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感傷離別(4000)

字數:3239   加入書籤

A+A-




    崔澈一行人本就是打著遊學的名號,拓展人脈,裴氏一族熱情挽留,崔澈與封德彝便在聞喜逗留了半月有餘,與眾少年結下友誼。
    六月初八,忽聞北周並州總管宇文神舉先後攻占肆州、顯州,北齊宗室高紹義兵敗,已率3000餘騎投奔突厥,如今的黃河以北,隻剩了東北的高寶寧依舊占據營州負隅頑抗。
    原本封德彝就是聽說高紹義欲取並州,才放棄往晉陽拜訪崔澈小姑,如今見並州已無危險,便舊事重提,欲往晉陽一行。
    崔澈問裴秀意見,裴秀說有多年未曾拜訪姨母,崔澈便也答應下來。
    旁聽的裴老夫人這時對崔昭容道:
    “昭容恐怕也思念妹妹罷?不如與他們一同北上。”
    “這...”
    崔昭容聞言遲疑,她當然也想去晉陽,與妹妹不相見已有四年,心中那份牽掛作不得假。
    裴老夫人笑道:
    “去吧,路途並不遠,左右不過月餘時間,老身在鄴城為人奴婢,熬了四年,難道如今錦衣玉食了,卻還要你寸步不離的侍奉。”
    見婆婆都這樣說了,崔昭容便也開口答應下來。
    六月初九,清晨,與一眾前來送行的裴氏子弟告別,由於離開晉陽後,還要回聞喜縣一趟,怎麽說也得將姑母送回裴府才能放心,崔澈、封德彝便與他們相約過段時日再見。
    車隊陸續駛離聞喜縣城,向北而行。
    晉陽位於太原盆地北段晉水北岸,由春秋末期卿族趙氏的家臣負責營建,西晉時曾有過擴建,北齊時又在汾水東岸增築新城,旋在舊城增設龍山縣。
    故而崔澈要去的並不是爾朱榮、高歡二人霸府所在的舊城龍山縣,而是晉陽新城。
    崔澈一行人抵達晉陽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六月二十七。
    晉陽四塞之地,沿途多的是名山大川,眾人但凡遇到風景秀美之處,就得停下來,或在馬車邊休憩,或爬上山巔,一覽壯麗山河。
    爬山固然是痛苦的,但站上山巔的心情卻也是愉悅的。
    當然了,還是那句話,崔澈、封德彝並不趕時間,兩人往聞喜縣,也是這麽走過來的。
    崔澈遠遠望見晉陽新城的時候,早有五名錦衣少年得知消息,等候在城外涼亭。
    五名少年見得車隊標識,紛紛迎了上來,縱使四年未見,與崔澈同座的裴秀還依稀認得五人相貌,向崔澈低聲介紹五人身份。
    原來他們便是自己小姑母之子,李義璹、李義珙、李義璋、李義琛、李義瑛。
    崔昭容眼神不好,隻等他們走近了,才看清了五人麵容。
    “拜見姨母。”
    五人躬身行禮,崔昭容趕緊下車將他們扶起,不住地誇讚。
    崔澈、裴秀、封德彝也下車,眾人相互見禮。
    隴西李氏世係許多,但最興盛的要數四大房係,即武陽房,姑臧房,丹陽房和敦煌房。
    崔澈小姑父李元儉便是出自姑臧房,五世祖為北魏名將李寶,李寶之父李翻,為西涼武昭王李暠第六子,而李暠第二子李歆便是李唐皇室認定的祖先。
    隻是未來的李唐皇室如今都姓大野,一如楊堅又名普六茹堅,年僅十一歲的唐國公李淵,也得被人稱呼為大野淵。
    無需驚訝李元儉在北齊時僅為並州田曹參軍卻能娶到崔季舒的嫡女。
    李元儉不僅出身名門,在門第上與博陵崔氏相當,其父李蒨之為北齊考功郎中,掌管吏部考功曹,負責考核官吏的功過政績升遷或貶降。
    崔澈一行人被李家五子迎進城,回到小姑父李元儉的府邸,大姑母崔昭容與小姑母崔穆容兩姐妹相見的哭訴場麵無需多提,崔澈、裴秀二人也被她喚至身邊,尤其是看著崔澈與其父崔長君頗有幾分相似的麵容,更是泣不成聲。
    昔日崔府受難,小姑母由於已經嫁去了李家,得以逃過一劫,而大姑母是公家、娘家都受了罪責。
    崔穆容看著姐姐因為日夜為人縫補,而渾濁的雙眼,更是痛悔自己沒有幫上忙,眼睜睜看著姐姐與侄兒、甥兒在北疆過苦日子。
    其實不管是崔昭容,還是崔澈、裴秀,都沒有責怪小姑母袖手旁觀,至少在最初被發配的時候,崔穆容還是時常接濟,是崔長君、崔鏡玄等人真的參與了叛亂,這才在李元儉的要求下,與娘家斷了聯係。
    崔穆容也有自己的家人,她不敢再與真的犯下謀逆罪的娘家有所牽扯,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那時候,別說照顧,甚至沒人敢沾染崔澈等人。
    這也是崔澈為何感激北疆的袁姓財主能夠給他一份放羊的活計,提供一個茅草屋讓他與裴秀棲身。
    崔穆容在一大家子的勸慰下,終於止住了哭泣,大夥坐在正廳,嘮叨著家常,直到天色將黑,小姑父李元儉才下值返家。
    李元儉,本名李華煬,字元儉,以字行於世,其母出自太原王氏,是北魏中書侍郎,齊州刺史王延業之女,祖父為北魏中書監,長社侯王瓊。
    王瓊生有四子,後裔被稱為四房王氏,占據了整個太原王氏的半壁江山。
    李元儉的長姐李月靜嫁太原王氏子弟王修。
    二姐李昭明嫁清河崔氏子弟,北齊太子太仆崔拯。
    三姐李昭相嫁北齊給事黃門侍郎,範陽盧氏子弟盧思道。
    四姐嫁北齊陽夏郡太守,滎陽鄭氏子弟鄭蘊。
    五姓七族之間的關係網,由李元儉一家,就可窺見一二,也難怪到了唐朝,皇帝都得下詔禁止他們彼此通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