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封王?

字數:9903   加入書籤

A+A-


    第641章 封王?
    聽此,百官一愣。
    隨即,便明白了朱棣的意思。
    不過,定國公郭安立下這般大的功勞,陛下定然要賞賜!
    而且,怎麽也都繞不過去。
    於是,一些官員,也便是順著朱棣的話,微微點頭。
    “陛下所言極是,定國公讓那些商賈從海外蠻夷手中,為我大明尋來此些福瑞之糧,功不可沒!”
    “陛下賢明……”
    一眾官員跟著朱棣誇讚歸誇讚,但都十分中肯。
    甚至於,還有一些官員,雖然是滿嘴在稱讚郭安的功勞,但說著說著,郭安的功勞,便直接被那些商賈,還有試驗田的郭秉雍等人,分去一大半。
    一眾藩王與權貴,眼中都不由滿是憤憤。
    朱棣神情不變,隻是微微點了點頭,說道:“糧,乃係民之本,係國之本!諸位卿家,想來還不知,番薯與玉米對我大明百姓有何作用,如何耕作吧?”
    “嗯?”
    朱棣這話一出,一眾藩王與百官,皆是一愣,隨即滿臉好奇。
    “敢問陛下,不知番薯如何種植,可與稻穀、小麥這些,當做主食吃食?”
    “此事,郭卿最為清楚!”
    朱棣微微一笑,便看向一旁的郭安。
    “不知郭卿可否為諸王,還有我大明百官,都說說番薯與玉米如何食用,如何耕種?”
    “微臣遵旨!”
    郭安也沒拒絕,直接朗聲道:“番薯,吃法很是簡單,烤、蒸、煮,都可以吃食,隻要其熟了,就可以吃食,味軟糯甘甜奇美。
    至於耕種,番薯耐旱,開墾出一片田地,將番薯苗栽種進去,便可以不必理會,隻要不讓其被淹沒就行……
    番薯的缺點,就是不能與小麥稻穀那般,當做主食吃食,沒有那麽頂飽,也不易儲藏。
    但是,若是發生什麽災害,番薯還是可以吃食的,可比樹皮、草根要好吃的多,也多的多!
    另,番薯畝產極高,也就代表著,番薯很是耗地力,栽種一兩年,就得讓田地歇個一年半載。
    百姓們,最多在自家田埂地頭種上一兩畝,便足矣……”
    “玉米,最主要的吃法,便是如同小麥一般,脫皮後,磨成麵粉,吃玉米饃饃。
    玉米易去外皮,產量還高於小麥數倍,對大明百姓來說,吃玉米最為合適。
    另,玉米耐旱,隻要玉米株苗還幼小之時,不要被水淹,也容易成活。
    當然,玉米之所以是北方的百姓們最大的福音,是因為玉米可以和小麥輪作。
    在北方,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這些地方,一般都是在十月份或是十一月份種下小麥,來年六月小麥收割。
    而在小麥收割之後,便可以接著種下玉米,等到了十月份,玉米便可以成熟,收獲!
    如此,便又可以耕種上小麥……”
    “定國公,真可如此?”
    聽到這話,最先忍不住的便是,一眾北方藩王。
    一個個,都滿臉期待的盯著郭安。
    “此種大事,我怎當著陛下之麵,胡言亂語?”
    郭安淡淡一笑。
    隨後,朝著朱棣拱了拱手,便坐在位置上。
    其實。
    郭安還有一句話沒說,雖然洪鼎年的百姓們生活,比洪武年要好的多了。
    但是,北方百姓們,仍是吃不上白麵饃饃。
    也就是說,北方的百姓們,最多隻是給小麥脫殼但不脫皮。
    這樣,雖然可以增加一些糧食,但那味道……
    自是沒有玉米麵蒸下的窩窩頭好吃!
    “陛下,如此說來,若是將玉米良種交給北方的百姓們,便豈不是一年可以種兩次糧食,收獲兩次糧食!”
    戶部尚書鬱新一臉激動的說道。
    “自是!”
    朱棣點頭。
    “這……”
    整個大殿內,所有藩王與官員,滿臉震撼,頓時議論紛紛。
    畝產七百多斤的玉米,再加上畝產兩三百斤的小麥,豈不是就可以畝產九百多斤,甚至是一千斤?
    如此,哪怕是那些百姓們,將種植小麥,全部上繳給朝廷。
    剩下玉米,也足以夠那些百姓們,吃上一年,甚至還得對外售賣一些!
    “玉米,真乃是我大明福瑞!”
    “陛下,此乃我大明社稷之功!”
    “鬱愛卿所言極是!”
    朱棣一臉認同的點著頭,“僅此玉米一物,便為我大明社稷立下千秋基業!
