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藩王百官震動
字數:10652 加入書籤
一眾藩王、公侯權貴、官員們,都一個個拿著農具,做模做樣,象征性的掰下一顆玉米,再刨出來一株番薯。
隨即,便出了玻璃大棚,那些藩王、公侯、官員們,都還有些依依不舍。
玻璃大棚內,太暖和了。
另外,雖然他們不事農桑,但在親自掰下玉米,刨出番薯之後,也是感覺到一些不對勁。
這些玉米與番薯,一個個都長的太大太多了!
朱棣也不管他們,有沒有過足手癮,直接下令,讓郭秉雍、郭直、郭昌辰、郭山源帶著一眾徒弟,開始掰玉米,刨番薯。
同時,還有一眾禁衛入場,幫忙,火速收獲。
於是。
在天地,朱家先祖,大明皇帝、太子、諸王、公侯權貴,文武百官,還有京師一眾黎庶的見證下。
一顆顆玉米,被掰下玉米株杆,扒去外皮,金黃色的玉米顆粒,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宛若一顆顆金豆,吸引了所有人的注目。
隨後,便是那些番薯。
被那些禁衛,像是刨地一般,一整株一整株的從地裏刨出來。
番薯根係上,吊著密密麻麻,一串串還沾著泥土的番薯,好幾個,大的比人拳頭還要大,小的,也是細長細長。
遠處觀看的商賈百姓們,驚歎連連。
興奮至極。
越是收獲,一眾藩王與那些權貴們,還有百官,越是激動。
甚至,逐漸騷動起來。
兩眼,越瞪越大!
因為,哪怕他們已經有了很大的猜測,但玉米與番薯的產量,還是超出他們的估計。
太多了。
三畝玉米,九畝番薯田地,不到半時辰,便從一個小山堆,變成一個大山堆。
他們從來都沒見過,這般豐收的場景。
甚至,郭秉雍等人最初準備的籮筐,都沒夠用,還再去吩咐人,前去再帶來一些籮筐。
一個時辰之後。
玉米與番薯,便都被去掉外皮,或是被擦拭的幹幹淨淨,整整齊齊的擺放在籮筐內。
整個場地上,除了人,剩下的全是密密麻麻的籮筐。
等到田地裏沒有遺留下一粒玉米,或是一顆番薯。
在場所有人,包括一直站在遠處,拿著望遠鏡觀看這裏的商賈百姓們,也都是滿臉期待。
因為,接下來便是所有人都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的環節。
秤玉米!
秤番薯!
一眾戶部官吏,當仁不讓。
朱棣與朱高熾,還有一眾藩王、公侯、重臣們,都緊緊圍住那兩個秤。
“一百二十六斤!”
“一百三十斤!”
“一百二十八斤……”
“……合七百五十三斤!”
戶部尚書鬱新的聲音,都有些哆唆。
緊跟著,一旁的亦失哈也說道:“陛下,奴婢這邊秤的也是這般多!”
“嘶!”
聽此,朱高熾與一眾藩王,還有周圍一眾官員,都滿臉震撼。
這麽高的產量,還比稻穀小麥要好侍弄的糧食,他們太知道,這會對大明來說,造成多大的影響。
哪怕是朱棣,也是渾身一顫,眼中光芒鋥亮。
這是玉米,可以與稻穀小麥一般,作為主糧吃食的糧食。
而且,還可以與小麥進行輪作!
“畝產七百五十三斤?”
“福瑞啊,此玉米,真乃是我福瑞之糧!”
“陛下聖明!”
“天佑我大明啊……”
一眾藩王與公侯權貴,皆是連連高聲稱讚。
至於文武百官,麵部神情更是誇張。
很多官員,直接高舉雙手歡呼喝彩,有的官員則是激動的失聲痛哭……
隻有郭安,在一眾人群之中,神情淡然。
七百五十三斤而已!
這些玉米,都還是濕的,其中水分沒有徹底曬幹,而且裏麵還有玉米芯!
要是把這些都給剔除出去,能得個六百斤,便是可以的了!
“繼續秤!”
朱棣淡聲吩咐道。
“微臣遵旨!”
“奴婢遵旨!”
戶部與亦失哈兩隊人,便連忙再次開書秤玉米。
三畝玉米,還是很好秤的。
很快。
便秤完!
“玉米畝產七百五十三斤、七百八十九斤、七百四十一斤!”
這次,鬱新說完,周圍一眾藩王與百官們,反倒是鎮定了許多。
朱棣臉上露出一絲喜色,玉米的畝產都這般高了,剩下的番薯,自是會更高!
“繼續秤番薯!”
“微臣遵旨!”
“奴婢遵旨!”
