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粗人們的反抗
字數:7599 加入書籤
第一章粗人們的反抗
北魏馮太後和魏孝文帝拓跋宏推行的太和改製、漢化改革,使北魏的經濟和社會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
漢化改革一開始,反對勢力就非常大,最大的反對勢力,是太子元恂。
元恂反對老爸的漢化改革,倒不是意識形態問題,而是因為,這位老兄身體太肥,bi值高達以上,受不了洛陽的炎熱天氣。另外,也不願意穿漢服、學漢語,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回到舊都平城。
遷都洛陽半年後,拓跋宏巡幸嵩嶽,太子元恂留守金墉城(洛陽孟津縣,現故址是阿鬥城,後瓦崗軍李密稱帝處),趁機發動了叛亂。
這次叛亂雖被孝文帝鎮壓,但反對漢化的保守勢力一直存在。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隨著漢化改革的深入,隨遷至洛陽的鮮卑人,慢慢感受到了漢文化的博大精深,鮮卑貴族逐漸爭相以清流自居,竟然又慢慢視未漢化的鮮卑同胞為粗鄙未開化的粗人。
這幫“粗人”哪裏居多呢六鎮。
六鎮,就是六個邊防軍區。北魏初年,為了對付北方柔然的威脅,北魏政府在東起赤城,西至五原地段修築長城,在沿邊戰略要地設置軍事據點,派兵馬駐守,形成了六個邊防區,稱六鎮。
六鎮分別是沃野(今內蒙古五原縣)、懷朔(今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撫冥(今內蒙古四子王旗)、柔玄(今內蒙古興和縣與河北省尚義縣交界處土城子)、懷荒(今河北張北縣)。
六鎮的鎮民成分比較複雜,各民族的都有,包括一些內地犯罪被發配過來的(府戶)。而鎮將都統一由鮮卑貴族擔任,鎮兵也多是拓跋族成員或中原的強宗子弟。
因六鎮的戰略地位顯要,鎮兵鎮將在北魏初期被視為“國之肺腑”,享有特殊地位。大量貴族選擇把子弟送到北方六鎮去鍍金,有了軍鎮工作履曆,就相當於有了寶貴的基層工作經曆,也就坐上了快速升職器。
然而,這種情況在魏孝文帝拓跋宏上任後,卻漸漸發生了變化。
一是,柔然突然不南下搶東西了。年,柔然內部分裂,建立了高車政權,柔然跟分裂者長期互毆,顧不上南下北魏搶東西。敵人不來了,沒仗可打了,北方六鎮的重要性自然大大下降。
二是,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快速漢化,朝中鮮卑貴族多以清流自居,吟詩作賦、喝酒下棋,北部邊防逐漸不被重視,鎮將地位大大下降。
後來,鎮將們逐漸被中央掌權的漢化的鮮卑同胞視為沒理想、沒道德、沒文化、沒紀律的四無粗人,相當於扔在鄉鎮司法所的祁同偉,就是身中三彈評上英雄,也僅是工具,升職困難。
從“國之肺腑”到“四無粗人”,擱誰心裏能痛快不難想象,鎮將們的心理落差有多大。
官員彌補心理落差的方式有很多種,譬如,落馬的雲南省建設廳副廳長陳某,就是一朵奇葩。
陳從大學畢業到擔任副廳長,僅僅用了年時間,但他在副廳長的位置上一幹就是年,特別是當他以前的下屬現在成了他的領導後,心理徹底失衡了。因其係學者型官員,自視甚高,他並未選擇用吃喝嫖賭的方式來彌補心理落差,而是混跡小街小巷的電子遊戲廳,通過玩電子遊戲來調節心理。後因自認為對數字敏感,又玩炒股,向他幫助過的人索賄,最終落馬。
