揚州城內城外各種花朵競相開放,處處花團錦簇,細長的柳枝在微風中搖曳,仿佛青煙嫋嫋。正是這獨特而迷人的景致,才有“煙花三月下揚州”此等佳句的誕生。歐陽軒揉了揉鬆惺的眼睛,將手中的公函遞給身邊的幕僚長夏小根。眼見後者匆匆走出房門,他從書桌前站立起來,轉頭望著窗外的美景,伸了個懶腰,又長長籲了口氣。他近段時日以來事務尤其繁忙,每每視房外的桃紅柳綠為無物,今日事務稍為閑暇,才得以有片刻閑情逸誌駐足欣賞。
按照和議的約定,蒙元政權應在霹靂十八年底前撤離漢地,但真金的皇位大典之後,忽必烈的病情愈加嚴重,無法承受寒冬中的車馬勞頓,為此真金向霹靂軍提出暫緩撤出漢地。對於蒙元政權延遲撤離漢地的要求,霹靂軍高層產生了不同的意見,有人義憤填膺要以雷霆之勢擊滅元軍;有的認為韃子背信棄義乃是常事,不可相信,主張斷絕一切往來;還有人認為蒙元可能在蘊釀陰謀,采取拖延之計是為了爭取時間。歐陽軒並不同意以上說法,在他看來真金剛登大位便逼其北撤,可能導致路途中忽必烈病重氣絕。一旦如此真金極可能與霹靂軍魚死網破,因為其不為父複仇,必然導致蒙元政權內亂。不如同意真金所請,以助其鞏固權力。
對霹靂軍來說,與漢化頗深的真金打交道,勝過那些頑冥不化的蒙古貴族。那些蒙古貴族以恪守傳統為由,以武力為榮,以搶掠為天性,視漢人為吃草籽的“兩腳羊”。如果沒有真金約約束他們,這野蠻人即便退出漢地,也會不斷騷擾劫掠邊境。霹靂軍雖能將其消滅,但也會付出極大的財力物力。遊牧騎兵來去無影,行蹤飄忽不定,情況不利則退往廣袤的草原深處,十分讓人頭痛。眼下霹靂軍尚未掌控北方漢地,南方仍有數十萬偽軍,還不是對付頑固派蒙古貴族的時候。基於同樣的原因,歐陽軒指示曹軒暫時不要攻打大同府。真金在信中同時提到,因風雪過大,大同府的奧魯赤部元軍也無法行軍,要求開春再撤退往草原。
歐陽軒之所以力排眾議,同意大都和大同府的元軍開春再撤離,除了政治上原因外,也有氣侯因素。通州的陸戰軍兵員中有相當部分是北方漢人、高麗人、女真人,倒能適應寒冬,加上船隻在入冬前便運來大量的糧食、肉類和煤等燃料,吃穿取暖不愁。昝萬壽第二軍和曹軒第一軍的士兵多為南方人,雖然曾到鬆、茂州的高寒之地進行過適應性訓練,但真在北方過冬卻頗不適應。更關鍵的是,這兩軍的糧草彈藥補給多走陸路,運輸效率低且距離遠。在寒冬到來前,為了保證士兵不受饑寒之苦,隻得將運力用於保障糧草和燃料,為此停止了彈藥的運輸。彈藥特別是炮彈不足,削弱了兩軍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能力。
在歐陽軒看來,自金人入主中原以來,北方漢地落入異族手中已一百五十年,燕雲十六州自石敬塘割讓給契丹距今也三百餘年,再推遲幾月也無妨。有強大的武力作為後盾,他並不怕蒙元政權可能的陰謀詭計,也不怕真金不信守承諾。如果因為政治上缺乏靈活性,而選擇與蒙元政權死磕,對霹靂軍並不利。一方麵會徒增霹靂軍將士的傷亡,另一方麵也會導致下一步戰略的失敗。在歐陽軒的計劃中,不管真金的蒙元政權願不願意,他們都將在霹靂軍強大的武力下,被迫往西遷陡,成為霹靂軍收複西域的先鋒。將蒙元政權打得太狠,或將其打殘打廢,並不符合霹靂軍的利益。
