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吏部尚書換人

字數:11914   加入書籤

A+A-


    隨著朱棣一行人離開,定國公府驟然熱鬧了起來。
    尤其是郭祿那小子,瞪著大眼睛,滿臉期待的看著郭安。
    “爹,我也想吃番薯!”
    “吃不了了!”
    郭安一臉無奈的攤開手。
    “老爺,您私自偷拿番薯,陛下會不會因此事而責罰您?”
    劉白薇與月蘭兩人的肚子也愈發大了起來,但隨之,腦子好像也傻了不少。
    “妹子放心,番薯產量這般大,還味美至極,隻要讓大明百姓都種植開,必然可使得陛下成為千古一帝,聖賢之君,陛下隻會賞賜與我,絕不會責罰我……
    隻是,這次被陛下逮住了,那便不能再偷拿了!
    陛下也會嚴加看管,不會讓我有可乘之機……”
    安慰了一番之後,等到劉白薇與月蘭兩人不再擔憂。
    郭安便回頭,狠狠瞪了一眼,一旁伺候的郭昂,這事這麽快就能傳到後宅,必然少不了這廝的告密。
    郭昂急忙低下頭,滿臉訕笑。
    “爹……”
    一旁,郭祿仍是一臉可憐兮兮。
    郭安沒有好氣道:“你這饞貨,番薯都不能讓你阿娘吃食,怎麽還能輪得到你?
    想要吃食,隻能等到新的番薯培育出來之後,我便可以拿出一些,供應咱家吃上幾頓,然後再種植下去,咱家就不缺番薯了!”
    郭祿一臉喜色,“爹,你說的是真的?”
    郭安神色一怒,“咱什麽時候騙過你?”
    “嘿嘿!”
    郭祿直接嘿嘿傻笑。
    一旁,劉白薇與郭慎等人,也都滿臉喜色。
    而在郭府後園的三堆番薯旁,徐勇與兩個身穿盔甲的校尉,對視而立。
    徐勇手中,還抓著兩個透明玻璃酒瓶,裏麵液體透亮而金黃,看起來十分誘人。
    隻是,徐勇對麵的兩個校尉,則是一臉肅然。
    “徐勇,你這廝莫要這般誘惑兄弟,陛下可是親自交待了,在這些番薯被送去培育之前,我等不可讓這些番薯,離開我等視線一息。
    甚至,都不準公爺觸碰這些番薯!
    你手中的美酒,咱是想喝,但咱這會要是喝了,明天你就得把咱給埋了!”
    徐勇一臉無奈,“公爺是什麽樣的人,你們又不是不知?”
    那兩個校尉一臉肅然,“就是太清楚了,我們才不敢喝!”
    徐勇:“……”
    半晌,才歎息一聲。
    “既然如此,那兩位兄弟便暫且受累一番!”
    “哼,誰讓你這廝運道好,直接被陛下派來護衛公爺,整日吃香喝辣!”
    “……”
    而在另一邊。
    鬱新與暴昭兩人,則是一路跟著朱棣,直接來到皇宮。
    暴昭再次一臉堅決的上奏請求。
    “陛下,番薯之事,事關重大,還請陛下準許微臣卸下吏部尚書一職,親自前去將軍山試驗田,監督番薯培育一事!”
    聽此,朱棣神色無喜無悲,沒有任何動作。
    不過。
    朱高熾卻是眉頭微皺,出聲道:“暴尚書盡管放心,定國公雖然嘴饞貪吃一些,但有了父皇留下的幾個校尉,定國公定然不會再去偷拿番薯吃食!”
    鬱新與暴昭眉頭微挑,忍不住對視一眼。
    隨後,暴昭再次出聲道:“殿下誤會老臣了,我並不是擔憂定國公,而是擔憂大明諸位藩王,或是京師一眾勳貴與官員們!”
    “嗯?”
    朱高熾一怔,隨即若有所思。
    朱棣終於開口,“暴卿家自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大理寺司務,再任北平布政司參政,都察院左都禦史,再為現如今的吏部尚書,一生正直不阿,廉潔自持……
    暴卿家為我大明肱骨之臣,朕對暴卿家信任有加,暴卿家何苦來哉?”
    暴昭神情動容,一臉感激。
    隨即,卻是一臉堅定,拱手行禮,“還請陛下成全!”
