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世家
字數:4418 加入書籤
一旁的文輕歌將一切都看在眼裏,他是很佩服盧誌東的十年如一日,待人如沐春風,呆在他身邊,永遠不會有太多的冷場。
照才華來講,盧誌東其實並不是什麽才子。
可他肯學,也肯記。
世家的底蘊讓他擁有很多資源可以觀看更多的隱秘和信息。
不是一般世家能夠比擬的。
能夠將曆史如此龐大的信息記住也算是一種天賦。
以前大家都一起爭過紈絝子弟一哥的位置。
最終盧誌東憑借著會做人這一點,加上世家宣傳,博得一個博學之士的稱號。
因為盧誌東家族是如今燕國朝堂最有權勢的世家。
家族人才濟濟,首相位置一直他祖父在占據。
這讓盧家有了更多的便利和回轉空間。
雖然皇族對世家的約束要小很多,可大義的名義下,加上不俗的家世,最終讓盧家穩坐第一世家的位置。
文輕歌同樣是一流世家的嫡子,與盧誌東、範益祥、鄧子興,就是四大世家的嫡子,也是未來世家的繼承人。
因為四個人經常玩耍在一塊,家世相當,在燕京城無人敢惹,背後被人稱為四大紈絝。
隨著年齡逐漸增大,燕國世家掌握全國的輿論話語權。
底層人們根本不足為慮,因為他們每一天都是為了生存耕作。
沒有知識,就沒有思想。沒有思想就沒有參與到決策的基礎。
掌控輿論的基本都是讀書人。
讀書人當中又分為很多等級。
沒有家族做依托,這些人統稱為寒門,基本都是家道中落,族人離散。
不過他們有一些遺澤,能夠有渠道讀書。
或者一些豪商暴富,送自己的子女讀書,這些連豪門都算不上。
沒有土地,隻是即便你再富有,也隻是賤籍。
根本沒有考科舉的機會。
士農工商,大魏的舊製,就是如此。
在往下基本都是奴籍:比如娼妓、比如仆人、家丁、丫鬟等等。
這些奴籍的人基本一輩子如果碰到好的主家,可能有脫離的機會。
不過就算脫離奴籍,他們也隻能依附於主家,成為附庸。
他們世世代代都是要服務於主家。
所謂世家就是這些主家,積累幾代人,形成龐大的一個勢力群體。
所以生在燕國,投胎技術真的是一門運氣活。
生在世家,基本上就是人上人,生在附庸家族,算你倒黴,大概率也是為主家服務。
文輕雲當初的商隊領隊董林,就是這一類人,他被主家培養,還給他娶妻生子,就是為了牽絆他。
燕國是一個階層十分明顯的社會結構組織。
世家永遠是世家,就好比張惜水所在的張家,即便祖輩不慎,曆經四十多年,仍然是世家之列。
底層人想要出頭基本很難,當然燕國內部鬥爭非常激烈,大家都是世家,也都想爭一爭第一的名分。
第一世家盧家的家主,說的話,比皇帝還管用。
他們控製著龐大的勢力,可以深刻的深入到鄉下去。
皇權都無法下鄉,可是世家做到了。
可以說燕國可以沒有皇帝,但不能沒有世家。
這個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世家的存在,讓社會非常穩定。
壞處就是世家掌握的資源太多,一旦世家內鬥太過激烈,甚至有可能不顧國家安危。
世家世家,就是家優於國。
他們都是趴在燕國這個巨人身上吸血的寄生蟲,同時也幫這個巨人驅除外來的隱患。
比如涼國的威脅,比如蠻國的兵鋒,比如極北之地,食人部落的入侵。
燕國的皇族李家,如果剝掉皇族的光環,他們也是世家的一份子。
隻是他們天然就不被世家承認,他們就是所有世家推在台麵上的國家管理者。
曆任皇帝都是通過平衡世家之間的矛盾,來獲取他們的政治目的。
張家就是因為當年參合進了謀反大事,才會被其他世家排斥,然後聯合皇族一起打壓。
當然這是明麵上的,事實上,每一次新皇的登基都是一次洗牌。
盧家已經連續是兩朝首相,成為第一世家的過程少不了踏在張家的屍骸上麵。
燕國的皇帝沒有一個是簡單的,燕國一百多年的曆史,總共曆經十五位皇帝,卻有三十多個皇後。
幾乎每一任皇帝都換過皇後。
這背後都是皇帝與世家的爭鬥的血腥。
皇帝與世家鬥,曆來就是挑撥世家之間的鬥爭,不過鬥爭又不能太大。
一百多年曆史讓他們明白,如果臣子不鬥,他們覺得吃飯都不安心,如果臣子鬥得太厲害,那麽同樣也會危害到國家。
當年張家的事件,導致了很多人才都跑到其他國家去。
每一個一流高手都是非常稀有,張亂青這種就是例子。
還有蜀國如今的丞相,就是燕國人。
蜀國能夠憑借著一個眾山圍繞的小塊區域,還能有如此影響力,與那位丞相都不無關係。
正式那位丞相的關係,太多在燕國看不到希望的才子們奔赴蜀國去實現自己的抱負。
世家的壟斷已經形成了。
科舉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性的活動。
沒三年隻有三個人有可能獲得正式品級的官員。
就是科舉前三甲。
一百多年,也就隻有三百多位寒門子弟獲得走向朝廷中央的機會。
起點決定高度,你沒有獲得官身,就意味著你到死,也就隻能做到一縣之長。
其中還要受到世家的約束。
如果投身世家,成為一個附庸,那麽有可能成為一府之地的官員。
世家那麽多子弟,大部分世家都擁有自己的學堂,同時還資助一些在野學堂。
可以說影響力無處不在,你讀書的地方就已經被深深打上了某一個世家的標記。
假若改換門庭,幾乎不可能在進一步了。
因為世家與世家之間,不會因為一個小而去爭鬥。
就好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交換,根本不會考慮你一個小屁民是什麽想的一樣。
每個世家都有一個地盤,每年隻要是燕國的學子,都會被世家所籠絡。
當然也有例外,可惜下場都不是太好。
偏偏燕國的愛國教育還不錯,有很多才子因為眼界看得遠,早早離開燕國,去往其他地方發展。
有些則是忠心為國,結果往往這些人都會走到世家的對立麵,下場淒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