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4【官家……隻是被奸賊蒙蔽】

字數:7410   加入書籤

A+A-


    回到簿廳書房,韓楨命手下書吏找來青州的輿圖。
    相比起臨淄縣境內的輿圖,青州輿圖就沒那麽精細了,好在山川河流都一一標注了出來。
    臨淄縣環山繞水,左右各有一小一大兩條河流途經。
    左邊小河是澠水,右邊大河是淄水。
    小東河便是淄水的分支。
    因臨近淄水,所以才得名臨淄縣。
    淄河自上而下,貫穿整個青州。
    益都距離淄河有些遠,足有二十餘裏,不過正好位於是鎮海軍軍營的方向。
    一次性將十二萬糧食運回來,根本不可能。
    隻能暫時先存放在鎮海軍軍營,然後走水路,順淄水運送回臨淄縣。
    此事隻需跟駱沙知會一聲便可,不用交代清楚,他是個聰明人,在官場混了這麽多年,知曉什麽事兒該問,什麽是不該問。
    此次夜襲,出動一千人足以,乘船順淄水而下。
    ……
    卻說劉錡羞愧而逃後,提著盤龍棍,騎上自己的戰馬出了軍營,一路朝著千乘縣奔去。
    一路走走歇歇,直到傍晚時分終於回到千乘縣。
    前陣子慘烈的戰爭痕跡,還沒有完全消除,城牆之上煙熏火燎的大片焦黑,依舊曆曆在目。
    城外的屍體雖已搬走多日,卻依舊彌漫著一股讓人作嘔的怪味。
    眼見日頭西落,兩個守城的衙役正準備關閉城門,卻見一人騎著馬疾馳而來。
    哪怕隔著一段距離,兩人也一眼便認出了來人是劉錡。
    隻因那根盤龍棍實在太過醒目。
    待到劉錡架馬來到近前,一名衙役好奇道:“小衙內,這段時日去哪了,怎地沒見著你?”
    劉錡這樣的性格,注定在哪都能混得開。
    來千乘縣不到兩個月,從弓手到胥吏,就沒有他不熟的。
    甚至於比謝鼎這個知縣都要熟悉。
    “出門散了散心。”
    劉錡強扯起一抹笑意。
    兩名衙役見他興致不高,便不在說話。
    縣衙後院,謝鼎結束了一天的公務,正端坐在院內吃用餐。
    晚飯很是寒酸,一盤醋芹,一小碟鹹菜,外加一份稀粥。
    謝家耕讀傳家,累世清貧。
    北宋官員的俸祿雖豐厚,但謝絳在時,便時常接濟資助貧苦士子,身無餘財,死後隻一口薄棺而已。
    到了謝鼎這一代,依舊秉持著祖父的風骨,所得俸祿一部分寄回老家供養妻兒老小,剩下的便全都用來資助貧苦學子。
    如今雖貪官橫行,但到底還是有一些謹守本心與風骨的文人。
    隻不過,這些人的處境都不太好過。
    謝鼎對如今的朝局痛心疾首,但卻又什麽都做不了。
    何昌言與陳瓘二人夠分量了吧,一個狀元,一個探花。
    結果呢?
    兩人因數次彈劾蔡京,一個被貶通州,一個被罷官。
    他一個七品知縣,又能如何?
    其次,謝鼎心裏其實很清楚,根子在當今官家身上。
    “阿郎,阿郎!”
    忽地,老仆一路小跑著衝進後院。
    謝鼎放下筷子,沉聲道:“慌慌張張成何體統,發生了何事?”
    “阿郎,小衙內回來了!”
    老仆麵色欣喜。
    謝鼎眼中閃過一絲喜色,隨後板著臉,冷哼一聲:“哼,這孽畜還知道回來?”
    見狀,老仆低聲勸道:“阿郎,小衙內能回來已是不易,莫要再凶他了。”
    “不辭而別,令家中長輩心憂,還指望吾給他好臉色看?”
