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商賈也可密告!

字數:11929   加入書籤

A+A-


    第621章 商賈也可密告!
    “陛下聖明!”
    郭安隨口奉承一句,便再次朝著朱高熾說道:“敢問太子殿下,不知那從京師前往陝西的水泥直道,修建的如何了?”
    雖然不懂郭安怎麽會突然問起這個,但朱高熾還是連忙回道:“老師,前幾日,有消息傳來,水泥直道隻剩下平涼府與鳳翔府,還有西安與南陽府之間的兩段道路,想必,最多再有一個月,從京師到陝西行都司的水泥直道,便可徹底完工!”
    說起這個,不管是朱高熾,還是一旁的朱棣,都是渾身散發著濃濃的得意。
    沒有征調任何勞役,也沒消耗民力,更加沒有消耗國庫,他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鋪建出一條平坦堅硬的水泥直道。
    此水泥直道,長約兩千多裏,遠超秦漢直道。
    從此,大明西北便直接控製在京師手中。
    如此功績,足以讓後世子孫瞻仰不已!
    “恭喜陛下,恭喜太子殿下,如此曠世之道,可比擬大運河。
    必會福澤天下數萬萬百姓,天下百姓必然口口相傳,後世之君,也會因此而稱讚陛下與太子殿下!”
    郭安滿臉真誠的誇讚了一番,便再次說道:“此道竣工之後,太子殿下也可再次組建兩支隊伍,來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
    朱棣與朱高熾均是眼睛一亮。
    “再在大明,鋪建兩條水泥直道?”
    “正是!”
    郭安微微點頭,“以往之時,生怕耽擱農耕,殿下隻能鋪建一條水泥直道。
    現如今,北方幾省遭受旱災,那些百姓家中沒有糧食吃食。
    殿下將他們招募起來,每日發給他們糧食,這些百姓可以為大明修建大半年的水泥直道,還不用擔心影響農耕,也不用擔憂朝中官員有什麽異論!”
    “老師此計甚是!”
    朱高熾大喜。
    朱棣則是問道:“郭卿可有想過,鋪建何處水泥直道?”
    郭安直接道:“陛下,再有不到幾個月,便是寒冬,北方的水泥直道,到了冬天,便不能鋪建。
    如此,隻能是鋪建南方的直道……大明西南,有海道,那不如西南來的實惠……”
    沉吟片刻,郭安試探著問道:“陛下,鋪建從京師前往四川的水泥直道如何?”
    “四川?”
    朱棣眉頭微微一挑,“郭卿可知,四川多高山峽穀!”
    郭安道:“陛下,用炸藥,遇山開山,遇水搭橋。若是實在是險峻,那隻能繞路,或是能鋪建到何處,便到何處。”
    朱棣眯著眼睛,思索半晌,道:“在四川以西,有烏斯藏諸部。
    京師距四川有著三千多裏地,若是鋪建出一條水泥直道,也可更好控製四川!”
    “陛下聖明!”
    郭安微微拱手。
    朱棣又問道:“那另一條直道呢?”
    郭安直接道:“雲南!”
    “雲南……”
    朱棣眼眸一亮,忍不住又有些擔憂問道:“從京師前往雲南,大半年,能否鋪建完成?”
    “不能!”
    郭安十分幹脆的搖著頭。
    朱棣問道:“那郭卿為何還要鋪建前往雲南的水泥直道?”
    一旁,朱高熾發現,原本是他負責的事情,結果他卻是直接插不上嘴了!
    郭安回道:“陛下,雲南、交趾多糧!這些地方的糧食,運往北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十分費勁。
    但是,若是將北方的青壯百姓,帶來此處,卻是十分簡單。
    另外,越往南,寒冬天氣越是暖和!”
    “可!”
    朱棣直接點頭,隨後終於看向一旁的朱高熾。
    “太子覺得如何?”
    您都同意了,我還能說不?
    朱高熾心中微微歎息一聲,隻能一臉積極道:“此兩條道路,最適合以工代賑!”
    “如此,便依此行事!”
    朱棣道。
    “兒臣遵旨!”
    朱高熾連忙應道。
    朱棣滿意的點了點頭,便又看向郭安郭安,“郭卿可還有何良策?”