    定國公郭安,功勞甚大啊!”
    “陛下所言極是!”
    一眾官員,自是連連點頭應和。
    雖然心中百般不願,但到了這會,他們也不好太過得罪郭安。
    畢竟,按照以往的經驗,培育玉米良種之事,還是要交給定國公。
    而最後,玉米良種的分配,最後也會有郭安的話語權,他們也都想要給各自老家爭取。
    “如此,禮部,爾等說說,定國公如此大的社稷之功,朕該如何封賞?”
    朱棣一臉饒有興趣的看向禮部尚書鄭沂。
    這話一出,整個大殿內,所有官員再次一愣,感到一絲不對。
    雖然,禮部執掌禮教,在六部之中,最為清貴。
    但是,社稷這種大功,而且還是涉及到當朝國公的恩賞,必須得由皇帝說出他的心意,底下人才好請奏。
    而現在,什麽都沒說,就直接發問?
    鄭沂起身,朝著朱棣微微拱手行禮,便一臉中規中矩的說道:“啟稟陛下,玉米與番薯,對我大明來說,可活萬千百姓,可延澤我大明千秋社稷,功勞甚大。
    再加上,定國公已是我大明公國,世襲罔替,該如何封賞定國公,還需微臣與眾位同僚細細商談一番!”
    “郭卿,已經是我大明的國公了啊!”
    上方,朱棣微微點頭,眼中還有些錯愕。
    見此,一眾藩王與百官,都忍不住在心中,泛起白眼。
    裝什麽裝?
    “公國,已經到了我大明勳貴的最頂端,封無可封了啊!”
    朱棣又自言自語道。
    聽此,郭安也是忍不住微微抬頭,看向朱棣。
    朱老四不對勁!
    果然,朱棣斷斷續續說了半晌之後,便臉色一肅。
    “定國公對我大明立下如此大的社稷之功,朕若是不封,豈不是寒了郭卿之心,也寒了千千萬萬,對我大明忠心耿耿的功臣?”
    “陛下賢明,是我大明子民之福!”
    一個禦史,直接開口奉承道。
    朱棣淡淡一笑,“如此,那便給定國公封王如何?”
    “封王?”
    包括郭安在內,整個大殿內,所有藩王、文武百官,皆是目瞪口呆,感覺腦子裏嗡嗡直響。
    外姓封王?
    還是一個剛剛封了公爵一年的國公?
    “陛下,萬萬不可啊!”
    這下,百官再也忍不住,紛紛起身,勸阻道。
    “陛下,此有違祖製啊!”
    “是啊,陛下,定國公功勞是大,但太祖高皇帝早就下旨,異姓不能分王!”
    “陛下,我大明也無國可封了啊……”
    .
    “……”
    “怎會無國可封?”
    對於眾大臣的反應,朱棣絲毫不意外,隻是淡淡一笑,“海外,那麽一大片番國,皆可封!”
    聽此,一眾百官臉上的神情,稍微緩和一些。
    說到底,封不封王,違不違祖製,都是朱家內部的事,隻要不封大明的國土,不糟踐大明百姓,就與他們無關。
    甚至,要是可以借著封王的機會,將定國公郭安,給趕去就藩,那對百官來說,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敢問陛下,不知定國公這個王,是如何的封法?”
    周王朱橚對著朱棣拱手行禮,緩聲問道。
    身為朱家的宗長,他代表的是大殿內,所有朱家藩王宗親的意思。
    “封郡王,封地便為郭卿的郭州,另再加一萬食戶,與宗室郡王同享俸祿,賜兩衛,一衛鎮守郭州,一衛任由定國公調遣,在京師建王府,另將郭家祖地所在縣,賜予郭卿……”
    朱棣緩聲說著。
    下方,一眾藩王與百官,則是越聽,臉上神色越是輕鬆。
    陛下這般封王,也隻是給了一個郡王名號,再給了兩衛,還給了一個縣。
    而且,這兩衛,有一衛還是要前去郭州鎮守!
    如此說來,也擔得起給大明尋回玉米與番薯的這份大功!
    這會,郭安也終於有了機會,可以開口說話。
    “陛下,微臣誠惶誠恐,隻是尋回玉米與番薯,何德何能,敢承受陛下如此厚愛?”
    “郭卿不必多言!”
    朱棣淡淡一笑,“郭卿對咱大明江山社稷有千秋大功,僅此一項,便足以封王!”
    說著,朱棣便看向朱橚,還有朱高熾,朱高燧等大明藩王。
    “太子,諸王,爾等覺得如何?”
    朱高熾連忙道:“父皇聖明,兒臣謹遵父皇之意!”
    朱橚也緩緩點頭,“陛下聖明,臣弟謹遵陛下旨意!”