    “唉!”
    朱棣忍不住微微歎息一聲,滿臉無奈。
    “暴卿家若是執意如此,便上個折子吧!”
    “多謝陛下!”
    暴昭滿臉大喜,好像是撿到什麽寶貝一般。
    一旁,鬱新神情怪異。
    朱棣又問道:“吏部尚書一職,暴卿家覺得何人可為?”
    暴昭不假思索道,“啟稟陛下,老臣愚見,吏部左侍郎蹇義因諳熟朝廷典章製度,通達禮儀。
    另,蹇義為洪武十八年三甲進士,曾伴先帝左右,為人樸實,待人以誠,可為吏部尚書!”
    “蹇義啊……”
    朱棣眼中微微點頭,“咱知道,他為中書舍人之時,皇考極其喜愛他,破例讓他在身旁多待了幾年,甚至就連他的名,也是皇考所賜!”
    “陛下聖明!”
    暴昭微微拱手。
    朱棣微微點頭,“如此,便由他來擔任吏部尚書!”
    “陛下聖明!”
    暴昭再次大喜。
    等到暴昭與鬱新兩人離去,朱高熾便忍不住開口問道:“父皇,雖然鬆江府之案,暴昭這個吏部尚書也難辭其咎。
    但是,因為此事,讓他致仕,是否有些……”
    朱棣抬頭,靜靜的看向朱高熾,神色還有些怪異。
    “鬆江府之案,咱是有些遷怒於暴昭,卻並沒有逼迫他致仕的意圖!
    而他這般急切的致仕,你就沒想過,會是他自己的原因?”
    “他自己的原因?”
    朱高熾一愣,還有些疑惑。
    大明吏部尚書,被稱為大明天官,私下還被人尊稱大塚宰,地位尊崇,是天下官員做夢都想要擢升的官位。
    僅僅隻是因為一些識人不明,讓大明出現一眾貪官,便要自己致仕?
    至於他的年老力衰,精力不足?朱高熾才不信這個說辭!
    看到朱高熾還有些疑惑,朱棣淡聲道:“你覺得,若是番薯對大明重要否?”
    朱高熾急忙說道:“可稱為國本!”
    “是啊!”
    朱棣微微點頭,語氣莫名,“番薯這般重要,若是經由他培育,再推廣大明全國百姓,聲名傳播之下,他暴昭之名,可流傳千古!”
    “這……”
    朱高熾目瞪口呆。
    他也反應了過來,朱棣說的沒錯。
    番薯對大明有多重要,已經不言而喻。
    若是暴昭這個曾經的吏部尚書,將其培育推廣,不僅僅名傳千古,甚至可以被尊稱為聖賢!
    如此好名,還借用鬆江府之案件,還有諸藩王與權貴借口,真是一個老狐狸!
    想著,朱高熾不由有些氣憤。
    “爹,若是讓他前去將軍山,那豈不是搶奪了老師,還有將軍山那一眾農家賢才的功勞?”
    “不會!”
    朱棣緩緩搖頭。
    朱高熾一臉驚疑。
    朱棣無奈的解釋道:“你莫要忘記了,邸報由你掌控!”
    朱高熾眼睛大亮。
    朱棣又道:“另外,定國公也不是那般好欺之人……說不定,暴卿家也並沒有這麽多的心思,隻是單純的擔憂,定國公會忍不住口腹之欲,而去偷吃番薯!”
    文官與勳貴之間的互相敵視?
    朱高熾心中莫名的想著,同時緩緩點頭。
    ……
    翌日。
    朝會上,便出現讓大明文武百官滿臉驚詫的一幕。
    吏部尚書居然當廷上奏,請辭!
    陛下居然沒有勸阻,直接同意了!
    同意了!
    雖然陛下特授暴昭為光祿大夫,但堂堂一個吏部尚書,大明天官,就這麽致仕了!
    難道,真是因為鬆江府之案?
    百官神情閃爍,隻有寥寥幾人,知道其中內情!
    至於由吏部左侍郎擔任吏部尚書一職,則是並沒有讓百官驚詫,乃是意料之中之事!
    下了朝會。
    暴昭便隨著太子朱高熾,還有一位宦官,一隊禁衛,來到定國公府。
    在將那些番薯裝上鋪著軟墊的木箱上之後,一眾人便押送這些番薯,前往將軍山試驗田。
    而這會。
    將軍山試驗田上的稻穀,早已收割的幹幹淨淨,隻留下一些稻茬!
