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君作守鬆鶴 【第九十五章】乾州破陣曲
字數:3134 加入書籤
陸平笙笑盈盈看向公主,謙卑有禮道:“還請公主賜樂。”
蕭月懷挑眉,點頭道:“阿祿,讓人將東西抬進來吧。”
立於一旁等聽命令的阿祿遂即應下,俯身退步向廳旁的連廊行去。
眾人都伸長脖子,好奇公主到底要表演什麽樂器,隻聽廊道裏傳來沉重的腳步聲,四五個人一齊,將一排編鍾抬進了堂院。
諸君皆驚,不由竊耳私語:“這不是陛下親自設計,命人鑄造的福臨泉音麽?懷成公主怎麽將此物搬出來了?”
“是啊,編鍾曲樂乃皇族專享,這福臨泉音更是陛下獨賜懷成公主的殊榮,公主極擅鍾鼓、聲樂一絕,隻有少數世族有幸於宮內洗耳一聽,而今這庭院卻裏有不少寒門子弟,賤民爾爾怎配聽此天籟之音?”
“怕不是懷成公主專門搬出來為三郎君撐場麵的吧?”
“你說的有理。公主真是情深意重,隻可惜半路殺出了個不速之客,叫這幅難得的才子佳人相會之景破壞了。”
隻見那四五個小廝將編鍾放穩,又把一麵通體漆紅,邊緣鑲刻雲團紋樣、嵌入綠鬆石做底的大鼓搬了進來。隻見鼓身兩側分別雕有一隻紅眼金身、展翅飛翔的鳳凰。諸君瞪著那鼓,更是目瞪口呆。
“這不是皇後殿下為公主打造的驚雲鼓麽?”
“好大的陣仗,今日真是叫我大開眼界,哪怕我無緣這詩會冠首,也值得我同我那幾個兄弟吹噓好一陣了。”
“也就是三郎君,才叫公主這麽肯費心思。”
堂下議論此起彼伏,落入主座諸位耳中,分別成了不同的意思。
陸聽雲此刻手握茶盞,就差將其碾碎,臉色極其難看,心中憤憤難抑:蕭月懷果然沒安好心!宴席果然成了她的主場!
陸平笙卻饒有興致地盯著眼前的兩樣大家夥,耳邊聽著郎君娘子們在席中的小聲私語,唇角按捺不住地勾了起來。
蕭月懷從座席上起身,走到編鍾和大鼓中間,滿麵笑容道:“諸位,懷成不善琴曲,唯有一手鍾鼓還算拿得出手,便在此獻醜了。”
這時有人在旁高喝一句:“殿下奏鍾鼓,那駙馬要奏些什麽呀?”
此話一出堂上一陣哄笑,紛紛想看蘇郢出醜。畢竟公主將編鍾和大鼓抬上來時,都不曾與駙馬商量一句,甚至入台演樂時也完全忽略了他,旁若無人地要為陸三郎奏曲,這分明是在羞辱,任憑哪一個郎君也受不了這種氣。
諸君幸災樂禍,隻等著蘇郢憤然離席。
誰料那郎君將手中酒樽一仰,喝了滿滿一口酒後,豪聲道:“取琴來。”
小廝趕忙在編鍾和大鼓旁置了把琴。郎君拂袖,來到公主身旁跽坐,一雙白玉無瑕的手撫上琴絲,隨意勾出幾個音,爾後抬首與公主對視。
二人不約而同地衝對方點了點頭,琴音隨後默了聲。
隻見公主一襲廣袖雲紗裙,躍於鍾鼓之間,仙姿窈窕,此時送來徐徐清風,她便踏風而上,挎與腕、臂之間的帔帛宛若波動的水浪,纏繞在女娘身側,借著東邊落下的陽光,好似要將她送上雲霄。
寬廣的裙擺如仙人之袖,飄逸優雅。輕盈舞動間,鼓聲雷雷、氣勢浩蕩,宛若千軍萬馬奔騰之狀,似乎這裏並非一處庭院,而是那烽煙四起的戰場,公主長袖飛揚,似在城頭為將士們擂鼓助威。
鼓聲急如雷電,在場諸君情不自禁地緊張起來,氣氛愈發凝肅。此時女娘旋身一轉,音錘落在了編鍾上,圓潤飽滿的音符跳躍出來,清脆悅耳,鼓聲在鍾聲響起後漸漸平緩。蘇郢掐準時機,大手一揚,指尖在七根琴弦上快速劃過,急促一聲如珠玉落盤。
緊接著,便聽琴音如那刀劍碰撞的廝殺聲般融入清脆的鍾聲內,好似陣前大將在揮戈刺敵。琴弦頻頻震動,立於鼓與鍾之間的女娘疾舞如驚鴻,形影成風。
眾人的目光隨著蕭月懷的舞姿上下移動,耳邊伴著樂聲,仿若置身沙場。
一曲舞罷,女娘微喘,彼時院中迎來一陣柔風,撩起她的青絲與飄帶,宛若謫仙。
堂上一片寂靜,諸君還未緩過神來,直到古琴的餘音徹底平息,才有人鼓起了掌,緊接著便有郎君稱讚叫好,庭院內掌聲雷動。
原素連連嘖聲,歡喜地搖頭晃腦:“早就聽聞殿下的乾州破陣樂堪稱一絕,如此妙音妙舞當真讓人沉溺陶醉,似乎真的叫人置身疆場一般,看我大周兵卒全力廝殺、護我山河。”
一向不愛在這種場合說話的嶽沐澤也開口道:“公主之舞姿的確驚豔,鍾鼓之樂也是世間少有的精妙,令我意外的是,駙馬的琴聲竟與公主的鍾鼓之聲完全融合,沒有半點突兀。你二人此前分明沒有機會同堂演奏,駙馬也從未聽過公主的這曲乾州破陣樂,怎會這般契合?”
嶽沐澤一語驚醒夢中人。
蕭月懷立時望向蘇郢:她方才敲打鍾鼓時便覺得有哪裏不對,原來是蘇郢的琴音過於貼合她的舞曲了,可正如嶽沐澤所說的那般,除了今日,她從未在皇宮以外的地方奏過乾州破陣樂,蘇郢到底為什麽能配合得這麽好?這分明像是曾經他們二人合奏過一般....
秦娥也覺得其中有些奇怪,但見蕭月懷與蘇郢都沉默不語,便開口解圍道:“嶽二郎這話說的,殿下與駙馬是夫妻,自然心有靈犀。”
主座之上,陸平笙的目光一直落在公主身上,聽到秦娥這句話,臉色一下子變得陰沉起來。
蕭月懷心底揣下懷疑,莞爾笑道:“無關夫妻,諸君莫忘了,駙馬乃我朝鎮國大將軍,他可是身在沙場數十年的人,自該比我更了解這乾州破陣樂的情境。”
她急於撇開關係穩住陸平笙,這話落在眾人耳裏卻變了個味道。
蘇郢收起長琴,向座上拱手作揖:“我與公主奏樂已罷,作詩這事便有勞三郎君了。”