    郭安想了想,便是再次說道:“啟稟陛下,微臣以為,朝堂也需要鼓勵那些商賈,讓他們多將南方的糧食,運往北方各個州府!
    再多鼓勵,讓他們回來之時,多運回一些海外的糧食!”
    聽到這,朱棣兩眼微眯。
    “如何鼓勵?”
    “陛下,對於商賈,隻有用利誘之!”
    “又是商稅?”
    朱棣兩眼大瞪。
    “正是!”
    郭安微微點頭,說道:“那些商賈,便是因利,才經商。唯有利益,才可讓他們自發上心。”
    “嗯!”
    朱棣也緩緩點頭,“此事,咱會吩咐戶部與稅課司前去辦!”
    郭安又道:“陛下,微臣擔憂,會有戶部、稅課司的官員,與那些當地士紳有利益勾結,阻擾此事!”
    朱棣神情一凝,“咱已經查辦了那麽多的官員……”
    郭安直接道:“陛下,洪武年間,查辦的官員更多!”
    朱棣臉色僵硬。
    貪官止之不竭,他又不能如何!
    “你有何辦法?”
    郭安急忙道:“陛下恕罪,微臣也無好辦法,隻是諫言,陛下可提高一些商賈地位,讓他們可有與那些士紳對抗的力量!”
    朱棣嗤笑一聲,有些不屑,“大明所有官吏,皆出自士紳之家,那些商賈如何可與之對抗?”
    郭安:“……”
    片刻後,郭安道:“啟稟陛下,不知可否讓商賈向錦衣衛有密告之權?
    商賈行走四方,也最是會察言觀色,對大明各州縣情況最為了解。
    若有官員貪汙腐敗,這些商賈比錦衣衛與禦史最為清楚!”
    “商賈密告之權?”
    朱棣眼睛一亮。
    一旁,朱高熾也是滿臉感興趣。
    現在,在見識到商賈的作用,又見識到那些士紳官吏的殘暴之後,他們對於商賈的好感,直接提升了不少!
    “另,為了鼓勵商賈密告,陛下可設立一項獎賞之製。
    凡是密告有功商賈,陛下可給予賞賜,或是錢財,又或是功勳,若是功勳,功勳到了一定程度,可讓商賈子弟,擺脫商籍,或是允許給他們一些無用官位……
    自古,商賈便一直被官員士紳聯手欺壓剝削,商賈早就對那些官員士紳痛恨至極,若是陛下可為那些商賈保密!
    如此,哪怕陛下賞賜不多,這些商賈們,也都會十分積極密告那些官員士紳不法之事……”
    越聽,朱棣眼睛越亮。
    “此計甚妙!”
    聽完,朱棣忍不住拍手叫好,隨後便一臉怪異的看向郭安。
    “沒想到,郭卿對這些官員士紳們,下手這般狠!”
    郭安微微一笑,淡聲道:“陛下明鑒,微臣雖然也屬於士紳權貴,但微臣還是懂得,隻有大明興盛富強,我們這些權貴,日子才會越好!
    尤其是這些大災大疫麵前,若是有人徇私,害死的百姓越多,出現的大疫越厲害,哪怕是我等這些權貴,甚至是……”
    說著,郭安連忙拍了拍自己的嘴,“哪怕是微臣這等國公,也不能保全自身與家人!”
    “嗯!”
    朱棣若有所思的點著頭,“此事,郭卿寫個具體章程上來!”
    “微臣寫?”
    郭安一愣,好像不敢置信,自己都說了這麽多了,還要自己寫?
    “此事,乃是你提出來的,隻有你最清楚!”
    朱棣淡聲道,已經事關他皇家人的身家性命,他才不會允許郭安這般懶下去。
    郭安眼珠子轉了轉,便急忙說道:“陛下,微臣隻會說一些空話,籠統之事。
    但,若論細節,論揣摩人心,製定這些細謀之事,對比道衍法師,微臣自愧不如!”
    “道衍法師?”
    朱棣愣了下,“如今,道衍法師是在東宮吧?”
    “正是!”
    郭安連忙說道。
    得罪人的事,已經讓他提出來了。
    若是再讓他給完整的製定出來,那不是要讓全天下權貴官員士紳都針對他?
    他還沒做好,當一個孤臣的打算!
