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邦周與昊天文王

字數:3847   加入書籤

A+A-


    長陽宮,王荊正在批閱書簡,旁邊的宗室王顥放下手中的書籍有些疑惑的問道。
    “家主,您為何同意將那些人編造的虛假曆史也寫入其中?”
    “嗬嗬,這樣不好嗎?”王荊放下剛剛批閱完的書簡笑著說道。
    “將這些故意編造的虛假曆史記錄上去,連同宗室子們的辯論一起記錄其中,這是讓那些人能夠兩相對照,認清楚這些人虛偽的麵孔。”
    “將這些人醜惡的嘴臉寫入史書之中,到時候他們可就遺臭萬年了。”王荊冷笑一聲。
    聽到這話,眾人也反應過來了。這一招不僅是遺臭萬年,可謂是殺人誅心還加上鞭屍了。
    “家主,那邦周的曆史如何記載?”另一個宗室問道。
    一直以來,王荊沒有去修史書,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家族之中有不少聲音要否定邦周,將邦周改成諸侯亂戰的春秋戰國。隱去西周的曆史,不願承認。
    最終這種聲音被幾代家主痛斥。
    王荊道:“按照真實記載便是,不要去貶低,尊重曆史。”
    “就像我們以及我們的先祖文王一樣,從來沒有去反駁帝辛為亡國之君,沒有去反駁其為暴君,沒有去幫其粉飾功績。畢竟你若是將他粉飾成聖人又如何?若他真如同那些粉飾所言的那樣,殷商能夠失國嗎?”
    “我要求史官不粉飾,也不汙蔑,尊重曆史。我們都看過當年老祖留下的典籍,殷商覆滅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將所有的罪責歸於帝辛這是不公平的。”
    “河堤的崩壞是長時間一點點積累下來的,殷商天崩也是因為五百年時間,積累的各種矛盾無法解決,內外交困,再加上帝辛無法解決殷商內部的問題,又遭遇邦周崛起,如此造成殷商天崩。”
    “同理邦周的曆史同樣如此,邦周能夠結束殷商,自然也是天下正統,有五百年天命,若是不承認邦周,那我們大乾獲得又是什麽天命?”
    “什麽是天命?天命就是正統!”
    “天降玄鳥,降而生商,
    帝辛不祀,玄鳥落野。
    鳳鳴岐山,周室大興,
    鳳凰隕落,哀王當終。
    淮得天命,諸侯皆亡,
    四海合一,乾國乃昌。”
    這就是天命!
    “若是我們貶低周朝,肆意汙蔑,這不僅是對曆史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對殷商、大乾的不尊重。
    周朝若是如此廢物,有何德何能終結殷商,開邦周五百年天命?”
    最終在編修史書的時候,邦周的曆史被公正完整的記錄出來。同時下令,禁止以任何方式幹擾史書的公正、完整、真實。
    史官當以尊重史實,記錄真實完整的曆史下,表達自己的曆史觀點,而不是將自己的私人喜好夾在其中。
    在真實的曆史上,二十四史正史中夾雜了太多的私人感情,當然總體上來說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在商討完了帝辛和邦周的史書編修外,接下來史官編修史書又遇到了一個難題——文王子玨。
    文王子玨要如何書寫?在大乾,子玨被尊奉為昊天文王了。其本紀是按照神話來還是怎麽寫?
    在邦周曆史上可是自稱天子,也就是昊天之子,而現在子玨被稱為昊天文王,難道要說邦周是子玨的後裔?那這怎麽搞,大乾怎麽辦?
    王荊微微沉吟了片刻,然後說道:“文王和昊天文王還是不同,要分開來,咱們王氏家祭祀自然是昊天文王,而國家大祭的時候就是聖賢文王,按照聖賢來寫即可。”
    “這,這樣做是不是對老祖不敬”
    “先祖本就不想讓世人將其當做神明叩拜,更讚同讓我等子孫後輩開拓進取。現在編修史書,就以朝廷的名義下詔書,人間的歸人間,天上的歸天上。”
    “文王就結合淮國史書以及守藏室留下的記錄來寫。”
    “對了,那些神異之處如何寫?”
    “照實記載便是!”
    幾名史官點點頭,明白了這一部史書的編寫方式。
    “太史,修史工程浩大,需要書籍眾多,需要前往守藏室查閱,朕會安排三十人宗室弟子前往幫忙,他們會聽從你們命令編修史書。”王荊說道。
    “唯。”太史拱手道。
    編修史書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其中需要的書籍資料之多,可以說是浩如煙海,更何況這一次大乾要編修的史書不是一家一國,而是從上古時期炎黃五帝開始,經曆夏商周三朝,承接春秋戰國一直到現在的曆史。
    “諸位,這一次編纂的史書將是一部自上古燧人氏以來,最為浩大的史書,這其中至少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來編纂,這是朝廷的大事,也是家族的大事,望諸君勉勵!”王荊嚴肅的看著眾人說道。
    大殿之中,所有人都一臉嚴肅,認真的衝王荊拱手道:“唯!”
    編修史書這種事情雖然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但是隻要能夠完成,絕對是要名留青史的,並且有很大可能成為先淮諸子百家這種級別的人物,稱為子。
    經過大乾皇室的支持,這一部史書將會比真實曆史上的那部史記更為恢弘,其中的諸侯國數量估計要上百了,各種列傳也會更多,讓更為豐富,真實的曆史展現在後人麵前。
    在決定編修史書之後,王荊詔令從少府和太府各撥付一筆錢糧用於編修史書之用。與此同時,王荊更是頒布詔書,讓天下各州郡獻書以編纂史書。
    淮國當年雖然收集了大量史書,但是依然有一些諸侯國的史書是沒有收集到的,這些史書有的消失不見,有的則是落入一些人手中,收集這些史書也是要完善這部史書。
    《史記》的出現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通史,它記錄了自上古傳說時代燧人氏開始,經曆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一直到大乾武帝天命四十年,大約兩千五百年間的曆史。
    這一部史學巨著原本一直陳列在皇家博物館中,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想要編修這樣一部巨著需要花費的時間金錢極其巨大的,也隻有舉國之力才能做到。
    據說現在流傳的《史記》是經過刪減的,但是對於這種說法,皇室一直以來都是否認。編者數次向皇家博物館申請翻閱《史記》原本,或者拓本,但是直到發稿時也沒有得到允許。)
    也是從這一部《史記》開始,新朝鼎立之後都會編修前朝史書以彰顯自己的正統之位。同時這也讓華夏文明和世界上其他的古文明以及失落文明有了一個明顯的不同之處——隻有華夏文明會將自己的曆史一代一代完整的承襲下來。
    ——《全球通史·中國古代史》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