    “臣弟讚同……”
    一眾藩王,也連連點頭。
    區區一個郡王而已,還隻是得到一個縣,說到底還是一個國公的待遇。
    而且,這個關鍵時候,他們也不想得罪朱棣。
    “既然諸位都同意,稍後,禮部便盡快擬寫出一個詳細的章程來!”
    “微臣遵旨!”
    禮部尚書鄭沂緩聲應道。
    身後,一眾文武百官,眼中除了羨慕嫉妒之外,也都沒有出言阻止。
    郭安也急忙說道:“微臣多謝陛下厚愛!”
    朱棣滿意的笑了笑,便繼續說道:“另,為大明尋回玉米與番薯的商賈沈莊,還有一眾船員,也立有大功,也該賞賜!”
    “陛下所言極是!”
    有了封賞郡王這件事,現在僅僅隻是賞賜一個商賈,還有一些船員,在百官心中,也隻是一件小事。
    “沒有沈莊的精心尋找,那些船員的一路照料,玉米與番薯,也來不了我大明。
    為了鼓舞激勵我大明一眾商賈與船員,為我大明尋回畝產更高的糧食,朕以為,所有船員,皆可賞銀百兩,綿布二十匹,米五石,良田五畝,牛一隻,另免其賦稅三年!”
    “陛下聖明!”
    一眾官員再次稱讚道,這麽點賞賜,還真不多。
    朱棣又道:“至於其首功者,商賈沈莊,封其縣子!”
    “什麽?”
    “縣子?”
    聽此,一眾藩王與百官,又都是目瞪口呆。
    隨即,便是一片嘩然。
    要知道。
    雖然明朝有五等爵位,但從明朝建國之初,便一直封賞的都是公爵、侯爵、伯爵,但卻是從來沒有出現子爵、男爵。
    哪怕是有子爵、男爵,也都是追贈!
    現在,突然出現一個子爵,還是要給一個商賈?
    一眾官員,頓時不能接受。
    “陛下,那沈莊隻是一區區賤商,如何能享受我大明子爵之福澤啊?”
    “陛下,萬萬不可……”
    這次,一眾官員,都是真心實意的勸阻。
    “沈莊雖為商賈,但所做之事,皆為善事。今年北方大旱,沈莊帶著海貿商會,從交趾陸陸續續,運回數十萬石的糧食,交由朝廷賑災。
    另,尋回玉米與番薯,此種社稷大功,朕若是不封賞其子爵,朕又該如何封賞他?
    難不成,朕要給其封官?”
    “這……”
    百官,再次一怔。
    封沒有什麽實權的子爵,又或者,去封一個官位?
    “陛下,隻是區區一卑賤商賈而已,哪怕是陛下給他賞他一些錢財,他都會感激涕零!”
    朱棣臉色一沉,“爾等是想要勸阻朕,有功少賞,或是有功不賞?”
    “陛下明鑒,微臣等人,絕無此意!”
    一眾官員急忙說道。
    “是啊,陛下,微臣等人隻是覺得,區區一賤商,若……”
    “行了!”
    朱棣直接不耐的擺了擺手,說道,“為我大明立下如此大功,不能賞其官職,那便封其爵!
    若不然,朕有功不賞,豈不是昏君?”
    “另,培育玉米與番薯的郭秉雍、郭直、郭昌辰、郭山源四人,已經為我大明培育良種十來年,讓我大明糧食產量一直在增加。
    如此社稷之功,朕也不可賞,便與那沈莊一般,都為子爵!”
    “郭家四位迪功郎,都封其為子爵?”
    禮部尚書鄭沂,有些不敢確定的問道。
    “自是!”
    朱棣微微點頭,“其如何封賞,爾等在兩日內,給朕奏上一份章程來!”
    “微臣遵旨!”
    鄭沂無奈歎息一聲,隨即便是緩聲應道。
    “陛下聖明!”
    對於郭家四人,都封子爵,一眾文官並沒有任何反對。
    甚至,一個個心中還有些興奮。
    因為。
    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認為,文官不配有封爵。
    在大明,能有爵位的文官,必然有戰功。
    現在。
    一下出現五個封爵的,一個商賈,四個文官!
    如此,豈不是說明,他們這些文官,將來也有可能,會被封爵?
    吃完宴席,也論功行賞了。
    基本上,今天的事,也就結束了。
    在亦失哈的招呼下,一眾官員與藩王,起身對著朱棣行禮,恭送!
    再之後,群臣也都呼啦啦的走出大殿。
    剛一出了大殿,一眾武勳,便滿臉喜色的圍住郭安,連連恭喜。
    至於一眾文官,也想恭喜。
    畢竟,郭安雖然是勳貴,但嚴格的來說,郭安出身順德府郭家,還與劉家結親,應是文官一脈!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