開春之後,元軍如約撤退了。奧魯赤部離開大同後,前往了河套平原,前去增援在可敦城的安童和那木罕。得知蒙元被霹靂軍打得節節敗退的消息後,海都自然不會放過“趁你病要你命”的機會,他在欽察汗國和察合台汗國的支持下,率二十萬騎兵往可敦城進發。大都城的元軍則兵發兩路,分別往北方草原和遼東方向而去。重病在身的忽必烈沒有熬過寒冬。遵照其意願,真金將其靈柩帶回斡難河畔。按照蒙古傳統,忽必烈的靈柩將在埋在草地之後被萬馬踏平,送葬之人則被全部殺死,草長成之後將無人知曉。留在上都陵墓的守衛,守護的其實是其衣冠塚。
元軍撤退之後,第一軍和海軍陸戰軍並沒有馬上進入大同府和大都城,而是按照醫學院的要求,先派人進城,發動城中居民進行大清掃,又運來生石灰進行了消毒。蒙元貴族出行皆騎乘馬匹又喜食牛羊,城中牲畜眾多糞便遍地,極易滋生病菌。更重要的是蒙古人慣用生化武器,曾在西征之時用投石機將病死的人畜屍體拋入敵人城內,使守軍及百姓患上黑死病。自此之後,這種令人聞風色變的瘟疫肆虐西方,殺死了上千萬的人口,無數的村莊和城市也由此變得空蕩蕩。
在元軍撤離的過程中,有不少漢人百姓隨行,他們都是自願的。這些人多是漢人官員和世家大族,受異族奴役久了,反而視霹靂軍為異類,而奉蒙元政權為正朔。按照和議要求,元軍可以帶走府庫金銀和糧草,但不準劫掠百姓,更不允許強迫百姓前往草原。由於真金的嚴令,大都城的元軍並沒有放肆劫掠,況且陸戰軍的騎兵師也會不答應他們肆意妄為。大同府奧魯赤並不能壓住手下的驕兵悍將,不少軍將在臨走時大肆搶劫財物和女子,使得撤退路上哀嚎聲不絕。曹軒眼見如此敵人如此囂張,當即命令發動攻擊,元軍隻得丟下財物女子逃命。曹軒那裏肯讓敵人如此逃走,直至奧魯赤將帶頭劫掠的元軍兵將頭顱送來才罷兵。
元軍退出漢地之後,曹軒的第一軍接管了燕雲十六州的防務。其下的三個步兵師分別駐防大同府、大都城和野狐嶺附近的宣德州,騎兵師則駐防保州作為機動部隊。吳青在將大都防務交給第一軍後,率軍部及騎兵師和一個步兵師進駐盧龍——歐陽軒叫山海關。盧龍乃是扼守遼東與中原的咽喉要地,雖然此時並無關隘。陸戰軍的另外二個步兵師,一個進駐膠州半島的登州,以肅清山東的殘餘元軍和匪患。塔出和博羅歡率元軍主力倉促退走後,仍有數千蒙古漢軍盤崌山東,他們與當地的土匪沆瀣一氣,已成巨大隱患。另一個步兵師則進駐遼東半島嶼最南端的金州。霹靂軍高層已經決定在金州建設一座軍港,並駐紮北海艦隊的一支分艦隊。
元軍退出漢地之後,前出保州的第二軍一個師兵力,也開始南返洛陽。此時昝萬壽率第二軍的主力已經離開洛陽和開封南下樊城,他們將在溯漢水而上的第三軍一部的配合下,合攻襄陽城。至於第三軍的主力,則是張玨的率領下,攻打占據廬州(合肥)的夏貴。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