雖然是南方人,但對於大明可以得到畝產這麽高的糧食,鬱新並沒有任何憂愁,相反,則是十分歡喜,期待。
因此。
鬱新連忙帶著一眾戶部官員,再次開始秤一旁的番薯。
一筐,兩筐……
越秤,所有人的眼睛,便瞪的越大,眼中愈發期待。
因為,番薯的籮筐,明顯比玉米的要多很多。
突然。
算完一畝的番薯斤數後,饒是鬱新早在之前,心中便是已經有了準備。
但是,仍是滿心狂喜,還有些不敢置信。
隨即,便昂起頭,大吼道。
“奏稟陛下,番薯,一畝合產一千三百一十二斤!”
頓時,整個場地,一片寂靜,隻能聽到風吹的呼呼聲。
所有人,都是直愣愣的看著鬱新,像是聽到什麽不可思議的事情一般。
“一千三百多斤?……這怎麽可能?世界上,怎麽會有這麽高產量的糧食?會不會是算錯了?”
一個藩王忍不住滿臉不敢置信的問道。
一旁,亦失哈也連忙舉著手中的賬本,高呼道:“啟稟陛下,鬱並未算錯,此一畝番薯確實是一千三百一十二斤!”
亦失哈的聲音落下,在場所有人,頓時滿心震撼。
那可是一千三百匠糧食啊!
江南畝產最高的稻穀,也才是三四百斤!
若是大明都種上番薯,那大明何愁還會缺少糧食?
這才是真正的大明福瑞之糧!
天佑大明!
朱棣憑什麽如此得到上天垂愛?
所有人,都直接沸騰起來。
同時,聲音還在往外傳著。
“番薯畝產一千三百一十二斤!”
“番薯畝產一千三百一十二斤……”
“陛下聖明!”
“嗚嗚,天佑大明,天佑我等老百姓啊!”
“陛下聖明……”
遠處,在聽到畝產數目之後,所有百姓,在短暫的震撼呆滯之後,便都齊刷刷的跪下,大聲高呼,同時向著朱棣連連叩拜。
朱棣微微抬頭,也鬆了一口氣,番薯果然沒有叫他失望!
老天,還是保佑他的!
爹,你沒完成的夢想,老四替你完成了,您也看到了吧!
“僅僅隻是一畝,不準,再秤兩畝的番薯!”
“遵旨!”
.
雖然秤這麽多番薯,會十分累人,但這會,所有人,都是幹勁十足,激動至極。
隨著朱棣令下,一眾人都連忙再次秤了起來。
很快。
鬱新便帶著戶部一眾官員,秤完兩畝番薯。
“稟陛下,兩畝番薯,各為畝產一千二百八十斤,一千一百三十二斤!”
“甚好!”
朱棣直接大喝一聲,“諸位卿家,天佑我大明!”
“陛下仁德,天佑我大明!”
“陛下仁德,天佑我大明!”
所有藩王與官員們,都滿臉激動的齊聲呼喊起來。
哪怕是心懷鬼胎的官員,在看到番薯的產量之後,心中的那些小九九,都直接被衝散一大半。
要是僅僅隻有玉米,他們還能忽視。
但是,畝產十二石的番薯!
這……
打不過,就隻能加入了!
至於時間一久,他們心中的歪心思會不會再次萌發,便不得而知!
“奏樂!”
禮部尚書鄭沂,直接麵色通紅的高喊道。
隨即,樂鼓響起。
“斬三牲,祭天地!”
話落,便有一官員,斬開三牲,分祭天地。
最好,又將三牲,切成小塊,先是遞給朱棣,朱高熾,接著在分別分給藩王、公侯、官員!
在這大冷天之中。
三牲早已凍的冰冷,好在分到郭安手中的,隻有手指頭那麽長的一小塊,也不知是哪裏的肉。
反正。
咬起來並不費勁。
接下來,便又將大鼎裏麵的玉米,還有番薯,都給撈出來。
用小刀切開。
每人一塊。
隨著玉米與番薯的異香飄出,所有人肚中,都發出咕鳴聲!
不過。
熟透的玉米,煮熟之後,空有香味,但卻是十分柴硬,還不好吃,有些年紀大的官員,根本要不得,隻能隨意咬一咬,就咽進肚中。
至於番薯。
雖然有些煮的過分,但是卻是軟糯甘甜,剛放進嘴中,所有藩王、權貴、官員們,都是滿臉喜色。
番薯不僅畝產高,還如此美味?
眾人心中,更是震撼與期待!
隨後。
朱棣攜帶太子朱高熾,諸藩王、權貴、百官們,再次祭拜一番天地與先祖之後,這才帶著眾人回宮。
下麵,郭安有些惡意猜測,這一次祭拜,朱棣主要是為了給老朱報喜!
