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這彈劾文書,你不能送
字數:3150 加入書籤
最新網址:道同警惕地看著來人,眯著眼掃了下房門口,似乎有一道影子站在外麵,不由冷哼了聲:“是善的惡不了,是惡的,如何都善不了。永嘉侯如何,我想這裏的百姓最有發言權,這位韓兄,不妨去問問他們。”
韓宜可暼了一眼道同遮蓋的動作,起身走向桌案:“問百姓自然是個好法子,可百姓叫得再慘烈,這聲音也傳不到金陵城去。現在看來,道知縣是想將這聲音,遞上去?”
道同起身,一雙眼變得銳利起來:“這裏是縣衙,還請你守禮。”
韓宜可停在了桌案前,看著道同隨手合上的奏折,平靜地問:“你知道韓宜可嗎?”
道同盯著韓宜可,肅然道:“快口禦史,寒麵鐵臉,現如今被委任為廣州知府,本官自是知道。”
韓宜可壓低聲音:“韓宜可,字伯時。”
道同愣了下,旋即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看著麵前之人,趕忙走出就要行禮。
韓宜可伸手攔住,微微搖了搖頭:“隔牆有耳,這個身份暫時還是不暴露為好。”
道同重新打量一番,緊鎖眉頭,低聲道:“可我記得,韓知府要到六月底才到任。”
韓宜可拿出朝廷公文,回道:“走的海路,一路趕了過來,遇到不少事,還聽說道知縣下不了床了,這才前來看看。”
道同仔細看過公文,見確實是韓宜可,眼眶濕潤起來,將公文還給韓宜可後,難掩激動,將桌案上的文書拿起:“韓知府來了,廣州百姓總算是有活路了!這是下官寫的彈劾文書,曆數永嘉侯十二條罪狀,還請韓知府出手,給百姓一條生路!”
韓宜可接過看去,一股殺氣撲麵而來。
道同的文筆飽含憤怒,幾乎是以聲淚控訴的口吻,寫出了朱亮祖的條條罪狀,從朱亮祖無視軍紀軍法,縱容、包庇軍士,到朱亮祖強勢欺官,幹涉衙門判案,再到朱亮祖強行搶走犯人,法令不得通行,每一條罪狀都夠朱亮祖喝一壺的,更何況這裏有十二條罪狀之多!
這文書,如殺人的刀,隻要遞上去,朱亮祖不死,那也會被朱元璋嚴懲。
韓宜可看過之後,沉思良久,最終搖了搖頭:“這文書不能送上去。”
道同愣了下,臉色頓時冷了起來:“你也要為他遮掩不成,官官相護,誰護百姓?”
韓宜可將文書還給道同,言道:“這些罪名確實可以讓永嘉侯陷入險境,可問題是,這文書誰來送?隻要走出這二堂,走出這縣衙,你信不信,這文書的內容便會傳入到永嘉侯耳中。”
道同緊握著拳頭:“那又如何,他還能扣下這公文不讓送不成?”
韓宜可想了想,輕聲道:“扣下公文這種事,他未必敢做,畢竟這事太犯禁忌。但問題是,你送文書去京師需要多久,他送文書去京師需要多久?驛站傳遞尋常公文,可比不上都司派軍馬軍士傳遞公文來得快。永嘉侯不想坐以待斃,那就隻能先誣告你如何如之何,到那時,陛下震怒,派使臣前來,你必死無疑。”
道同愣了下,言道:“陛下英明,定不會被永嘉侯蒙蔽,隻要下官的文書一到……”
韓宜可嚴肅地說:“等你文書到的時候,取你性命的使臣已經在來廣州的半路之上了!你不在京師,不知道陛下的脾氣秉性!”
雖說現在朝廷設了內閣,輔助文書分類,確實減輕了朱元璋的一些壓力,辦理公務也更為從容了一些,可朱元璋的脾氣並沒有改變,該暴躁起來的時候,隻需要一把火。
一旦看到朱亮祖的公文,朱元璋的第一反應不是這是真是假,而是道同竟敢如此欺民,該死。
韓宜可看著道同,壓低聲音:“你要知道,永嘉侯是開國侯,陛下信任器重。而你,不僅是個歸順的蒙古人,還是個小小知縣。陛下先信任的是永嘉侯,哪怕你的文書後至,陛下幡然醒悟,再去懲治朱亮祖,那你也沒了活路。若陛下礙於麵子,不願承認自己殺你錯了,那朱亮祖還是能繼續留在廣州,這裏的百姓一樣得不到安寧!”
道同感覺渾身的力氣被抽空,再也站立不穩,癱坐在椅子裏:“如此說來,沒人能扳倒永嘉侯了?”
韓宜可踱了幾步,轉身看向道同,輕聲道:“這文書,你不能送,我能送!”
道同吃驚地看著韓宜可,旋即明白過來。
朱亮祖可以誣陷自己,說自己欺民如何不配為官,但朱亮祖不可能誣陷韓宜可,韓宜可這些年的鐵麵招牌是打出來了的,曆年來行事風格就是如此直接犀利,而且素有清廉之名。再說了,韓宜可剛到廣州,調查一番寫上文書送上去,他還沒在廣州打下根基,更不可能欺民,朱亮祖反過來想收拾韓宜可都沒處下手。
韓宜可深深看著道同:“但現在送還是最好時機,我也不可能聽信你一麵之詞,所以這段時日,我打算當你的幕僚師爺,你帶我看遍廣州之苦。當然,他日若這裏恢複安寧,百姓安居樂業,你的功勞我會原原本本告知陛下。”
道同擺了擺手:“功勞什麽的,下官並不介意,隻願百姓安寧,萬民安泰。”
韓宜可將道同的文書拿起,塞入了袖子裏,輕聲道:“現在,你該做什麽了?”
道同拉起袖子,露出了兩道鞭痕:“該回後宅上藥了——等上完藥,下官打算抓陳顯!”
“陳顯?”
韓宜可皺了皺眉,問道:“我在知府衙門外遇到一個陳老爺,說是去找通判商議夏稅之事,這個陳老爺該不會就是陳顯吧?”
道同凝重地點頭:“沒錯,正是他!”
韓宜可不解:“兩稅乃是朝廷重事,豈能商人染指,這裏麵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道同回道:“自然是有利可圖,你有所不知,現在的廣州,甚至是大半個廣東,都是利益結網,這陳老爺結的是知府衙門,還有李老爺,結的是布政使衙門,另外有個羅老爺,結的不是衙門,而是永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