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改革風起
字數:5019 加入書籤
乾元殿。
伴隨著‘請廢除州郡鑄幣之權’的建議被提出來,大殿之中立刻變得喧囂起來,大臣們紛紛上前諫言。
“陛下,鑄幣之權乃是始皇帝詔令,數十年來,這項政策讓天下貨幣充盈,讓民間不用以物易物,百姓不需要低價售糧以獲取錢幣。”
“這難道不能證明始皇帝的聖明嗎?賈誼,你是在質疑始皇帝陛下,狗膽包天!”
“陛下,您聖明果決,請您誅殺這禍亂朝綱的逆賊,以示正聽!”一名老臣須發皆張,怒氣勃發衝著剛剛提出這個諫言的賈誼怒視道,一副想要殺了他的樣子。
賈誼絲毫不懼,對其視若不見。
“大乾朝廷自始皇以降,從未有過以諫言之罪,周言你要陛下開此例是何居心?”旁邊坐在輪椅上的內相王策冷冷說道。
剛才那名老者立刻腦門直冒冷汗,連忙躬身道:“陛下恕罪,臣因朝堂之事怒而食言!”
“退下吧!”王荊擺擺手。
剛才這老頭將始皇陛下都抬出來,就是想要依靠其影響力來壓製這件事情,結果被王策三言兩語直接化解了。
隻不過他剛才的話王荊不在意,可是自有別人在意。
衛尉徐詔當即出列大聲道:“朝堂之上,暢所欲言,本朝更不以言論治罪,乃是當年昊天文王所定下的規矩,你這樣喊打喊殺,隻怕不是關心朝堂吧,吾看你就是自己鑄錢獲取暴利,因此才阻撓朝廷收回鑄幣之權吧!”
徐詔作為公族子弟,曆代輔佐皇室,自然是代表皇室的利益,這鑄幣之權是應該收回了。
對於鑄幣權,以前是因為朝廷控製的銅礦不足,因此鑄幣權下放,想要借助州郡的力量獲取更多錢幣流通,繁榮經濟。
到了現在,市麵上錢幣充盈,朝廷也掌握了足夠多的銅礦,自然不想要再將鑄幣權交給州郡地方。
鑄幣可是一門暴利,按照現在朝廷鑄幣,鑄造一百枚銅錢,除去原材料銅、錫、鉛以及人力和火耗,最後依舊能夠獲得三成的收益。
而地方州郡鑄造的錢幣質量稍差,人工成本也更低,獲取的收益比朝廷更高,這讓他們如何願意放棄這筆錢財?
朝廷缺錢,鑄幣這個穩定收益自然要掌握在手中。可以說從始至終,不管今天朝堂上如何商議,王荊都是決定收回鑄幣權。
朝廷眾臣圍繞著鑄幣權不斷進行爭論,其中法家是支持收回鑄幣權,儒家則是一半支持,一步反對,其他的學派全都反對收回鑄幣權。
其中黃老學派認為,收回鑄幣權之後,因為鑄幣利高,各地豪強定然會冒死偷鑄,或者鑄造一些劣錢,以各種方式來獲取利益。
剪邊錢、刮銅錢甚至還有人將銅錢重新熔煉後鑄造成銅器販賣。
“陛下,若是禁止各地鑄造銅錢,隻怕那些豪強官員大族們會熔錢以鑄銅器,到時候即便是朝廷每年都鑄造錢幣,也比不上那些人熔銅鑄器的速度。臣請陛下不要收回鑄幣之權!”
本來朝廷之中很多官員家中在地方上和州郡官員合夥一起鑄造銅錢,其中獲利頗豐,並不願意將鑄幣權交出來,現在朝堂之上的爭論也讓不少人為之躊躇,覺得鑄幣權保留在地方更好。
王荊對於這一點很清楚,甚至對於鑄幣權收回和下放的利弊同樣很清楚。當年子玨留下的經濟之術中,就有談到鑄幣權。
“鑄幣權是下放還是收回要看對國家,對朝廷的利弊。就像是施政一般,朝廷每一次施政都沒不是隻有利而沒有害的,施政之人每一次施政都要進行權衡利弊。”
“要做到利大於弊,盡最大可能擴大利,減少弊端。”
“以前鑄幣權下放是因為朝廷沒有足夠的銅料,不能鑄造大量錢幣供天下使用,現在收獲鑄幣權,乃是因為朝廷缺錢了,同樣也有足夠的銅用來鑄幣,自然要將鑄幣權收回。”
王荊和王策都明白這些,至於說收回鑄幣權會導致劣錢泛濫,豪強私下熔毀錢幣製器。
實際上這些情況和鑄幣權完全是兩件事情,私鑄劣錢,損毀錢幣製器,自有巡察禦史以及繡衣使來解決。
王策看著眾人爭論不休,當即來到旁邊的銅磬,拿起小銅錘對著銅磬敲了三下。
隻聽得清脆的磬聲傳遞出去,原本還在爭論的眾卿立刻停了下來。
“朝堂之上,陛下當麵,豈能如此失禮?”王策冷聲道。
“臣等失禮,陛下恕罪!”大殿之中,眾臣紛紛躬身行禮。
“都起來吧!”王荊擺擺手道。
經過王策打斷之後,朝堂終於恢複秩序,王策命人將他的輪椅推上前,然後說道:“剛才諸大臣的辯論吾也聽了,無非是擔心因為收回鑄幣權,會導致出現各種問題。”
“但是就因為出現了這些困難,難道我們就不做事了?朝廷會擔心作戰失敗就不去和匈奴人戰鬥嗎?天下有因為擔心噎到,就不吃食物的人嗎?有擔心淹死就不會打水的人嗎?”