收獲出來的玉米與番薯,也都一籮筐一籮筐的裝上車,在一眾禁衛的護送下,小心翼翼的運回宮內。
宮內,才是進行商議,論功行賞的地方!
隨著朱棣車駕駛過,所有百姓,都自發的跪下兩側,高呼陛下聖明!
車駕內,聽著外麵那些百姓的呼喊聲,朱棣一臉歡笑。
在試驗田一角,一處不起眼的角落內!
幾個身穿麻衣,但卻很是富態的商賈,等到朱棣車駕遠去,這才緩緩起身。
幾人臉上,仍是殘留著一些激動與震撼。
“畝產十二石的糧食,若是我大明的百姓,都給種植上,那我大明將會是何等盛況啊?”
“是啊,到時候,我大明的人口,將會翻倍!”
“也會是前所未有的盛景!”
“……”
一邊談論著,幾人便一邊坐上一輛寬大馬車。
這輛馬車外邊看起來,又是普通。
但是,內部卻是十分奢侈。
而且,車輪,還是橡膠輪胎製作!
另外,在車內,還有暖和。
甚至,還有熱茶!
各自一杯熱茶下肚,一個商賈便看向最上麵的沈莊,滿臉羨慕。
“玉米與番薯都是如此高的產量,想必沈兄必然會被陛下重賞!”
“是啊,此次沈兄的沈家,必然會重現前元的興盛!”
“陛下能讓我沈莊做海貿商會的大掌櫃,沈某已經很是感激了,怎敢奢求別的啊?”
沈莊連連擺手謙虛道,不過車內,哪一個不是老狐狸。
自是看得出,沈莊那上揚的嘴角,還有滿是矜持的神情。
想著,一個商賈心中一動,便忍不住好奇的問道:“沈兄,可是已經知道了些什麽?”
聽此,周圍一眾商賈,也都忍不住看向沈莊。
“沒有,沒有!”
沈莊自是連連搖頭。
“至少,此次之後,沈兄身為尋回番薯與玉米的商賈,必然會讓陛下牢記!”
“以後,在大明,隻要沈兄不犯什麽大罪,子孫富貴無憂啊!”
“是啊,沈兄真是羨煞我等!”
“以後,還望沈兄多多照顧我等啊……”
一眾商賈,也都沒有再多問。
隻是,說起吉祥話來。
而沈莊,也是滿臉喜色的一一應對著。
陛下豈止會重賞他,甚至還會給他封爵呢!
隻是,隻要封賞詔書一日不下,沈莊便一日不敢多說一句。
但是,今日陛下的這般聲勢浩大舉動,沈莊心中已經隱隱有一種感覺。
或許,他沈家飛黃騰達的日子,不遠了!
同時。
一個個百姓,早已經朝著京師城狂奔而去。
京師剩下,頓時震動開!
……
皇宮。
謹身殿內。
早已備好豐盛宴席。
朱棣,還有太子、藩王、權貴、百官,都依次坐下。
隨即,奏起九奏樂!
在外麵,餓了一上午,這會已經半下午了。
朱棣心情大好,便一邊讓群臣吃飯,一邊聽著九奏樂。
不過,九奏樂是從一奏《起臨濠之曲》,到二奏《開太平之曲》,三奏《安建業之曲》……一直到九奏《守承平之曲》,也名《萬年春》!
這九奏樂曲,是回顧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創業發家史和希望基業長存的願詞。
樂曲,雖是美好願詞,但大殿內,哪一個,不知這些願詞背後的屍山血海?
所有官員,都是吃的跌宕起伏。
或許,隻有朱棣與一眾藩王,還有一些公侯權貴,聽的熱血滂湃!
宴畢!
所有人,都麵色肅穆的看向龍椅上的朱棣。
接下來之事,大家都已經有著心理準備。
朱棣輕輕咳嗽了一聲,便朗聲道:“天佑我大明,讓定國公給我大明尋回番薯玉米此種祥瑞!”
“此乃陛下仁德,這才使得祥瑞之糧,可以從萬裏之遠的海外,來到我大明……”
“天命所歸,陛下賢明……”
一眾朝臣,頓時大肆誇讚朱棣。
但是,對於郭安這個首功者,一個個卻是直接跳過。
坐在一眾藩王下麵的郭安,神情不變。
他都已經公爵,還世襲罔替了,再有功勞,還能如何?
不過,等到一眾官員誇讚的差不多了,朱棣這才緩緩擺了擺手。
“番薯、玉米此種福瑞之糧進入我大明,定國公功不可沒!”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