    “我等參見太子殿下,見過定國公!”
    “末將等人參見太子殿下,見過定國公!”
    試驗田村落中的郭秉雍與郭直等人,還有那一隊百戶,都連忙向朱高熾與郭安等人行禮。
    .
    “諸位免禮!”
    朱高熾一臉溫和。
    等到郭秉雍與郭直等人起身之後,便是說道:“此次,本宮與定國公等人前來,乃是護送一福瑞之糧,交由諸位農家大賢培育,讓其盡快可讓大明百姓種植!”
    “又一種福瑞之糧?”
    聞言,郭秉雍與郭直等人頓時眼冒亮光。
    “敢問殿下,是何種福瑞之糧?”
    雖然是向朱高熾問話,但他們的目光,則卻是看向一旁的郭安。
    朱高熾嘴裏緩緩露出兩個字:“番薯!”
    “番薯?”
    “番薯成熟了?”
    郭秉雍與郭直四人,瞬間一臉驚喜。
    “嗯!”
    朱高熾也沒有什麽驚詫,依照這四位與自家老師的關係,知道番薯,也不是什麽難事!
    郭秉雍迫不及待問道:“敢問殿下,可是現在就要種植番薯?”
    “自是!”
    朱高熾微微點頭,又將暴昭介紹給眾人。
    “番薯可畝產十石,父皇對番薯極其重視……暴公之前乃是吏部尚書,為了番薯一事,特地致仕,甘願前來將軍山試驗田,協助番薯培育。
    諸位放心,暴公雖不再是吏部尚書,但仍被父皇授光祿大夫,再加上其門生故吏眾多,若是有什麽藩王與權貴敢來將軍山尋事,諸位都可交由暴公出麵!”
    “暴公能來將軍山,是小人等人榮幸!”
    郭秉雍與郭直四人,急忙向暴昭見禮。
    暴昭急忙說道:“四位迪功郎切莫這般客套,老夫慚愧,隻能為大明盡最後一份力!”
    郭秉雍恭恭敬敬道:“暴公乃是我大明之柱石,太過謙遜了……”
    “好了,好了!”
    郭安最是見不得這般虛偽的寒暄,直接說道:“諸位在試驗田,隻是種田,沒有任何官職,沒有任何高低貴賤之分。
    哪怕是文散階,那隻是用來對外的身份尊稱!
    隻要培育出更好的良種,便身份尊崇……當然,這也不可胡亂欺負別人。
    此次,陛下不僅會讓原來的一隊百戶護衛番薯田地,也派遣了一位太監,監督此事,防止有人暗中偷食番薯!
    諸位也當謹記,番薯事關大明社稷,關乎天下萬民生計,不可有任何閃失!”
    “我等明白!”
    郭秉雍與郭直等人連忙用手應道。
    至於暴昭,則是瞥了一眼郭安,沒有任何理會。
    這裏,全是他郭家之人。
    隻要他來了此處,郭安休想偷拿一顆番薯。
    郭安再放吩咐道:“留下二十斤番薯以防意外,剩餘番薯全部用來培育番薯株苗!”
    “是,定國公!”
    郭秉雍與郭直等人,再次應道。
    隨即,便開始行動起來。
    先是在地上,挖上幾塊坑,放入一些肥料,與土壤攪拌均勻,再將一顆顆番薯,埋進去。
    接著,再撒上一些水,讓其保持濕潤。
    最好,拿來一塊塊透明玻璃,放在上麵……
    “這就好了?”
    整個過程下來,沒有用上半個時辰,暴昭不由一臉疑慮。
    郭安說道:“還得時刻看管,隔上幾日,若是土壤不濕潤了,還得澆些水……等上一段時日,這些番薯發芽之後,等到其株芽長大,再將那些株芽拔出來,裹上泥土,種入田地之中,便可以了!”
    雖然是回應暴昭,但其實更是給朱高熾解釋。
    “原來如此!”
    朱高熾微微點頭。
    而一旁的宦官,則更是聽的神情專注,一個字都不敢遺漏,這些事,他都要給陛下一一稟報上去!