    朱棣深深看了郭安一眼,微微點頭,“如此,此章程,便先讓道衍法師試試!”
    對於道衍法師的權謀,朱棣也是十分認可。
    隻是,這麽多年下來,道衍和尚不熱衷於權謀,而他也好像將道衍和尚,給忘了!
    “陛下聖明!”
    郭安急忙奉承道。
    ……
    “讓和尚製定這般章程?”
    東宮,聽完朱高熾的話語,白白胖胖的道衍和尚,頓時一驚。
    .
    這是哪個賊子要害他?
    朱高熾一臉真誠道:“父皇說法師有大智,便特意將此事,交由法師!商賈雖逐利,但對大明也有著很大作用。
    而大明雖要靠官員士紳治天下,但這些官員士紳卻是仗著大明離不開他們,便一直欺上瞞下,盤剝百姓,賺國難財,甚是可惡!
    因而,官員士紳之權,當得到商賈監督限製!”
    “陛下聖明!”
    對於那些官員權貴的危害,道衍也是深知。
    “提高商賈地位,限製那些官員士紳權勢,是一項善舉。
    如此之事,必然得不到朝堂百官的通過!”
    “無妨!”
    朱高熾緩緩搖頭,“此事,乃是錦衣衛與商賈之間之事,與百官並無幹係!”
    “也好!”
    道衍法師微微點頭,目中精光閃爍。
    “明日,和尚便會將章程交給殿下!”
    “有勞法師了!”
    朱高熾臉色一喜,隨即便離去。
    “阿彌陀佛!”
    殿內,道衍法師微微歎息一聲,低聲喃喃自語道。
    “定國公如此行為,莫不怕遭到全天下官員士紳嫉恨?”
    ……
    而在另一邊。
    戶部尚書鬱新與稅課司郎中,則是疾步匆匆進入皇宮。
    “免掉北方幾地一年賦稅,並以商稅,來鼓勵商賈,往北方各個州府運糧?”
    聽完,鬱新直接一臉讚賞。
    至於一旁的稅課司郎中,還想說些什麽。
    但是,朱棣與鬱新兩人,並沒給他任何插嘴的機會。
    “此事,爾等盡快上一份章程上來!”
    “微臣遵旨!”
    出了宮門。
    稅課司郎中便一臉焦急道:“鬱公,免掉北方幾省一年賦稅,再用商稅鼓勵那些商賈往北方運糧,如此一來,今年不知要少收多少賦稅!
    到了年末,百官的年終獎,各個藩王的年終獎,又該如何?
    甚至於,邊關京師的軍餉,又該如何?”
    “而且,北方多省大旱,僅僅熬過今年寒冬,也不是盡頭,明年開春還有春耕……”
    話還沒說完,稅課司郎中的臉色便是一僵。
    鬱新正神情莫名的看著他。
    “此種事,並不是伱稅課司的職責範疇!”
    稅課司郎中訕訕一笑,目光閃爍,急忙解釋道,“鬱公,朝廷這兩年剛剛富庶起來,下官也是擔憂朝堂再因此事,而再次拮據起來!”
    鬱新淡笑道,“如此說來,韓郎中還真是憂國憂民啊!”
    稅課司郎中心中一鬆。
    鬱新又道:“隻是,如今,朝堂怎麽還會拮據呢,隻要海貿繼續,還有那番薯……”
    “番薯?”
    稅課司郎中一臉疑惑。
    鬱新並沒繼續說下去,而是嗤笑一聲。
    “韓郎中,經鬆江府一事,陛下與太子殿下,對百官再無那般信任。
    尤其是,在涉及賦稅錢糧一事上,哪怕是那些州府距離京師上千裏!
    但,若非人不知,隻有己莫為!
    若不然,到頭來,大好前程搭進去不說,家中好不如容易積攢下的富貴,頃刻間煙消雲散不說,家中老小,不是殺頭,就是被流放郭州!”
    稅課司郎中臉色微變,不過很快便恢複正常,強扯出笑臉。
    “多謝鬱公教誨,下官忠君愛國,愛民如子,絕對不會像是鬆江府那些官員那般,盤剝欺壓百姓!”
    鬱新輕輕歎息一聲,“就怕身不由己啊!”