    謝鼎雖如此說,不過神色倒是緩和了一些。
    這時,劉錡提著盤龍棍,邁步走進後院:“舅舅,俺回來了。”
    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見完好如初,謝鼎心中不由鬆了口氣。
    劉錡生母是謝鼎的親妹妹,自小他就對這個妹妹便疼愛有加。
    愛屋及烏,對於這個外甥,他也是極為親近。
    謝鼎厲聲道:“你可知錯?”
    “俺知錯了,不該不辭而別,連累舅舅擔驚受怕。”
    劉錡耷拉個腦袋,神情沒落。
    見他這副可憐兮兮的模樣,謝鼎也不忍再說重話,溫聲道:“可用過飯了?”
    “不曾。”
    劉錡搖搖頭。
    “小衙內少待,老拙這就去盛飯。”
    不待謝鼎吩咐,老仆便邁步走向後廚,不多時端著一大碗粥回來了。
    “謝謝恒伯。”
    劉錡道了聲謝,坐下後,就著醋芹和鹹菜吃的狼吞虎咽。
    他是真餓了,今日隻早上吃了一頓,隨後又趕了一天的路,走時匆忙,沒帶幹糧,此刻早已饑腸轆轆。
    一大碗粥轉眼間便吃完了,老仆知道他的飯量,立刻又去盛了一碗。
    兩碗粥下肚,劉錡隻覺腹中舒服多了,隻是情緒依舊低落。
    今日韓楨那番話,讓他羞愧難當。
    他這個年紀,正是爭強好勝,愛麵子的時候,哪裏受得了。
    即便韓楨不提,他也沒臉繼續待在軍營,會主動離去。
    畢竟是劉錡自己深夜主動投奔,而且韓楨待他也確實不錯,短短幾日時間便讓他升任騎兵營營長,手下統禦著五百多號精銳騎兵。
    說句實話,這份信任比之他父親,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結果在商議大事的時候,自己卻畏畏縮縮。
    也不知道自己走後,縣長會任命誰為騎兵營營長。
    應當是老九,這廝本就是西軍,馬上功夫了得,也算是一員猛將。
    騎兵營算是他看著一點點發展壯大的,從最初的三十幾人,慢慢擴招到五百多人。
    當中每一個騎兵,都是他在步卒中挑選出來的精銳……
    念及此處,劉錡不由歎了口氣,臉上落寞的神情越發濃鬱了。
    謝鼎以為他是見識了外麵的險惡,心灰意冷,不由安慰道:“吾早說過,那韓楨鷹視狼顧,桀驁不馴,豈是好相與的?不過你此次出去走一遭也好,漲一漲見識,知曉了人心險惡,想來往後為人處世會沉穩幾分。”
    “……”
    劉錡嘴唇動了動,有心想要解釋。
    就在這時,卻聽謝鼎神色疑惑地問道:“說來,那韓楨怎地會輕易放伱離去?”
    在他想來,劉錡投奔了韓楨,便如同羊入虎口。
    不狠狠在他們劉、謝兩家咬下一塊肉,怎會輕易鬆口。
    “俺……俺是被趕走的。”
    劉錡麵色羞愧道。
    趕走?
    謝鼎撫須的動作一滯,不可思議道:“韓楨小兒主動趕你走?”
    “嗯!”
    劉錡苦笑一聲,點了點頭。
    他沒說趕走自己的原因,他覺得縣長仗義,自己也不能當小人,哪怕對方是疼愛自己的舅舅。
    這下子,謝鼎徹底懵了,稀奇道:“怪哉,太陽竟打西邊出來了。”
    想不明白,謝鼎便懶得想了,吩咐道:“此次回來,可不能再任性了,當用心讀書。”
    聽到讀書二字,劉錡隻覺腦殼疼,趕忙轉移話題道:“舅舅,你如何看待金人。”
    “金人?”