六鎮的四無粗人們可沒這麽清高。他們選擇了粗人們獨有的彌補心理落差的方式—虐待、盤剝自己的下屬鎮兵、鎮民,從給下屬製造痛苦中尋求快感。
如此一來,鎮兵、鎮民們的日子自然更不好過,生活日趨困苦,地位日趨低賤。
這種情況在魏孝文帝去世後,呈愈演愈烈之勢。
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病死,兒子元恪繼位,即北魏宣武帝。
元恪的長子、於順皇後的兒子元昌歲早夭,他很想再有個兒子,可折騰了好長時間,累的麵黃肌瘦,女兒倒是生了一堆,四個。兒子一個沒有。是因為元恪老兄不愛運動導致精子中的y染色體不夠多嗎
非也,y染色體再少,架不住老婆多啊,怎麽也能碰出個兒子來。元恪沒有兒子,是因為一個奇葩的規矩。
“子為儲君,母當賜死”。
按照北魏慣例,為防母以子貴幹涉朝政,兒子被立為太子的妃嬪,要被殺掉。麵對如此令人悲喜兩重天的政策,北魏皇宮內的諸多妃嬪們,寧願偷偷流產也不生兒子,最理想的狀態是,生個小公主,既有後代,也不用死。
妃嬪們用無言的抗生來抵製這個奇葩的規矩,因為,誰都想活下去。
眼看元恪要絕後,這時,一個妃子站了出來,勇敢的放言後宮:此規甚為苛刻,可臣妾不怕,願為皇家育一嗣續,生死不論。
這名不怕死的妃嬪,姓胡名仙真(一說胡承華)。此人出生於安定臨涇,也就是現在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眼熟對,就是以縣業餘足球隊足協杯淘汰中超豪門北京國安的那個涇川縣。年後,涇川文匯足球隊創造了足壇的奇跡,而年前,這個叫胡仙真創造了北魏育壇的奇跡。
因為,元恪一聽有不怕死的,大喜,當夜臨幸,萬般愛撫,激情之下,一炮而中。年,次子元詡出生。
年後,元恪去世,元詡繼位,是為孝明帝。元詡的母親,就是胡仙真,有幸沒有死,兒子還成了皇帝,自己成了太後。
她,賭對了,猶如年後她家鄉縣城的業餘足球隊賭對了與中超豪門的點球大戰。好運帶來了喜和愛,胡仙真也迎著好運興旺發達通了四海,因為兒子小,她還成了垂簾聽政的帝國最高決策者。
一下子由“斬監侯”變成了帝國no,人生的大起大落很刺激,令胡太後如夢如幻,在無數個夜裏都是笑著醒來。醒來後掐掐自己,才知道自己又做了一個最真的夢。
然而,人生就是一個得不到焦慮、得到又空虛的循環往複。錦衣玉食、至高權力,常人不敢想象的東西,我都有了,然而,誰能理解我還沒有的呢
胡太後現在沒有的是什麽是一個中意的枕邊人。丈夫魏宣武帝元恪早早去世,她還正處於虎狼之年,衣食無憂、萬臣來朝帶來的快感,不如一具溫暖強健的年輕軀體帶來的多。
說什麽王權富貴,怕什麽戒律清規。胡太後決心為自己豁出去一把,她親自擬定的情人通訊錄上,有一長串的名字:太監劉騰、妹夫元義、清河王元懌、官諫議大夫中書舍人鄭儼……
這些情人中,最艱難的是劉騰,因為他是個太監,某些關鍵部位和關鍵功能喪失,隻能獨辟蹊徑。而最慘的,卻是鄭儼,他已有妻室,卻隻能晝夜待在皇宮伺候胡太後,隻有到了法定節假日時,才被準許回家看看老婆孩子。回家也不省心,因為必須有宮裏的太監陪同一起。回家後還沒跟老婆孩子說兩句話,更不用說給老婆交公糧了,隨行的太監就已經急不可耐的催促鄭儼回宮了。