“吾想應該沒有這樣的人。”
“陛下收回鑄幣權,或許會出現諸位所說的這些事情,但是既然我們知道了,那就找出解決辦法即可,有人敢於私鑄,就派遣巡察禦史和繡衣使巡查天下,對那些敢於私鑄的豪強進行嚴懲,相信私鑄會得到控製。”
“至於說故意熔毀銅錢製作銅器,那就朝廷下令降低銅器的價格,讓銅器的利潤降低,同時發現熔毀銅錢者予以嚴懲。若是繡衣使和巡察禦史沒有發現,那就向百姓下令,舉報私鑄、熔毀銅錢者予以重獎。”
“鑄幣權勢當年始皇帝下放,但是始皇帝也說了等天下錢幣充盈,再收回鑄幣之權,同時,自從先淮國以來,淮國數次變法,才有如今一統天下,事隨時移事隨境遷,難道夏商周時期的規矩要一直延續到現在嗎?”
“曆代變法,都是因為舊法已經不合時宜,現在怎會還有人抱著守舊之法,拒不改革?”
“朝廷施政,出現弊端,這不是朝臣們應該想辦法解決的事情嗎?在這裏爭論朝廷施政得失,而不去解決是臣子的本分嗎?”
王策直接繞過雙方爭論的利弊得失,將弊端找出來,讓朝臣們解決。控製、解決這些弊端,那朝廷施政不就沒有問題了?
大殿之上,眾臣直接被王策的話驚到了,而那些支持收回鑄幣權的大臣們頓時高興起來,紛紛諫言,解決鑄幣之權收回之後造成的問題。
至於那些剛才還反對收回鑄幣權的大臣們也隻得開始出謀劃策。
王荊看到收回鑄幣權通過,心中很是高興。但是收回鑄幣權並不是朝廷下一道詔令就能解決的。
若是一道詔令下發之後,天下都認真執行,那這天下就沒有這麽多事情了。
等到散朝之後,王荊在內殿召見了一些大臣。
“陛下,今日雖然通過了收回鑄幣之權,但是這道政令推行之後,天下間定然有大量利欲熏心之輩會鋌而走險。”
“自古錢財迷人眼,鑄錢的暴利這些人享受了幾十年,想要一下收回,太難了!”
“賈卿,這些事情陛下自然知曉。”旁邊的衛尉徐詔道:“那些豪強、官員大戶,在地方上肆意妄為,到時候自有整治他們的時候!”
“陛下,臣建議派遣繡衣使詳查,隻要那些地方豪強、官員大戶、勳貴們敢做,那就直接下詔將他們盡數發配西域。”
“如今西域缺少大量乾人,將這些人流放西域正好可以充實西域人口!”王策在旁邊冷冷說道。
對於地方豪強、官員大戶、不法勳貴,皇室一直都很厭惡,他們很清楚,地方這些人做大,就會擠壓小民的生存空間。
而這些小民正是大乾朝廷的根基,這些小民為大乾提供了糧食、稅收、兵員,若是沒有他們,朝廷根本無法掌控天下。
王荊同樣是這個打算,他一直都想要分封諸子前往西域,隻不過是因為錢糧不足,所以才想到收回鑄幣權。而收回鑄幣權定然會有大量豪強、官員大戶不滿。
到時候正好將他們抄家發配,這些世家大戶一個個都富得流油,到時候查抄一些,這用來分封西域諸國的錢不就來了?
錢有了,人也有了,再去招募一些良家子,到時候就能去西域封邦建國了。
“陛下,臣請陛下調動軍隊,前往各地駐防,然後再下令收回鑄幣之權,以免一些地方豪強、官員大戶鋌而走險!”張良建議道。
“準!”王荊直接同意。
雖然即便是那些豪強、官員大戶扯旗造反,王荊也有十足把握將之鎮壓,但是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大量死傷,到時候即便平息了,當地也會死傷慘重。
王荊自然不想要看到這種情況。
伴隨著王荊的命令下達,大量傳令官從洛陽出發前往各地,而大量軍隊也開始進行調動。
王荊的意誌很快就被貫徹下去。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