    謝鼎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屑,答道:“北地蠻夷矣,茹毛飲血,不堪教化。”
    聞言,劉錡不由微微皺起眉頭,提醒道:“可金人滅了遼國。去歲兩次北征,皆是大敗而歸,金人已看破我大宋虛實,待到徹底平定遼國,隻怕便會揮師南下。”
    “滅了便滅了,此等蠻荒野人與遼、夏無異,隻需給些歲幣,開通互市,用不了多久,自會學我漢家文字,讀我聖賢詩書,習我華邦禮儀。”
    謝鼎借此機會,教育起了劉錡:“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且不說漢唐了,便是眼前的遼、夏兩國,多年來窮兵黷武,如今又待如何?遼國被兵鋒更甚的金人所滅,西夏也即將四分五裂,國不將國。金人雖強橫一時,但幾十年後也會步遼、夏的後塵。”
    劉錡聽得一陣心驚。
    這可是自家舅舅啊,結果竟也是這般想法。
    先前在青州軍中,他時常與聶東、魏大等人談論西夏與金人之事,他們都一致認為,金人必將南下。
    道理很簡單,隔壁住著一個有錢又瘦弱怯懦的鄰居,野蠻的金人如何能忍得住?
    且一旦金人南下,憑借西軍如今的戰力,根本就是螳臂當車。
    劉錡反駁道:“若金人執意南下,該當如何?”
    “莫要杞人憂天,我大宋建國之初,遼國又何嚐不是年年南下呢。”
    謝鼎苦口婆心道:“吾知你對歲幣之事不滿,你自小在邊軍長大,沾染了軍伍之氣,有此想法,這不怪你。但你可知,檀淵之盟前,遼人年年南下,河北各州一日三驚,北地百姓民不聊生,且每一次作戰,便糜費數百萬貫。國庫稅收,十之五六都用在了戰場之上。”
    “相比之下,歲幣那些錢,僅是九牛一毛。用些許歲幣,換取百年休養生息,有何不可?更何況開通互市後,憑借商賈手段,不消多久便可賺回來,還富於民。”
    劉錡急了,忙說道:“舅舅,如今與太祖皇帝時不一樣了。那時大宋初建,兵多將廣,且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河北之地又有唐時的靜塞軍鎮守。可眼下卻不同了,各州禁軍、廂軍早已糜爛,不堪一戰,唯有西軍尚且還有一戰之力。”
    “可去歲兩次北伐,西軍損失慘重,十不存一。雖又招了十萬兵源,但都是些沒上過戰場的新兵,沒甚戰力。怎能擋得住如狼似虎的金人?”
    去歲十萬精銳西軍都打不過遼人,如今想靠著一群新兵,擋住屠殺遼人的金人,簡直是白日做夢。
    謝鼎嗬斥道:“即便金人南下,也自有童貫、種師道等武將應對,何需你來操心?”
    “俺……”
    劉錡欲言又止,無奈中透著一絲倔強。
    “唉!”
    謝鼎歎了口氣,溫聲道:“吾知你喜愛行伍,可大宋武人不好當,你父親便是活生生的例子。讀書科舉,以文官入仕才是正途。”
    又是讀書科舉,劉錡聽得心中一陣煩躁,回懟道:“入仕又能如何,舅舅你乃一縣知縣,可治下百姓窮苦,為湊丁身錢妻離子散,賣田賣地,卻不還是甚麽也做不了?”
    “……”
    謝鼎沉默了。
    先前說金人,說歲幣,他都振振有詞。
    可劉錡這番話,字字如刀,著實是戳到他的心上了,關鍵還無從反駁。
    片刻後,謝鼎才緩緩開口,苦澀道:“官家……隻是被王黼、李邦彥等奸佞蠱惑蒙蔽。”
    劉錡撇嘴道:“舅舅莫要自欺欺人,上梁不正下梁歪,正是當今官家昏庸,朝堂之上才會有如此多的奸賊。”
    “慎言!”
    謝鼎大喝一聲。
    劉錡不服氣,嘀咕道:“你說縣長是反賊,可反賊治下,卻比朝廷治下好上無數倍。百姓安居樂業,胥吏清明勤勉,索性還不如讓縣長得了天下!”
    “你說甚麽?”
    謝鼎麵色大變。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