鄭儼雖受如此待遇,但他還不是最令胡太後心馳神往的男人。最令胡太後心馳神往的男人,是個極品男神。
楊白花。
楊白花,軍官,北魏著名猛將楊大眼(後文有述)之後,寬肩窄腰、鼻若懸膽,豐神俊朗、儀表堂堂,魏之金城武,北國吳彥祖,帥哥與猛男的組合體。
可惜,楊白花深知與太後睡覺的風險太大,麵對胡太後頻頻送來的秋波,他選擇了逃避。整個北方都是胡太後的,往哪裏逃那就逃到南方去。楊白花這一逃,直接逃出了國,卷鋪蓋投降到南方的梁朝去了。
躲睡能躲到投降敵人,這得是多大的嫌棄。胡太後惆悵的無以複加,創作了一首《楊白花歌辭》“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以暮春時節楊花飄蕩難覓蹤跡為感懷,抒發內心的期盼,構思相當巧妙,字裏行間透露出極盡纏綿悱惻的相思意。
胡太後信佛,也許是感激佛祖保佑自己生太子還能活下來,也許是慶幸在她的領導下北魏曾打敗南方更信佛的梁武帝蕭衍,胡太後決定建立一座前所未有的寺院,以表虔誠之心。於是,一座極盡奢華的寺廟誕生了。
永寧寺。
永寧寺,建於現洛陽市東公裏處。《洛陽伽藍記》(作者楊炫之)與《水經注》(作者酈道元),並稱“北朝文學雙璧”,該記中記載:永寧寺為木結構,高九層,一百丈,一百裏外都可看見。寺內佛像多為純金打造,珠寶玉石錦帛充盈其中,耗資無數。
最高統治者信教的示範作用是無窮的,北魏出家的人一時劇增。當和尚,可以不從事農業生產,不服兵役、勞役,帝國的人口紅利越來越少。
北魏雄霸北方多年,再加上馮太後施行均田製以來,國庫日盈,可以說給胡太後留下了豐厚的家底。
北魏時的絹帛,是可以做貨幣用的。某次,胡太後去盛放絹布的倉庫巡玩,見堆積如山的絹帛,相當於看到了如山的金銀,一高興,就對從行的一百多人下令:今天我請客,送絹帛,依自己力氣,能拿多少拿多少。
這可是相當於往家裏隨意搬現鈔啊!隨行的一百多人,無論是身強體壯的男王公貴族,還是瘦弱的公主妃嬪們,兩眼放出狼光,都可勁兒的往家裏背絹帛。
這一背,背出倆活寶兒。章武王元融背的太多,被壓崴了腳。陳留公李崇,更是直接被壓成了腰椎間盤突出。王公們的如此醜態,一時傳為笑談。
貪婪與,是一對孿生姐妹。最高統治者們貪婪,整個政治體製就會不可避免的,又猶如細菌,慢慢腐蝕政權的肌體,再強大的政權最終也會頹然倒下。
各級官員成性,北魏人民怨聲載道,社會逐漸呈現諸多不和諧因素。
最嚴重的是,六鎮的“粗人”們,造反了。
年,中國北方遭遇饑荒,柔然突然又南侵搶掠,懷荒鎮(今河北張北縣)兵民吃不飽肚子,請示鎮將開倉放糧,好吃飽肚子打柔然。鎮將卻不準許,兵民們忍無可忍,群起而殺之。
懷荒鎮事件發生後,北魏中央不但不反思,反而更加認為六鎮“粗人”們凶頑,下旨彈壓整肅。如此一來,進一步加深了中央和六鎮之間的不信任和怨恨。
燎原的星火,是從六鎮中最靠西的沃野鎮開始迸發的。
沃野鎮,在今內蒙古五原縣,年月,一個叫破六韓拔陵的鎮民開始宣傳反魏。
破六韓拔陵,姓破六韓,名拔陵。從姓上看,這是個匈奴人。早年匈奴右穀蠡王潘六奚投奔北魏,其子孫就以“潘六奚”為姓氏,後人異化為“破六韓”、“破六汗”或“破落汗”。
破六韓拔陵在沃野鎮的反魏宣傳工作卓有成效,幾乎是一呼百應,其它五個鎮的兵士也紛紛響應。