    稅課司郎中剛想繼續解釋,鬱新已經走遠。
    “畢竟,現如今人心不古,學生可檢舉恩師,同鄉為了家人,也可檢舉同鄉……”
    稅課司郎中頓時僵硬在原地,眼中神情變幻,最終化為一片堅定。
    而在另一旁。
    鬱新則也是滿臉凝重。
    “救濟災民,陛下不用當地士紳,也不用當地官員,隻想到了商賈!
    但是,商賈皆是一群逐利之輩,能否比那些士紳靠得住?”
    “隻是可惜,那番薯才剛開始培育,若不然,豈會有這般多煩愁?”
    ……
    翌日。
    兩份章程,便是送到了朱棣麵前。
    道衍和尚與戶部尚書鬱新之能,寫出的章程,自是讓朱棣十分滿意。
    “甚好,甚好!”
    連連誇讚幾句,直接便朝著一旁的亦失哈喊道,“去將定國公與王真召來!”
    “奴婢遵旨!”
    很快,兩個宦官,便疾步朝著定國公府與錦衣衛衙門走去。
    聽到宦官傳話,郭安與王真自是不敢怠慢,連忙前來皇宮。
    “微臣郭安參見陛下,參見太子殿下!”
    “微臣王真參見陛下,參見太子殿下!”
    “兩位愛卿快快免禮!”
    朱棣一臉喜色的說了一聲,便直接將道衍寫的那份章程,遞給郭安與王真。
    “這……”
    看著上麵的內容,王真一臉驚疑。
    而郭安,則是滿臉滿意。
    “陛下,道衍法師果然是一位得道高僧!”
    聞言,王真神色更是怪異。
    他曾經也是燕王府之人,對於道衍法師,也是十分熟悉。
    隻是,道衍法師居然寫出這般章程,而聽定國公之意,此事好像與他還有幹係?
    朱棣問道:“王真,你覺得此事如何?”
    王真連忙拱手行禮,“回稟陛下,微臣暫且沒看懂這些事,不過微臣定會謹遵陛下旨意行事!”
    朱棣微微點頭,便說道:“咱問你,整個大明各州府的錦衣衛,可否能老實的收受那些商賈的密告?”
    “這……”
    王真臉上閃過一絲尷尬,隨即滿臉慚愧的對著朱棣行禮。
    “陛下恕罪,微臣不敢欺瞞陛下,錦衣衛大多是一群軍中漢子,對商賈也常有鄙夷,甚至會欺壓。
    但此事關乎陛下大計,微臣定會認真與他們敘說!”
    朱棣麵無表情的問道:“能說通嗎?”
    王真頓時愣住,期期艾艾,說不出話來。
    朱棣又看向一旁的郭安,“郭卿還有何良策?”
    郭安輕歎一聲,拱手道:“啟稟陛下,微臣認為,可讓那些商賈將密告交由各個州府的邸報郵差,讓他們一同帶來京師。
    由商會的管事,包括商會的內臣查看之後,密奏給陛下,由陛下派發給錦衣衛!”
    “可!”
    朱棣直接點頭。
    王真也是鬆了一口氣。
    朱棣又看向朱高熾,“那些郵差,皆是太子之人,此事,便交給太子去辦了!”
    朱高熾連忙說道:“還請父皇放心,兒臣定會仔細交代下去!”
    朱棣再次看向郭安,“郭卿,如何讓那些商賈知道此事,又如何讓他們相信此事,便交由你了!”
    郭安連忙拱手應道。
    “陛下放心,天下商賈,也有很多都是那些官員士紳家中之人。
    微臣會讓商會仔細分辨之後,再將那份章程,交由他們查看!”
    “嗯!”
    朱棣滿意的點著頭。
    “隻是,為了增加章程的可信度,微臣懇請陛下,在其上戳個小印章!”
    朱棣臉色一僵。
    “印章?”
    郭安一臉正色的點著頭,“正是!”
    朱棣盯著郭安看了半晌,便緩緩點頭。
    “可!”
    “陛下聖明!”
    ……
    帶著那份章程回到府上之後,郭安便對管家郭昂吩咐道:“派人,去將商會管事沈莊尋來!”
    “是,老爺!”
    郭昂應了一聲,便急忙派人,前去海貿商會。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