    隨後。
    郭安又對著郭秉雍與郭直四人交代了一番,同時帶著朱高熾,去看了一圈玉米田地,便返回京師。
    同時。
    晚間,一封長長的信件,便從將軍山試驗田之地,送進宮內。
    宮內,燭火通明。
    看完信件之後,朱棣才一臉滿意的睡去。
    隨著吏部尚書換人,朝堂上倒是出現一些變動。
    但是,由於是吏部左侍郎擢升,變動並不是太大。
    幾日後。
    北方秋收的消息,傳入京師。
    朝中一眾官員,不由再次滿臉凝重。
    “嘶……”
    “此消息,可確真?”
    “正是,莫不是北方那些官員想要從朝堂手中,多要一些賑災糧,從而誇大了旱災災情?”
    “不可能,那些官員不敢,從今年年初開始,陛下就一直派遣錦衣衛,時刻關注北方之事。
    剛剛才抄了那麽多官員的家,陛下的火氣還沒下去,北方那些官員絕對不敢這般胡鬧!”
    “可是,怎的如此嚴重?尤其是河北河南之地,那些田畝產糧,居然不及去年的三成?”
    “河南、河北人口眾多,若是如此,不用等到明年年初,今年冬季,必然鬧出饑荒!”
    “此事,必須速速上奏!”
    “是極,是極!”
    很快。
    幾本奏章,便送入內閣。
    再不到一個時辰功夫,便已經送到了朱棣麵前。
    “竟然如此嚴重,河北、河南兩地官員,都是幹什麽吃的?”
    看完奏折,朱棣厲聲斥罵一聲。
    隨後,便朝著朱高熾問道:“太子,陝西、山西、北平的秋收情況,可有上報上來?”
    朱高熾急忙回道:“回稟父皇,還沒有!”
    “一群賊官!”
    朱棣忍不住,又罵了一句。
    隨後,便說道:“若是有陝西、山西的奏稟,迅速呈上來!”
    “是,父皇!”
    朱高熾連忙應道。
    朱棣又看向一旁的亦失哈,“召定國公入宮!”
    “奴婢遵旨!”
    亦失哈連忙應了一聲,便快步退了出去。
    很快。
    郭安便疾步匆匆跟著一個宦官,進入奉天殿。
    “微臣參見陛下,見過太子殿下!”
    “郭卿,河南與河北兩地的秋收情況出來了!”
    說著,朱棣拿起一本奏折,讓亦失哈交給郭安。
    “這兩地的旱情,比朝堂預想的還要嚴重的多!”
    “……是啊!”
    看完奏折,郭安也是一臉凝重。
    “陛下,河南、河北兩地秋收的糧食,實在是太少了些!”
    朱棣說道:“如此大旱,哪怕是咱免掉這兩地一年的賦稅,這兩地的百姓們,在入冬之後,家中也會斷糧!”
    “陛下,哪怕是讓各地開倉放糧,那些糧倉的糧食,也支持不過寒冬!”
    “正是!”
    朱棣眉頭緊緊皺起,看向郭安,問道:“這一段時間,海貿商會運回多少糧食了?”
    郭安回道:“回稟陛下,應該有了三十多萬石了!”
    “三十多萬石?”
    朱高熾瞪大眼睛。
    朱棣也是微微一怔,他也沒想到,區區一個商會,居然可以給大明運回來這麽多的糧食!
    “三十萬石糧食,放在這兩地,也隻是杯水車薪!”
    “陛下所言極是!”
    郭安微微點頭,隨後又道:“因此,還需要從南方調糧。
    另外,也要謹防那些當地的士紳暗中囤糧,賺國難財,盤剝百姓啊!”
    “他們敢?”
    朱棣一臉陰寒。
    “陛下,他們敢啊!”
    郭安神色不變,繼續說道:“河北、河南這麽大,若是有士紳與官員勾結,不僅暗中囤積家中糧食,囤積糧商的糧食,甚至還囤積糧倉的糧食,陛下也不會發現!
    而他們,經此一事,還能賺的盆滿缽滿……”
    “哼!”
    朱棣冷哼一聲,“咱自會派遣錦衣衛,嚴密監察北方各州縣!”
    郭安道:“陛下,那些錦衣衛不通商賈之事,微臣以為,當讓商會下麵的商隊協助!”
    朱棣看了一眼郭安,微微點頭。
    “可!”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