六鎮起義的消息傳到洛陽,北魏中央震恐,情急之下,居然聯合宿敵柔然一同鎮壓。廣陽王元深(原名元淵,被唐朝人給改了名,原因不言而喻)、大將於謹(後北周八柱國之一)、西道行台大都督蕭寶夤等各路官軍又聯合絞殺,終於擊殺了破六韓撥陵。
為防止星火複燎,北魏中央又把六鎮二十多萬起義被俘兵民全部安置到河北一帶。沒想到,這下,更麻煩了。
河北本來就連年饑荒,一下子又來了這麽多外來戶爭飯吃,矛盾再次激化,接連有杜洛周、鮮於修禮、葛榮等鎮兵鎮將起義。各起義軍之間又相互兼並火拚,亂成一團。
一通互殺火並整合之後,葛榮領導的起義軍,成了勢力最大的一股。
葛榮,鮮卑族人,原是六鎮的鎮將。
也難怪北魏漢化的鮮卑貴族們瞧不起鎮將,葛榮確實隻是個粗人,他空擁百萬之眾,卻並無逐鹿天下的大誌向,隻不過是在華北平原上四處遊蕩掠食。
經數年戰亂,河北已到民窮財盡的地步,葛榮遂分兵南下搶掠,擊敗了北魏政府派出的由章武王元融、廣陽王元深率領的平叛軍,然後,兵鋒直指洛陽,聲勢浩大。
屋漏偏逢連陰雨。北方六鎮起義,北魏的西北地區關隴和南方的江淮地區,也出事了。
關隴地區。北魏北方六鎮起義,蔓延到西北地區,秦州(甘肅天水)羌人莫折大提,殺北魏秦州刺史李彥自稱秦王。莫折大提死後,其四子莫折念生統領起義軍。年月,匈奴人萬俟醜奴在高平鎮(寧夏固原)自稱天子。後莫折念生死,起義軍全部歸萬俟醜奴統帥。
關隴大亂,北魏孝明帝派到關中平亂的統帥是蕭寶夤。
蕭寶夤,南齊皇族,齊明帝蕭鸞的第六子,年蕭衍起兵篡位,歲的蕭寶夤挖開家裏院牆出逃,輾轉逃到北魏。
北魏宣武帝元恪待蕭寶夤不薄,將姐姐南陽公主嫁給他,還滿足其複仇要求,借兵給其統領,與代齊建梁的蕭衍作戰。當然,與南方作戰,本身也是北魏自己的戰略需要。
莫折念生、萬俟醜奴造反後,北魏明帝任命蕭寶夤為統帥平叛。平叛軍與叛軍在關隴地區大戰,互有勝負,戰爭呈膠著狀態。
多年征戰未能徹底平叛,蕭寶夤麵臨著巨大的壓力,他擔心北魏中央的猜疑,內心焦慮惶恐。後來,一個人的到來,徹底逼反了他。
此人叫酈道元,眼熟對,就是《水經注》的作者。
酈道元是帶著任務來的。蕭寶夤平叛不力,又領兵在外,北魏中央確實對其產生了猜忌。當政的胡太後任命禦史中尉酈道元為關右大使,來充當監軍。
蕭寶夤,歲就能從屠刀下挖牆而出,隻身逃到南朝,自然也是狠人一個。既然天下大亂,朝廷又猜忌,那我就割據關中吧。
酈道元走到陰盤驛(今陝西臨潼東北)時,蕭寶夤秘密派部將郭子恢率軍將驛站團團包圍。
一圍就是幾天。驛站裏,監軍代表團成員個個嘴唇皴裂、喉嗓如火,酈道元《水經注》裏奔騰著一千多條大小河川,此時卻換不來一滴救命之水。
一代地理學巨匠,最終殞命北魏政府西北地區招待所,年僅歲。
蕭寶夤假意為酈道元收屍,上表朝廷說他是被白賊所害。
不久,蕭寶夤正式稱帝反魏。魏明帝隻好又派兵鎮壓蕭寶夤。蕭寶夤則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投奔了他要鎮壓的對象萬俟醜奴,醜奴任命他為太傅。
北方、西北都亂了,南方也沒閑著。
南梁派三路大軍北伐,其中傳奇名將陳慶之取得渦陽大捷,北魏孝文帝辛辛苦苦得來的江淮地區,重歸南朝。
此時的北魏,猶如一個四麵漏風的破房子,急需要一個能工巧匠來修補,這個人,會出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